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08 12:24:06

    蓝天白云,群峰耸立,暖阳高照,景色缤纷。

    金秋的迪庆高原,宛如醒目的巨幅山水写意图;最美藏区的新时代光华,闪耀映刻在共和国70华诞的壮丽长卷上。

    70年团结奋进,70年波澜壮阔。作为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全国藏区中民族成分最多的自治州,迪庆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手挽手共建美好家园,肩并肩共创美好生活,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凝心聚力,奔跑追梦,一针一线编织绘就最美藏区的迪庆重彩。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迪庆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实施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能力素质提升等九大工程建设项目,藏区各族群众产业就业收入不断提高,内生动力进一步激发,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迪庆州委书记顾琨说,结合脱贫攻坚、民族团结、最美藏区建设等工作,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激发了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迪庆州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24.95%下降至3.57%,147个贫困村已出列107个村,香格里拉和德钦高质量脱贫摘帽,维西也将今年内实现脱贫出列。

    展望明天,幸福满满地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迪庆各族儿女格外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坚守初心、接续奋斗。

    团结进步新面貌

    “说起从前,就一个字,穷。”今年75岁的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团结村石麦谷小组村民江初农布,站在政府出资修建的新房前整理着牲畜饲料,谈起从前,他对苦日子仍记忆犹新。抬起头,江初农布指着门口边一幢破旧不堪的房子说:“那是以前住的地方,听父亲讲,红军长征时在老屋里住过。”

    1936年,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迪庆,革命火种撒播雪域高原。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苦难斗争的迪庆各族群众,迎来浴火重生的朝阳。封建农奴制度从此废除,全新社会制度的建立,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1957年9月13日,迪庆藏族自治州宣告成立,对迪庆和迪庆各族人民而言,又是一次新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迪庆这个“吉祥如意的地方”,发生了以往任何时代都无可比拟的巨变,创造了一步跨越千年的奇迹。

    “旧社会,老一辈和其他农奴都一样,穷人的死活没有人关心,你看看现在政府有多关心我们。”江初农布告诉记者,家里种了6亩地,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养了9头猪。“不愁吃穿不愁住,钱也花不完,这才真的是吉祥如意。”生活从苦变甜,江初农布有讲不完的话。“要说70年来的最大感受,那就是我们小组全部脱贫致富了。”石麦谷小组组长马玉志感慨道,党的政策好了,有的在家门口赚钱,有的走出去务工,大家各展其能,日子越过越红火。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迪庆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总人口41.2万人,其中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8.3%。2015年末,该州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9630户739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95%,面临自然条件恶劣,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建设成本高,公共服务滞后,民族、宗教、维稳问题交织,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团结汇聚磅礴力量,奋斗收获丰硕成果。2010年7月,迪庆州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推动了迪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从政策实施向法治化转变。2018年11月,迪庆州推进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给予通报表扬。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藏区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东西协作不断深化,定点帮扶不断加强,为迪庆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政策和资金保障。  

    当前,迪庆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落实“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全面实施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能力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提升、兜底保障 “九大工程”建设项目,藏区基础设施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原农牧民群众收入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下降到2018年末的1万多人。

    如今,迪庆州公路通车里程6886公里,是1957年建州时的327倍;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6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17.52亿元,增长了3281倍;解放前,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19%,文盲率高达97.3%,每万人中只有2.7人识字,截至2018年底,小学、初中、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7.82%、109.74%、82%,残疾儿童入学率95.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77%,两基目标全面实现……

    砥砺奋进新时代 

    “这里少数民族多,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只要我们心手相连、艰苦奋斗,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我们一定会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维西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7年12月,在维西县永春乡庆福村的小广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进行中,当问起信心,响亮的回答充满了各族干部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决心。

    以傈僳族为主的新洛村是维西县财政局的结对帮扶村,位于澜沧江上游,是全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之一。为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维西县财政局原局长和先念多次来到新洛村,同贫困群众一起聊政策,谈产业。他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出主意、想办法,参与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因地制宜规划扶贫线路图。在他的带领下,中药材、养殖业等一批前景良好的项目在新洛村有序推进。不幸的是,扶贫路上,一块石头从山坡上飞下,年仅45岁的和先念,用生命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树立了一块不朽的丰碑。

    远处,雪山依旧静静矗立;谷底,河水还在淙淙流淌。如今的新洛村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破旧的木瓦房焕然一新,种植中药材的农户越来越多,老百姓收入不断增加,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不时洋溢。

     经历过严冬,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温暖;经历过黑暗,才倍加珍惜光明的可贵。“祖祖辈辈的小康梦,终于要实现,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采访中,迪庆各族群众表达共同心愿。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每一个迪庆儿女的命运变迁中得以生动诠释。

