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餐桌牌”要实现“一个转变四个突破”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蔡武义 发布时间:2018-12-11 09:31:03

——关于如何打好保和镇“餐桌牌”的思考

●蔡武义

近期,笔者到保和镇拉河柱、拉日、高泉三个村的永春河沿岸的村民小组了解发展蔬菜产业的情况。拉日村腊普弯组前几年蔬菜少,难卖。现在,该组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扩大了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蔬菜多了,企业到村里直接购买,蔬菜反而好卖了。

“菜生产少,难卖,且卖不上好价钱;蔬菜多了反而好卖”,这究竟为什么?这一问题引起我对打好“餐桌牌”的思考:打好“餐桌牌”要实现“一个转变四个突破”。

一、打好“餐桌牌”,要实现观念转变,拓宽思维空间。

保和镇永春河沿岸的村组气候好、生态好、土地无污染,毗邻维西县城,具有发展有机蔬菜的良好条件。但蔬菜生产存在着“小散弱”的问题,市场竞争乏力。这就是蔬菜少了反而难卖的根源。保和镇蔬菜生产表面上看是“小散弱”,从深层次看,则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上存在差距。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脑子”问题:一是树立用工业思维抓“餐桌牌”理念。要运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打造“餐桌牌”,推动保和镇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二是树立大产业理念。依托保和镇区位优势,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相互流动,不断延长蔬菜产业链条。三是树立一体化理念。要改变小农经济观念,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形式,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纵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链条,横向上使农民能够参与一、二、三各个产业领域。四是树立外向型、质量型发展理念。要用工业的眼光探索研究蔬菜产业化发展规律,走外向型、质量型路子,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五是树立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蔬菜生产产业化新跨越的重要举措的理念。积极引进企业,引进资金,引进人才,采取更加灵活、优惠的政策吸引龙头企业来保和镇打造“餐桌牌”,实现“政企农三赢” 。

二 、打好“餐桌牌”要实现“四个突破”:

第一、要在服务大农业上求突破,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更加广泛、更高层次的联合与合作。

菜少难卖,菜多反而好卖的事实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政府依靠它,农业和农村需要它,农民信赖它。办好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农民;能够解决政府不能统揽、部门不能替代、一家一户干不了的事情,是单家独户的农业生产者组织起来实现自我服务,提高农业服务能力、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结合蔬菜产品特色,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二是积极引导条件成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由单一的技术服务型向生产、经营、服务综合型转变,向股份制农民公司转化,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通过资本、土地的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形成田园经济、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四是引导农村蔬菜大户、营销大户,依托当地的产业和产品优势,发展能人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民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培育雪龙糯山药、雪龙百合等蔬菜产品,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五是积极构建“品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体系,通过品牌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开拓品牌特色蔬菜的销售网络。六是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大户、经纪人等与生产、加工、流通、科研、中介等环节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建蔬菜产品生产流通、科研开发联合机构,在组织大合作、发展大联合上求突破,在服务大农业上求作为。

第二、要在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要加大力度推进龙头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的优惠措施,重点在土地征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帮助协调解决,并及时处理好企业发展中的多种困难,为龙头农业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二是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增加科技含量,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发展,提升竞争力。

第三、要在蔬菜品牌上实现新突破。农业龙头加工企业要在蔬菜产品包装、储运上下功夫,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努力打造品牌,大力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名牌蔬菜产品。对传统名特优产品实行工商注册、申报品牌;对已有一定知名度的规模化蔬菜产品,积极争创名牌;对已取得品牌的产品继续创新,叫响保和镇蔬菜产品名牌。

第四、要在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在产加销、贸工农之间,建立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一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契约规范双方行为,让农民跟着基地走,基地跟着龙头企业、市场转,实行以销定产,达到“双赢”目标。二是规范龙头企业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契约、合作、合股等多种形式,使龙头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农民不但从生产上获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利润,提高收入。三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对农民的利益保障。农业龙头企业要把蔬菜生产基地看成自己的第一车间,要按保护价收购蔬菜产品,进一步激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凝聚力。四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制,引导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努力促进家庭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转变。  

责任编辑:张锦明 实习生 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