无私奉献 彰显本色——记维西县中路乡中心完小教师和建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23 18:03:36

●香格里拉网记者 和启光 文/图 

“回首来时多歧路,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和建森在他的工作记事本首页上所写的一句话。

仰慕于神圣的教师职业,1999年,和建森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维西县中路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如愿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更加坚定了他为学校工作尽心尽力,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从事教育教学工作18年来,他先后在高半山区和一师一校、两师一校任教长达10年,2009年维西县全面实施集中办学后,调到中路中心完小任教,2012年开始担任中路中心完小总务主任。“回顾18年的教师生涯,有说不完的艰辛,也有道不尽的甘甜。”和建森说。

爱校如家

1999年9月,和建森从维西县永春乡出发,来到了中路乡,再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后踏进了位于中路乡高半山区的施根登完小,开始履行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

“虽然自己是读师范毕业的,但是真正的进入这个行业我才发现,在人民教师这个光鲜亮丽的光环之下,乡下教师这个岗位隐藏着的是数不尽的汗水说不尽的艰辛和道不完的甘甜。虽说是完小,但由于师资紧缺,当时的施根登完小一个老师要担任多个年级的多门课程。很多时候,放下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后,紧接着要到另外一个教室给三年级上品德课,每位教师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同时,我们这些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还担负起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指导、组织任务。虽然工作很苦、很累、很忙碌,有时连做饭、吃饭都顾不上,但也在苦和累中锻炼了自己,几个月后慢慢适应了,反倒觉得生活十分充实。”谈到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和建森记忆犹新。对于一个由外乡来的教师,和建森最难熬的是周末。学校里的学生和其他老师基本上是本乡人,每逢周末都回家了,很多时候只有和建森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学校里。刚到学校的时候,受本地老师的邀请,他也经常和他们一起离开学校回去过周末。后来,和建森觉得把周末的时间消磨在来来回回的路上有点不划算,于是每逢周末他谢绝了邀请,留在学校里看书、备课。有时找来工具把学校里损坏的桌椅或门窗修修补补,到操场里把坑塘填填,渐渐地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成为学校真正的主人。

2004年9月,和建森被调到佳禾村日登小学一师一校点任教,有两个村民小组的学生在这里上学。第一天到学校,看到眼前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的校舍,和建森感觉到像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校舍虽然破旧,但通过一整天的收拾打扫后,可以正常组织教学了。开学的第二个周,一场大雨打乱了和建森的课堂,屋外下大雨屋内也下起小雨来,学生纷纷卷起书站到不漏雨的地方。面对这种情况,刚开始和建森也感到手足无措,如果不及时处理解决,不但影响正常教学,学生安全也无法保障,但作为学校里唯一的教师,无法靠个人能力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技能,另一方面所需的材料从何而来,和建森认为遇到了参加工作以来最大的困难和问题。两天后天晴了,正在组织课外活动的和建森发现被风化了的几块碎瓦片从屋顶上滑落下来,幸好正在组织活动,没有学生在屋檐下,避免了一次安全事故。和建森意识到修缮校舍再不能等、靠、要了,他决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当日就到到农户家借来了木梯,让两个大一点的学生扶好梯子后双腿颤抖着爬上屋顶查看情况,看到屋顶上有的瓦片已破碎,有的移位,也不是大问题,只要花些时间和体力自己也能修补好。于是,他在学生中打听谁家有多余的新瓦片,动员学生将家里多余的瓦片捐给学校,并到村民家中做工作说明情况,这家5片、那家10片地在从中讨要、收集瓦片,采取积少成多的方法解决材料来源。有多少就换多少,能换几片就换几片,之后,只要是晴天、只要有新瓦片,就能经常看到和建森在校舍屋顶上更换瓦片、打扫屋顶的身影。

