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助农增收脱贫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永基卓玛 发布时间:2018-11-27 09:28:27

香格里拉网讯 (记者 永基卓玛) 近年来, 迪庆州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多举措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脱贫。

完善政策措施,为产业扶贫提供制度保障。结合精准扶贫工作,重点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瞄准全州建档立卡贫困户,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为全州产业扶贫提供了支撑。

强化主体带动,让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依托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形成产业联结机制,建设了一批特色优势明显、产业效益好、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让更多贫困群众精准受益。香格里拉市实施了“十家”“百户”“千人”“十万”工程;德钦县实施了“一司五厂”工程;维西县以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兰草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主,积极发展中药材、冰葡萄种植、蜜蜂、特色畜禽养殖等,加快了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目前,全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了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的强大动力。

完善利益链接机制,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小区)+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等模式,通过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积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维西县的永春乡拖枝村、庆福村,保和镇的兰永村、拉河柱村,塔城镇的启别村,叶枝镇的拉波洛村;德钦县的各么茸村;香格里拉市的小中甸镇、金江镇、尼西乡等地的产业扶贫模式成为先进典型。

因地制宜建设扶贫车间,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按照“新型经营主体+基地+扶贫车间(工厂)+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吸收困难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为小微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提供空间。目前,我州在建扶贫车间(工厂)11个。通过扶贫车间建设,鼓励各地实施扶贫车间项目化运营,扶贫车间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对接,建立合作联盟,以车间带动企业,以企业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

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实施“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已完成全州3个县级服务中心及29个乡镇服务站的建设任务。组织电子商务技能培训2312人,其中,岗位能力增值培训118人,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253人,建档立卡户培训670人。2017年,全州松茸、藏香猪、牦牛肉、尼西鸡、虫草、乳酪等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额达到1959.74万元,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741.42万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389.11万元。

全力推进移民搬迁产业培育项目,破解移民产业发展难题。按照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会发展的要求,将产业建设放在首位,全面实施移民搬迁后续产业工程,根据各搬迁点实际,着力培育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强化搬迁点的产业支撑。4年来,共安排实施全州大中型水库移民产业扶持项目79个,受益库区移民累计39496人,其中,受益贫困移民3004人。

加快乡村旅游步伐,推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按照《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积极发展24个民族风情乡村旅游、2个雪山观光旅游、42个休闲观光旅游项目。重点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宿改造、环境提升、人才培训等,项目受益103315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9891人。

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村集体实力。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指导,加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把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一类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实施,确保村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州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稳步推进,193个村委会(含社区)均有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多数村已达到年收入5万元的标准。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 实习生 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