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州生态环境建设谱新篇纪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3-11 09:51:43

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生态迪庆

——2018年我州生态环境建设谱新篇纪实

◆ 央金拉姆

    

驻迪部队官兵积极参加植树活动,为推动迪庆绿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资料图片)

    “我州要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强化生态环境依法治理,全面深入推进生态迪庆建设。”在去年两会上,州长齐建新明确提出2018年我州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要求全州上下坚决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明确环境质量。

    守护绿水青山,方能收获“金山银山”。“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名片。”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的“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决策部署和州两会的工作要求,一年来,我州继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州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推动迪庆绿色发展。

    植绿护绿 为绿水青山添彩

    清明节前后,迪庆高原冰雪渐融,草木渐绿。从金沙江、澜沧江畔到高山草甸、雪山峡谷,随处都能见到干部群众挥锹挖坑、放苗回填、踩土定植、浇水灌溉,积极投身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身影。“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做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和绿化家园的践行者,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建设美丽香格里拉的行动中来。”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村民拉茸卓玛说。

    “对于生态建设来说,不仅要种树植绿,更要爱树护绿,认真落实好养护管理责任。”一年来,全州上下秉承这样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云南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把迪庆建设成为“全国最美藏区”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绿色意识,坚持不懈开展义务植树造林,年复一年改善生态环境,代代相传建设秀美家园,携手共创优美环境。一年来,我州完成义务植树287万株,开发天然林、公益林管护岗位2192个,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26亿元。

    供暖项目暖了民心 美了家园

    近年来,我州紧紧围绕“生态立州”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迪庆绿色发展思路,继续强力推进供暖项目建设步伐。2018年,“暖入户”工程完成香格里拉市城区供热面积125万平方米,德钦县城供暖项目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迪庆属高寒缺氧地区,地理环境特殊,自然条件恶劣,每年冬季周期长达半年左右,广大农牧民越冬取暖需消耗大量的木材。按每户每年消耗15立方米计算,整个香格里拉城区居民每年需消耗薪材37.5万立方米,这不仅导致森林资源大量消耗,破坏了金沙江和澜沧江“两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还造成水土流失和有害气体排放,给“两江”流域的群众生存环境和大气环境带来了影响。供暖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高原农牧民取暖条件,还有效缓解了香格里拉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保护了香格里拉宝贵的森林资源,促进了香格里拉天更蓝、山更青、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河(湖)长制护生态 让河更美湖更净

    2019年初,记者在德钦县霞若乡境内看到,施坝河、各么茸河以及珠巴洛河等河流较过去可谓是改观喜人,处处都是岸美、水清、河畅的景象。在每条河流最醒目的位置还竖起了“河长公示牌”。天蓝地广、水清岸美河畅,景色让人陶醉,河道两岸成了众多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过去,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牲畜尸体、塑料、玻璃、废旧家电等生产生活垃圾大量排入河沟,境内河流慢慢成为人们一致公认的“垃圾场”,出现了河道干涸萎缩,水环境状况恶化、河功能退化等问题,对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去年以来,随着我州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及时解决了珠巴洛河等我州诸多河流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州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为主线,实施绿水行动,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工作。2018年,全州共落实四级河长992名,通过推进“迪庆清水行动”,四级河湖长累计巡河6837人次,清理河道877.73公里,清理垃圾355吨,初步形成河河有人看、湖湖有人管的工作机制。启动实施了香格里拉桑那水库流域、德钦古龙河流域等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1.4%。

    不仅如此,一年来,我州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启动新一轮香格里拉市城区土地市场整治工作,依法取缔、拆除违法违规建筑11.2万平方米。完成了维西县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申报工作,创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10个,爱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迪庆的格局逐步形成。

    一年来,我州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这得益于州委、州政府把构筑金沙江、澜沧江等重要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为一项历史责任来担当。下一步,州委、州政府将继续高举“生态立州”的旗帜,带领全州40余万各族群众,竭力夯实绿色本底,加快生态建设,守护好绿水青山,为建设“全国最美藏区”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王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