    历史回声如战鼓,时代使命奏强音。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迪庆高原全面打响。迪庆制定“一揽子”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双组长”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制,压实“厅级包乡、处级包村、科级包组、干部包户”和“部门挂村”的“四包一挂”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任务清单和责任体系,采取“一月一报告、一月一督查、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挂牌督战制度,强势推动攻坚各项任务,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8年,财政扶贫到位资金27.39亿元,创历史新高。193个村中188个村已有集体经济收益,所有贫困户实现了每户有1至2个增收产业覆盖的目标。14年免费教育、高原农牧民学生生活补助全面落实,每一名贫困大学生每年都得到5000元的补助。易地搬迁工程让2391户9041人住上了新居,193个建制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安饮保障率达100%,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为95.66%,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9.25%,网络覆盖率为100%,10千伏以上动力电100%覆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迪庆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斗志和精神,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精准发力,把脱贫摘帽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稳步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奋力推进新时代迪庆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示范区建设。 

    美好生活新画卷     

    迪庆州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实际成效,生动印证各民族风雨同舟、团结奋进、共同富裕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迪庆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迪庆特色”的路子,树立了全国藏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一面旗帜。今年,迪庆将实现2426户8067人脱贫,40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维西县脱贫摘帽,实现脱贫的目标任务。2020年,实现767户2519人脱贫,全面实现绝对消除贫困。

    眼下,迪庆高原虽落叶飘零,但漫山的彩林肆意蔓延,与雪山、草甸、藏房构成一幅绚烂多姿的画卷。

    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的肖孙站在家门口向远处眺望,尽情享受被色彩包围的视觉盛宴。“以前,我最大的梦想是能够站起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肖孙因股骨头坏死,在家瘫痪多年,顶梁柱的坍塌,让家庭陷入贫困。躺在床上,他曾不断自责,连累了妻子和孩子,生活没有了盼头。

    2015年,一群人走进肖孙家中,结对子、交朋友,一场以亲情、乡情为纽带的扶贫计划拉开帷幕。经建塘镇卫生院联系,肖孙转至昆明的医院,手术费、药费等花了近10万元,医疗救助、大病保险、政府兜底……一系列扶贫途径,肖孙个人支付不到7000元。康复后,他不仅实现了走出家门的愿望,还能做简单家务,一幅美好生活的新画卷徐徐展开,种植、养殖等产业收获颇丰,肖孙攒着一股劲,把日子过得更好,以后能走的更远,看得更美。

    雪域高原上,肖孙只是受益人之一。仅2018年,迪庆有446名建档立卡户9类15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慢性病管理签约率达100%。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健康扶贫工程的推进,迪庆医疗卫生水平又迈上新台阶,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均等化,各级医疗机构实现远程医疗县县通,并通过提升各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和转诊。

    目前,迪庆州医院正在积极创建三甲医院,各乡镇卫生院都达到了省级标准化建设要求。相关数据显示,到2018年底,迪庆州人均期望寿命从解放前35岁提高到71.45岁,农村住院分娩率达98.92%,该州传染病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疾病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今天,迪庆创造了脱贫奇迹,书写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篇章,各族群众携手冲刺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一项项巨大成就和一串串亮丽数字的背后,浸透的是各族党员干部风雨兼程的辛勤汗水,凝结的是迪庆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梦想。

    按照“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的减贫,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的要求,迪庆州及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回头看”,把“户户清”行动和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的“建、管、用”作为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的有力抓手,强化产业扶贫,促进稳定就业,提升内生动力,一户一策、精准发力,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始终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靶心不散、焦点不变,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永葆为民初心,担当奋斗使命。“全州上下正凝心聚力,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践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为民宗旨,把维护稳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民生改善、产业培育、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任务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在实处。”顾琨表示,迪庆藏区群众从脱贫攻坚中亲眼所见家乡的变化、亲身体会到了生产生活的提升,发自肺腑地由衷感恩党中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对脱贫摘帽充满信心。要进一步引导贫困群众艰苦奋斗、自强自立,依靠勤劳致富脱贫,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

    70年岁月流金,迪庆各族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实实在在提升,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15个省级单位和122个州级及驻迪庆单位参与定点扶贫,农牧民群众自发组织成立64支“感恩连”,193个村全覆盖建成集体经济,331家新型经营主体与17121户57684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完成就业培训2.7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万人次……一组组数据,诠释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憧憬未来,亲如一家的各族群众信心百倍,用接续奋斗放飞更加美好的希望。(云南网记者 张帆 王永刚)


责任编辑:王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