同时,他还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外面挖土,和成稀泥把教室里的坑塘填平,清洗门窗。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屋顶再不漏雨,教室也变得平整、敞亮,依靠自己的努力第一次完成了校舍的简单维修。“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也有几次差点从屋顶掉下来的危险,但锻炼了自己、增加了经验,特别是看到无论刮风下雨孩子们都可以安心地在教室里学习,我有一种其他教师不会有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接受采访时和建森很真诚地说。

2017年10月,维西县中路乡俄卓村民小组被评为迪庆州第八批州级文明村。俄卓村民小组长何永春说:“俄卓村民小组被评为州级文明村,与广大村民长期以来保持民族团结、邻里和睦相处、爱护环境卫生分不开。说到爱护环境卫生,又与曾经在俄卓小学教过书的和建森老师分不开。”

原来,2005年9月,日登和俄卓的学生集中到俄卓小学上课,和建森转到俄卓小学任教。在俄卓小学期间,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好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在维护好学校校园环境卫生的同时,和建森坚持每周一和周五带领学生到村里打扫道路、清理沟渠。虽说是带着学生去打扫,其实一、二年级的学生也做不了什么,掏沟渠、倒垃圾基本还是和建森一个人来完成。虽然很苦、很脏、很累,但长期的坚持为学生和民们树立了爱护环境卫生的榜样。在和建森的带动下,慢慢地每逢学校打扫卫生渐渐有村民自觉地加入到学生队伍中。此后,自觉打扫房前屋后、清理沟渠、不乱丢乱倒垃圾、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成为俄卓村民小组的共识,为荣获州级文明村称号奠定了基础。

爱生如子

“要把学生当做朋友,跟他们对话、交流才能知道学生想些什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不但交给他们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帮他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改正不良习惯。”和建森说。

2001年9月,和建森从施根登完小调到拉嘎洛村以可比小学,以可比小学有1至3年级带幼儿班,共有两个老师,是典型的“两师一校”点。两个教师在两个教室里给4个班级上课,懂得复式教学的和建森意识到,在施根登完小里的教学负担与现在相比,真不在话下了。对于纳西族的和建森而言最大的困难是该校学生都是来自于高半山区的傈僳族孩子,一年级和幼儿班的孩子几乎听不懂汉语,面对新的挑战,他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索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课堂上和建森尽量用普通话教学,课后他通过多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融入学生中向他们学习傈僳话,边跟他们玩边和他们交流。慢慢地傈僳族孩子可以用汉语跟老师交流,和建森也能用简单的傈僳话与学生交流。语言能沟通后,和建森开始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努力帮他们改正不良习惯,探索出一套适应当地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从不会讲汉语、不愿和老师交流到变得很健谈,学校里经常看到学生围着他问这问那,他都会认真地给他们解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培养起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在以可比小学的三年教学工作中,和建森渐渐把这样一种教学工作当成了一种乐趣。

2004年9月,离学校有1小时左右山路的俄卓小学并到日登小学,在日登小学任教的和建森每天除了完成好教学任务外,放学后还要负责接送俄卓村民小组的学生。从俄卓到日登,虽然两地相距不算太远,但当时只有一条曲折的山路,为了方便接送学生,保证学生路途安全,和建森索性住在了俄卓村民小组。早上等齐学生后带到日登小学上课,中午帮俄卓的学生热饭、烧水,多数时候就和学生随便吃几口,填填肚子后继续上课。放学后,等日登的学生全部离开学校后,再把俄卓的学生送回去。平时晴天还好,但是碰到阴雨天,山路就很难走,上去时走一步滑一步,下来时就更难走了,有些路段为了学生的安全,和建森只能在前面用手把路表面的稀泥刮开,然后才让学生走,小一点的学生就得一个一个背,本来平时只许40分钟左右的路程,阴雨天两个小时才能到俄卓。

