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的“文化化石”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7 11:29:28

——奔子栏申报“中国锅庄文化之乡”侧记

● 江初

近期,奔子栏镇党委政府和各村的村民都在忙着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大事,就是申报“中国锅庄文化之乡”。来自中国民间艺术协会、云南省民间艺术协会的诸多知名专家都来到奔子栏镇,他们领略了奔子栏的锅庄文化,并且对奔子栏的锅庄文化赞不绝口,把奔子栏锅庄文化称作是活态传承的“文化化石”!

专家们于7月31日全程观看了奔子栏原生态的锅庄舞,来自叶日村、夺通村、奔子栏村的锅庄艺人在奔子栏镇活动室里展示了奔子栏锅庄文化的魅力。8月1日,大家还观摩了奔子栏镇的服饰制作、藏香制作、木碗制作等传统文化,走访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民间艺术的传承人。

锅庄是奔子栏的传统艺术

“奔子栏”的藏文全称为:“公究子姆子拉”藏语意为“公主起舞的乐园”。奔子栏镇座落在白马雪山脚下、金沙江边, 是雪山林立的高原德钦县的“江南”,宜人的气候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奔子栏人口集中,文化富集。

说起锅庄的历史,当地的艺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奔子栏是历史上“茶马古道”由滇西北进入西藏或四川的咽喉之地。锅庄(卓)是这里最具特色的歌舞,传说南昭公主“姜萨取追”进藏途经奔子栏时,每晚与这里的百姓跳锅庄舞娱乐。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奔子栏无论男女老少只要能走路的老人,只要会走路的小孩,都会跳锅庄舞。

从1999年开始,奔子栏锅庄先后到日本、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国演出。并多次在各项大赛中载誉而归,在我州近四届的新歌新舞乐展中, 奔子栏锅庄连续四届荣获一等奖。并代表我州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项民间歌舞大赛且屡获殊荣。2006年在康巴艺术节中,奔子栏锅庄再次荣获一等奖。2017年,受甘肃碌曲的邀请参加大型歌舞展演荣获格玛奖,同年还荣获中央电视台春晚海选金钻奖。2018年,受康巴卫视邀请参加康巴卫视藏历新年晩会。

“锅庄不仅仅是一种歌舞,它是奔子栏历代人民的‘法’,锅庄的内涵特别深厚,是奔子栏人民修身做人的文化,它的唱词和各项仪轨教会人们如何去尊重长辈,尊重智者,尊重别人。我们将锅庄看成是我们的‘宝’!”当地的锅庄艺人鲁茸益西说。

独具特色的奔子栏锅庄

在8月1日下午举办的锅庄之乡研讨会上,国家一级编导余大鸣老师激动地说:“我很少发微信朋友圈,但昨晚禁不住发了一条,内容是奔子栏镇是世外桃源、人间天堂,奔子栏锅庄是艺术创作的天堂,是活态的文化化石。如果奔子栏锅庄未能申报成功,那就天理难容!”余大鸣是国家一级编导,曾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兼创作室主任和书记。是中国舞蹈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学会会员、北京舞蹈协会主席团成员理事。多次担任总导演并获国家“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她也是此次申报工作的专家组成员之一。

在观看锅庄舞表演的时候,各位专家显得特别激动,中国民间艺术协会副主席苑利说:“我们评价的标准不是美不美,而是真不真。建议奔子栏锅庄一直保持原汁原味,同时做好保护传承人的工作。奔子栏成功申报“中国锅庄之乡”将拥有一张名片,成功申报就是对奔子栏锅庄文化的一道加持,更利于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

奔子栏锅庄舞作为奔子栏人生活记忆的载体,曲调低沉典雅、 浑厚豪迈、凝练深沉,它承载着藏民生活的一整套礼仪程序,有祈祷、迎宾、农作、放牧、娱乐等,包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很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奔子栏锅庄舞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素材。根据传承特点可分为“祝福锅庄”“送客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 “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仪式类,是奔子栏人民逢年过节,节庆庆典时必不可少的传统文化。如今,奔子栏锅庄也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徐桂莲老人在多年前就被评为国家级锅庄传承人,还有许多省级、州级以及县级的锅庄传承人。

自觉传承的奔子栏锅庄

8月1日上午调研组的专家特意拜访了徐桂莲老人。老人虽已年越七十,但是自小喜欢锅庄的她至今还精神矍铄,她的晚辈们在她家门前身着盛装欢迎专家组的拜访,悠扬厚重的锅庄长调和着铿锵的踢踏舞步,使专家组享受了传统锅庄的另一种魅力。徐桂莲老人成了“明星”,嘘寒问暖罢,专家组的老师们还逐一与老人合影留念,并祝福老人儿孙满堂,祝福锅庄后继有人。

