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城新街有一家扎桶勺藏餐厅,许多人都被餐厅老板钱继英、蒋正华夫妇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所感动。 1996年,随着维西县民族服装厂关闭解体,该厂职工钱继英面临着自谋职业的艰难抉择,紧接着在县商业局民贸公司工作的爱人蒋正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也下岗了。夫妻俩丢了“饭碗”,茫然不知所措。年幼的女儿对钱继英说:“妈妈,您和爸爸都下岗了,我还能上学吗?”面对女儿提出的问题,钱继英哽咽地说道:“好孩子,没关系,我们一定会想办法供你读书的。” 当时,钱继英夫妻俩都不到四十岁。在彷徨中,夫妻俩试图通过创业改变困境,每天起早贪黑地奔波于城乡之间,背着背箩做小生意。由于缺乏资金,加之又没有技术和经商经验,烧烤摊、加工作坊等都相继陷入困境。 在困境中,钱继英夫妇决定再次创业。2003年,依靠政府对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钱继英夫妇通过贷款和向亲友筹借资金,在维西县城新街开起了扎桶勺藏餐厅(“扎桶勺”藏语意为“来这里吃茶”“请到我家喝茶”)。提起店名的缘由,身为藏族的蒋正华说,在维西,不仅藏族人喜欢喝酥油茶,其他兄弟民族也喜欢喝酥油茶,而且“扎桶勺”三个字便于人们记忆。扎桶勺餐厅的室内装潢都植入了藏式文化元素,从开业至今,酥油茶、酥油炒奶渣、水汽粑粑、煎米肠、乳扇、燕麦馒头、饵块、琵琶肉、牦牛干巴、山茅野菜等三十多种风味美食让人赞不绝口。货真价实、诚信经营、热情服务、外送外卖的经营方式使餐厅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四川游客曾立昆等一行人到维西旅游观光时多次到扎桶勺藏餐厅就餐,临别维西时赠言:“藏族风情扎桶勺,人好茶香钱不高,此次有缘来惠顾,依依离店心如潮。” 钱继英虽然自小在城里长大,但她十分尊重来自农村的蒋正华。蒋正华比钱继英年长4岁,从不以“大哥”自居,勤脚快手地择菜洗碗,下厨掌勺。相敬如宾的夫妇俩靠扎桶勺藏餐厅告别了贫困,步入了小康。 日子好过了,但夫妇俩不忘党恩,不忘回报社会。维西县是民族贫困地区,学生时有辍学情况发生,夫妇俩知道自己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却尽最大努力捐资助学。曾为保和镇完小表彰“三好”学生、维登乡新化村火灾捐款5300元。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5·12”特大地震灾害,钱继英积极带头并组织保和镇个私会员捐资60000多元汇往灾区。 2015年的一天,大理的几名游客在扎桶勺藏餐厅就餐,钱继英在客人走后发现沙发上放着一个公文包,打开一看,里边有现金、银行卡、单据和名片。当时客人已离店多时,也许还未发现公文包丢失。她按照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客人方知公文包不在车上。为了等待失主,夫妇俩一直熬到午夜十二点才打烊休息。失主张进城拿回公文包之后的第二天早上,专门做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高风亮节”的锦旗赠送给钱继英夫妇。 扎桶勺藏餐厅不仅解决了钱继英一家的生计,也先后解决了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贡献。钱继英在业余时间还参加保和镇大词戏古乐团排练节目,参与送戏下乡演出,随团到过北京、井冈山、乐山、深圳、台湾、曲靖、临沧、丽江等地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为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弘扬维西县的民族文化而纵情歌舞。 近二十年来,钱继英积极参加维西县妇联组织的“巾帼建功”活动,先后被评为“巾帼妇女”“三八红旗手”“诚信经营户”“先进个协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