在昆明学院读大三的俄卓籍学生张小卫回忆说:“当时到日登小学读书的俄卓学生有十多个,路途中有的年纪小跟不上、有的生病走不动、有的闹情绪不想去上学,和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背着小的、牵着病的、鼓励着闹情绪的,坚持把每一个学生带到学校上课,几乎每个学生都被和老师背过牵过。有时下雨路滑,为了照顾好我们,和老师经常会滑倒在我面前,现在想起来还很感动,和老师真不容易。”

敬业如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2009年,维西县全面实施集中办学,中路乡和其他乡镇一样逐步将各教学点撤并到中心完小,和建森也结束了十年的村小和一师一校教学点的教学生涯来到了中心完小。在中心完小,和建森在完成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的维护、管理和建设,过去十年积累的校园维护和管理经验在中心完小这个大平台上充分展现出来。全乡轰轰烈烈的集中办学过程中,学校建设力度加大、维护和管理难度加大,水电路要重新改造,总务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和建森临危受命,担任中心完小总务主任。集中办学开始了大规模的校舍拆除重建,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拆除、修缮等工作只能在学校放假期间完成。作为总务主任的和建森,只能牺牲一个个假期,在学校无偿加班。“从2009年集中办学以来,学校一直在建设,和建森几乎没有好好休个一个假期,假期中经常会看到他在校园里的检查电路、顺捡东西的身影。”中心完小门卫和艳坤说。

2009年暑假,刚开始集中办学,要在中心完小腾出更多的教室和学生宿舍,和建森主动留下来参加学校搬东西、腾教室、钉线槽、布线路。

2012年暑假,完小撤除了一栋两层土木结构学生宿舍楼,那么多的旧木料,把它收起来没地方放,被工程队一车车拉出去又十分可惜。和建森决定把这些木料处理后给学生食堂当柴烧,可以为学校节约一笔柴火费,但是在工程预算中没有把旧木料处理成柴的这笔费用,通过与工程队协商,和建森把旧木料集中起来,然后从自己家里拿来油锯和斧头,先把大根的木料锯断,再用斧头劈开,用了13天时间,劈出了近10卡车柴火,为学校节约了近万元的柴火费。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也逐年增多,学生食堂每天都产生很多泔水,但这些泔水每天都被附近村民免费挑走喂猪,对学校而言这是一种浪费。和建森决定用这些泔水在学校里养猪,于是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他组织和带领教职工建起简易的猪圈,并走村串户与养猪户讨价还价买回仔猪。当仔猪被养得膘肥体壮时,和建森又化身为一个“杀猪匠”,组织男教师在课余时间杀猪,为学生改善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学校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养猪近百头,给学生食堂提供鲜肉上万斤,为学校节约学生生活费用3万多元。节约下的钱款,再投入学生食堂,不断提升学生饮食质量。

一个上千人在这里吃住的学校,保证师生生活用水是总务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当地地理环境影响,中心完小的生活用水是从澜沧江对岸的半山上用管子引到学校里的,由于线路长,若平时对源头蓄水池清理不及时就容易造成水管堵塞,学校断水。因此,无论春夏秋冬每隔三五天,和建森都要到水源头蓄水池检查和清理一次。中心完小教师余朝海说:“记得2013年1月12日是全校学生期末考试的日子,天刚亮,我就接到和建森主任打来电话说学校断水了,要我和他一起去检查和处理一下。几分钟后,只见他的摩托车上拴满了管子钳、钢锄、钢丝网、钢丝钳、铁丝等工具和材料来到约定的地点。近40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水源头,和主任先检查蓄水池,知道蓄水池没问题后,又用管子钳顺着管子敲打检查。大约敲了20米左右,他站住了,边敲边听,然后说问题出在这里,接头处堵塞了。我纳闷地问他,管子是封闭的,你怎么知道?他说,检查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他让我扶住管子,自己拿管子钳扭接头。因为水压太大,接头还没有完全打开,一股水就喷在他身上。等我们疏通管道,重新接好管子,他的衣服和鞋都湿了,单薄的身体在冬季的寒风中瑟瑟发抖。他说,修水管弄湿衣服是常事,夏天就当做是冲凉,冬天的确有点老火。20分钟后,炊事员打来电话说水来了,我俩才赶回学校。”