在奔子栏,还有许多像徐桂莲老人一样的老艺人,他们自小热爱锅庄文化,他们通过锅庄享受了美好的生活,也因为锅庄,使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绚丽的色彩。

78岁的扎巴老人深情的说:“党的政策好了,我们的日子好过了,我们如今是歌舞升平,我们通过锅庄歌颂党的恩情,歌颂美好的生活,感恩赐予我们美好生活的天地自然。”扎巴老人也是锅庄老艺人,他应邀参加了锅庄文化的论坛。他说,奔子栏的锅庄,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已经渗透到人们血液里的一种文化传承,它的舞步和唱词内容丰富多彩,是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等的一种集中表现。

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邓佑玲教授说:“我做了18个民族舞蹈的文化调研,保留得这么好的民族文化还是第一次发现。锅庄的内容丰富,风格的多样性,有边舞边唱的,有只唱不舞的,更可贵的是锅庄里还有只舞不唱的。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但是我们的锅庄告诉我们,没有音乐,我们的舞蹈照样存在,而且还有丰富的内容。所以,对我们研究舞蹈的人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值得研究。还有锅庄起源的久远性,至少我们知道在吐蕃时期就已经有了。奔子栏锅庄申报“中国锅庄文化之乡”是名至实归,名副其实的。”

这么多的重量级专家异口同声的肯定奔子栏锅庄文化,也确实和奔子栏人民热爱生活是牢不可分的,锅庄已经成为了奔子栏人的符号,婚丧嫁娶、节庆典礼、宗教活动等等都与锅庄密不可分,锅庄已经成为了奔子栏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奔子栏锅庄文化的多样性

“我在奔子栏做了10年的调查工作,锅庄是各种文化的集中体现。除了锅庄,奔子栏还有丰富的文化,比如木碗文化、茶马古道文化、服饰文化等等。”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志农已经是奔子栏的老朋友了,也对奔子栏的各种文化有着极深的研究。她说,奔子栏曾经是茶马古道的重镇,是内地和藏区的各种物资的中转站。也因为奔子栏特殊的地理位置,衍生出奔子栏丰富的文化,像奔子栏的木碗制作,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制作技艺精湛。还有服饰文化的丰富性,奔子栏的女人的百褶裙艳丽华贵,头饰别具一格,男人们的服饰潇洒飘逸,都与它曾经的历史密不可分。

泽仁培初从小喜爱奔子栏锅庄,他全身心投入组织奔子栏锅庄的传承培训,组织参加国内外的歌舞交流活动,沉浸在传承宣传锅庄文化的工作中乐此不疲,他对奔子栏的文化也最有“发言权”。据他介绍,奔子栏是历史上由滇入藏的咽喉,是“茶马古道”上物资转运的重镇,商号林立、人马喧器、非常热闹。这种景象至今还绘于当时富户经堂的走廊处,反映了当时的盛况。奔子栏渡口位于奔子栏下社瓦卡,滇藏公路修建前,所有进出的骡马和物资都要在此渡过金沙江,然后才运至各地进行交易。

因此,奔子栏在德钦县境内,是经商才华最为富集的乡镇之一,许多传统技艺也在奔子栏延续至今。8月1日上午,专家组走访了益西木碗厂、藏香制作厂和提美服饰制作、卓玛服饰制作等。每到一地,专家组都在惊叹着奔子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倒成了“明星”,所有德高望重的专家争先与手工艺传承人合影留念。

奔子栏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全镇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2项,县级4项。奔子栏镇是锅庄舞的繁盛之地,锅庄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底蕴深厚。深受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士的推崇和重视,也深受全镇民众的关注和喜爱。2005年11月,奔子栏镇被评为州级锅庄之乡。

记者手记

德钦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申报锅庄文化之乡领导小组,并由镇党委政府具体着手申报“中国锅庄文化之乡”各项事宜。可见,对此次申报工作的重视。在调研工作的两天里,德钦县委宣传部、县政府以及镇政府负责人全程参与了调研活动。

在两天的调研中,奔子栏的锅庄舞、木碗制作、服饰制作、藏香制作以及深厚的茶马古道文化都引起了各位专家极大的兴趣。在最后的反馈会上,大家一致表示举双手赞成通过“奔子栏锅庄文化之乡”申报工作,同意呈请中国民协最后审核。

记者认为,这也切合了我州“文化兴州”的方略,希望奔子栏锅庄能以一张绚丽的文化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实习生 师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