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技术型”农民工“接地气”是关键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陈义 发布时间:2019-06-19 09:11:58

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我州某乡镇组织的大型劳务招聘会,现场的用工单位设置了大量的技术性岗位,但却无人问津,劳动合同签约率不尽人意,值得引人深思。

为什么劳务招聘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有岗位却招不到人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用工方要求技术性人才,另一方面是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再放眼我州各用工市场,无论是泥水匠,还是石匠,再到电焊工、钢筋工等,很多技术性的工种都被外来人员包揽,足以看出我州技术性农民工缺失的短板。

为了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真正打造“技术型”新型农民工,我州相关职能部门可谓用尽了心思。例如,大力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甚至把培训送到家门口。特别是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为了提高农民的自身“造血”能力,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方式嬗变,培训的力度和种类可谓是空前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州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培训都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农民愿不愿意学、真不真心学也是培训能否见实效的一个因素。笔者在某村开展的技能培训上就曾见到,有村民提出只要发放务工补贴就去参加培训的要求,在现场参加培训的人也存在打瞌睡、玩手机的现象,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亩不如一技在身”。笔者认为,要想真正让广大农民掌握一技之长,首先,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积极参加和珍惜各种培训,并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和学习,让自己成为“学习型”“技术型”的新型农民工。其次,相关部门要改变“只闻来学、未闻往教”的思维定式,在培训时间、课程设计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另外,还要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教学,在趣味式教学、乐趣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上下功夫,提高培训效果和“技术含量”。再次,要突出抓好“听”“议”“动”三个环节,使互动教学更有吸引力。最后,要权衡好培训效果。由于参训学员的年龄结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到难易结合、远近结合、长短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只有抓住群众心里想的、盼的,才能安排出符合群众需求和实际的培训,达到提高群众劳动技能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维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