“学校用水量大、输水管线路长,保证学校用水一直是我校最大的一个困难,幸好有和建森这个‘土专家’,近年来,师生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保证。有时因为修水管衣服被弄湿,刚换了一身干净的,又有人喊水龙头坏了,修理的过程中又弄湿,最多时看到他一天换了4次衣服。”中心完小校长邓红仓说。

去年,男生宿舍楼蓄水池的出水口堵住了,整栋宿舍楼的卫生间都瘫痪了,和建森用梯子爬楼顶时,不小心从3米高的空中摔了下来,失去了知觉。因为身边没人,醒过来后只能在冰冷的地板上躺着,半个小时后才慢慢坚持起来。“虽然他不说,但当天晚上我知道了他跌倒这件事。平时给他打电话,很多时候不是在山上修水管,就在楼顶修水修电,让我们很担心,只能嘱咐他要注意安全。我也劝过他换一下工作,别干总务工作了,他口头上答应去和学校领导说说不再当总务主任,但直到现在一直没有卸掉。有时家里需要帮忙时,他却因为工作忙帮不上。”和建森的妻子对和建森的工作有些意见。

“其实,从那次从楼梯摔下来后,我也想过不当总务主任了,站上讲台好好教书,但学校后勤保障真的太重要了,总务主任任务重、责任大,如果没有适合的人用心用情地去承担这份责任,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建森说。

近人如哥

“森哥,我们宿舍里的灯不亮,宿管员喊你克帮检查一下。”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站在门卫室门口叫和建森。刚在屋顶修完水管到门卫室休息的和建森应声起来,和学生一起向学生宿舍走去。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称呼和建森为森哥。有事找森哥,这已成为学校师生的一句口头禅。

“总务主任在学校里大小也算个领导,但电灯不亮了、水不来了、窗帘脱落了、门锁坏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森哥,只要接到通知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在我眼中森哥是万能的,他好像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待生活也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懂得尊重人、善待人,谦下、和蔼,很容易接近,和他在一起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阳光、温暖和正能量,就像跟自己的哥哥或父亲在一起一样。由于他的和蔼可亲,现在连学生也叫他森哥。”中心完小年轻女教师赵华琴说。“早上和学生一起出操看他穿的十分整洁,但晚上再看到他是满身泥土,教职工一句‘水不来了’的话,意味着和建森也许就要辛苦一天。虽然我是校长,但学校里的一些事他比我还操心,有些事我还要向他请教。”校长邓宏仓说。

来自丽江市华坪县的学校宿管员姚静说,自从到学校后,请森哥帮做的宿管工作太多太多了,他从来没有推辞过,感觉他就像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的家长,事事亲力亲为。我们这些从外地来的职工也找到了家的感觉,特别是我们这些女教职工,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早就把他当做亲大哥,有时就连宿舍里门栓坏了也找他修。

“我到中路认识的第一个人是森哥,从白济汛乡到中路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人生地不熟,是森哥接待的我,帮我提行李、安排食宿,当时,我认为他是学校专门安排接待我们的。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经常看到他既爬屋顶修水管,又到宿舍接线路,还到教室修桌椅,他技术娴熟,我一直认为森哥是水电专业毕业的技术工。”来自白济汛乡的年轻教师李习刚说。有时学校会安排年轻男教师帮和建森搭把手,大家才发现和建森搭干的活又脏又累还没完没了。“森哥很平易近人,经常把他知道的东西告诉我们,慢慢地很喜欢和他一起干活,并学到了不少技术。去年寒假,我家里装修房子,除了泥水活外我包揽了水电工的技术活,用和森哥学到的技术接水管、布电线、安开关,为家里装修节省了不少钱。”谈到和建森,李习刚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