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杯·永远跟党走】党的恩情永不忘——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禹中玉 发布时间:2021-05-21 09:13:50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旨在通过学习让全体党员了解党的历史,不忘党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用新的工作业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我有50年党龄,党的前40年历史是通过学习了解的,后60年历史我是见证者,也是亲历者。伴随新中国诞生的共和国同龄人是最幸运的人。和他们一样,我也深感幸运。

1950年5月10日,家乡人民以从未有过的喜悦,迎接中国共产党派来的金珠玛米(藏语:解放军)入驻中甸县城。家乡随之解放,封建农奴制度宣告结束。

一块立于独克宗古城北门坡“衙亩广”的碑文记载:“1950年4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李成芳军长发布42师分东南两路向中甸进军令。东路由125团参谋长石宝庆率领,从丽江出发,在鸣音、奉科渡江经洛吉到中甸;南路由42师师长廖运周统率,从丽江出发,经石鼓在中甸县对岸渡金沙江至金江特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冷都,沿江而上至格鲁湾,翻过雅哈雪山抵中甸。5月10日,两路人马会师中甸县城,受到县城各族群众热烈欢迎,中甸和平解放。随军到达的县政府领导及工作人员入驻民国县衙门办公地。5月底,中共中甸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在藏族人民心中,大山是最神圣、最厚重、最可靠的,共产党是人民的靠山。在新生的红色政权领导下,家乡开展了平叛、土改、访贫问苦、生产互助,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安抚各族各界人士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工作。

解放前,中甸县没有一寸公路。家乡的公路是我能记事时的1956年开始修筑的。通往州府中甸县的公路等级从土路变成油路,后来变成二级路,如今变成高速路。被认为异想天开的航空梦“八五”期间变为现实,高铁通达指日可待。省到州,州到县(市),县(市)到乡(镇),乡(镇)到村(组)的交通网业已形成。一条条通往幸福的“五彩路”直通百姓家门口。今日迪庆,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应有尽有。

1956年,家乡建设可谓喜讯频传,丽中公路破土动工,还建起了第一所中学,我的母校——中甸县第一中学。随着国力增长,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如今,全州已有192所学校,其中,完中4所、职中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小学3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39所,并批准建立了云南民族大学香格里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采取了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对低保家庭学生给予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费营养餐,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学前2年,义务教育9年及普通高中3年实行14年免费教育。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诺西村80多岁的老人扎西尼玛说:“现在的娃娃太幸福了,这些好政策都是共产党给的。”

1956年,还有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国家从上海抽调技术精湛的工程队来迪庆援建州人民政府办公楼,这座古朴典雅造型别致的建筑,蕴含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凝聚着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1957年9月,人们奔走相告,传递着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派时任云南省副省长张冲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到迪庆看望慰问各族各界群众,参加自治州成立庆典活动。

慰问团带来的慰问品中,一枚精致的铜质毛主席像章令人难忘,像章红黄相间,边缘刻有“中央慰问团赠”字样,正下方是凸起的天安门图样,上方是毛主席像,光芒闪耀的背景映衬着天安门和毛主席像。寓意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如万丈光芒照耀边疆,边疆各族人民心向北京,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

过去,藏区群众照明要靠烧松明。1964年,建于箐口的小型水电站让县城及周边的老百姓用上了电灯。一般的电站名称多以建设地冠名,如“三峡”电站等,但箐口电站则取名为“思伟”电站,“思伟”为藏语,是金光的意思。藏族群众用这个特殊的电站名称比喻党的光辉,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后来,随着用电需求扩大,在迎来迪庆藏族自治州成立20周年前夕,省里批准迪庆新建汤满河电站。为了抢在州庆前送电,时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安平生指示,加快施工进度,务必在州庆前竣工发电,还特意交代,决不能让迪庆人民点着蜡烛过州庆!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迪庆丰富的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迪庆电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目前,建成大小电站78个,最大装机容量240万千瓦,这些电站不仅造福当地,还跻身西电东送行列,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

家乡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这些都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然而,只有获得国家的支持,才能形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1984年10月,我在中甸县委宣传部部长任内,把部分优秀摄影作品集中到县文化馆,举办了中甸风光图片展览,活跃国庆35周年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创作热情,并为出版《中甸风光》画册做铺垫。展前,我逐一登门,邀请时任县级五大班子领导参观展览,争取各方支持。出版《中甸风光》画册的目的是宣传中甸,为中甸旅游业造势。遗憾的是,我当时还没有看过《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不知有香格里拉之说。仅凭一腔工作热情,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后来听说,孙炯向时任迪庆州委书记格桑顿珠推介“香格里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才有了香格里拉在中甸的雏形。就在这个节骨眼上,1997年9月,时任云南省副省长戴光禄受国家民政部委托,专程到迪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世人关注、久久寻觅的香格里拉就在中甸。于是,就有了2001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以及2014年12月批准香格里拉撤县设市等诸多权威发布。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随着香格里拉品牌落户迪庆,迪庆的旅游市场空前活跃,中外游客纷至沓来。2002年以来,我从香格里拉县人代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知,更名后的十多年里,香格里拉县的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连年递增。旅游业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最直接的利益,生活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令人振奋的是,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全州上下勠力同心,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州委书记王以志于2020年6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迪庆藏族自治州整州脱贫,所有贫困户如期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上述这些发展变化,都是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对“老、少、边、穷”地区特殊政策的帮扶下实现的。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家乡的解放,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家乡的发展变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共产党的恩情比山高、比水长。

香格里拉是红军长征留下过足迹,有着红色文化故事的地方。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学好党史,传承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用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教育引导一代又一代迪庆人,让家乡人民记住中国共产党的恩情,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


责任编辑: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