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网杯•永远跟党走】金沙江畔展宏图 革命建设留青史——记老党员唐向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张锦明 和泰君 杨涛 李佳佳 发布时间:2021-09-27 09:43:23

2021年8月30日下午,我们沿着村庄硬化路,来到了香格里拉市上江乡木高村毛坡四组老党员唐向光家。

81岁的唐向光已有54年党龄,他家地处半山坡,金沙江尽收眼底。庭院的南侧是牲畜圈房,西侧是一栋三间木瓦楼房,一楼有红色的“共产党员户”门牌,墙板上悬挂着已经泛黄的相框,里面放着唐向光和家人的几张照片;东侧是砖混结构三间平房,客厅厨房并用。

走进客厅,火炉旁边的桌柜里摆放着毛主席石膏像,墙壁显眼位置张贴着一幅毛主席画像。

“毛主席是边疆各族人民的大救星,他带领我们翻身得解放,我们永远怀念他!”唐向光老人说。

1940年,唐向光出生在上江与小中甸交界高山深处一户穷苦的藏族家庭。解放后,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唐向光家搬迁到了靠近金沙江边的毛坡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这是党给予我家的恩情。”唐向光说,“年幼时,周围的老人经常讲共产党和红军的故事,特别是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等首长的率领下,横渡金沙江进入我的家乡,与各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的故事让我记忆犹新。我常常想,等我长大了,也去当红军,为贫苦人民的幸福而战斗。”

1963年唐向光23岁,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部队在上江乡征兵,他向父母亲说出参军的愿望,得到了父母支持后,带上干粮,徒步半天赶到上江乡政府大院报名,通过体检和政审,成为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藏七连”的一名战士。当时上江乡报名参军的有50多人,只有5人合格入伍。

上世纪60年代,四川省大小凉山发生国民党残部袭扰及匪乱,波及云南省宁蒗、华坪等地。唐向光所在部队被派往丽江、华坪等地参加剿匪平叛战斗。土匪藏身深山老林,为不打草惊蛇,部队通常在夜间行军,但夜里光线昏暗,林间小道错综复杂,战士们一个拉着一个前行,防止走失。在金安乡,部队分组搭乘小木船渡过了金沙江,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急行军到达华坪县,按照指令进山突袭土匪。土匪装备有火枪、机枪、步枪、炸药等,危险无处不在,行军剿匪过程中,年轻的唐向光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勇敢地跟随部队征战5个多月,圆满完成护送部队政委和承担保管员等任务后,光荣地回到中甸(今香格里拉市)。随后,唐向光参加地方革命委员会工作,作为工作组成员,到三坝乡工作1年、上江乡工作1年、中心镇(今建塘镇)工作6个月。

1967年7月1日,唐向光加入了党组织。“我没有读过书,什么也不懂,我就认定了入党干革命这个道理。”唐向光说。

1968年,唐向光与汉族姑娘肖桂英喜结良缘。第二年3月,当了6年兵的唐向光复员回到木高村,成了上门女婿。在日常生活中,他依然不改军人吃苦耐劳的本色,砍木料、盖房子等活他都是一把好手,改善了家庭生活的同时,他还先后担任木高村党支部委员、生产队指导员,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参加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等,还做过村里的调解委员,帮助村民化解矛盾纠纷。担任木高生产大队民兵排长时,还完成了看守犯人7个月的任务。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唐向光通过销售农副产品有了一些积蓄,利用这些积蓄他家又建了一栋木瓦楼房,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来还建了3间砖混结构的平房,修建了卫生间、洗澡间,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021年7月1日清晨,唐向光庄重地戴上前不久上江乡党委政府派人送来的“光荣在党50 年”纪念章,他激动地说,“我们的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也是见证人、参与人之一,我感到非常荣幸。党没有忘记我,还给我颁发纪念章,晚年还有生活补助。”

“父亲经常教育我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踏踏实实做人做事,为家乡的发展奉献力量。”唐向光的儿子、45岁的肖锋说,“过去,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我就回家帮忙做农活。在村党总支的支持和父亲的引导下,当过一届木高村委会主任,2010年我也入党了。2015年,我带头创建了香格里拉市你嘎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周围的村民种植魔芋100多亩,通过分散种植、集中收购的方式,帮助村民解决销售难题,实现增收。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很好,扶持力度也大,合作社养殖了牲畜,还种植了中药材、花椒、核桃等。我有信心和决心,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文化,发挥农村党员的作用,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多种经营,带领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