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幸福晚年——记民间小调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秀英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张斌 杨涛 发布时间:2021-04-30 15:25:50

香格里拉网讯(记者 张斌 杨涛)近日,记者在香格里拉市金江镇采访,路上偶遇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婆婆。听说我们来采访金江红色文化后,老婆婆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

“记得当时我还很小,妈妈生我弟弟的时候难产,那个年代医疗条件很差,难产基本就会失去生命,不知是谁叫来两位外地来的医生,一小会儿的功夫就让我妈妈顺利生下了弟弟,还记得当时两位医生是一男一女,他们特别亲切,我们给的钱也分毫未取,只说了他们是红军,要从我们这边路过。”老婆婆感动地说。

聊天间隙,老婆婆唱了首歌,“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叫,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奶奶唱歌很好听哦,应该很喜欢唱歌吧?”记者问道。

原来老婆婆名叫李秀英,现年87岁,是香格里拉市金江镇吾竹村人,也是民间小调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奶奶虽然年岁已高,但仍然能熟练地唱出流传在金江镇的民间小调。

江边小调是流传于金沙江两岸的山歌与曲调,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相传在封建社会时期,金沙江沿线青年男女就是以对歌唱调的方式追求自由恋爱。江边小调字里行间都饱含着金沙江两岸百姓的口才与才能,小调运用比拟、夸张的手法,借景抒情,脱口而出,是非常有品位的传统民间文化瑰宝。

自幼生活在金沙江边的李奶奶耳濡目染,对传统民间小曲情有独钟。据李奶奶介绍,年幼时因家境贫寒没读过书,学习江边小调也没专人教过,一般都在农田里、山间小路上跟着别人学唱。“那个年代,家家都有会唱江边小调的人,在田间地头随口就唱,既能缓解身体的疲劳,还能使心情愉悦。”李奶奶说,“没想到后来唱歌还能唱出名,十五六岁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民间歌手,参加了许多解放初期的地方性文艺演出,确实是一件美好而有趣的事情。”

李奶奶介绍,以前学唱歌多以口口相传为主,现在李奶奶也与时俱进,在传承江边小调时,利用文字写下歌词,用CD刻好旋律。在高科技的“加持”下,使一首又一首江边小调得以流传。她用细腻、生动、形象的演唱,将所演唱的人物、故事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歌曲中,引得听众啧啧称赞。

目前,很多非遗文化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问题,但李奶奶从不为此发愁。因为在金江镇,学习江边小调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李奶奶的子孙后代。特别是李奶奶的女儿罗玉菊,她从1980年就开始学唱江边小调,并于2020年6月申报了民间小调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李奶奶介绍,学习江边小调也没那么简单,不是会唱歌、会说方言就行,还要记得住歌词,并且要长时间地重复基本的歌曲旋律。李奶奶每天唱江边小调乐在其中,即使年岁大了仍热情不减,她说:“江边小调是我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从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种民间旋律,要好好珍惜,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