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兄弟的带动下,我家种植高原早熟土豆,2021年销售收入1万多元。”1月20日,香格里拉市三坝乡哈巴村告湾村民小组村民杨富光在香格里拉市鑫林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土豆基地劳动时说,“我家向公司流转土地2亩、又到基地务工,有了多份收入,生活越过越好了。” 杨富光说的杨兄弟就是哈巴村告湾党支部副书记杨向林。他是当地的党员致富带头人。 1982年,杨向林出生在哈巴雪山脚下的一户贫困的纳西族农民家庭。那时,哈巴村是迪庆州的边远贫困山区,距离香格里拉市城区120公里,交通不便,生产条件艰苦,全村4000余人处在贫困线下挣扎。家里没电,没有电视,只能依靠阿爸的收音机,了解大山外的世界。 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贫穷,杨向林辍学了。在家务农的过程中,他体会到祖辈起早贪黑辛苦耕种,生活却没有好起来,就萌生了一个梦想:要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走一条与祖辈不同的道路,要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1999年,他报考了丽江农校函授中专畜牧兽医专业,又到香格里拉市和丽江市城区,一边务工一边学习,2002年顺利完成学业。2003年,他到西藏、成都、青海等地从事越野车旅游服务。在外地打拼多年,眼界开阔了,但家乡的发展始终挂在心里,2006年他毅然回到家乡。 因为有畜牧兽医专长和外出务工、走南闯北的经历,杨向林又为人和善、乐于帮助村民办事,2009年被选为哈巴村告湾村民小组组长。2007年,经过曾经担任过哈巴村党总支书记的杨学伟、哈巴小学老师李学义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决心用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牢记初心、履行使命,用实际行动力所能及帮助身边的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杨向林经常用民族语言向当地村民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党的路线方针和惠农政策,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他先后被哈巴村“两委”评为先进小组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做大事。2007年,杨向林与同村的杨正军、杨金华等一起商量并达成共识,只有改变以往单一、传统的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扩大生产规模,才能带动更多的人增收。他们根据当地气候、土质、海拔等地理气候特点,试种迪庆高原早熟土豆,种植了5亩,亩产3000公斤。有了产品,销售又是大问题。杨向林就请村里唯一的一辆货车把土豆运到香格里拉市城区销售,实现每亩毛收入7000多元。这个消息令人鼓舞,过去种植蚕豆,亩产300多公斤,毛收入仅600多元,现在种植早熟土豆,产值明显提高了。 2019年,杨向林注册成立了香格里拉市鑫林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实行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经营理念。在三坝乡党委政府、哈巴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流转土地,吸收农户到基地务工,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带动村民推广种植早熟土豆、花椒、魔芋、核桃。 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告湾村民小组旧貌换新颜,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通电通水通网络,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整体实现了脱贫摘帽。 2021年,公司种植迪庆高原反季马铃薯、玉米青贮饲料、哈巴特产花椒、核桃、魔芋,合计600多亩,直接带动低收入家庭118户增收,间接引导带动500多户在家门口就业。 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开始,公司与农户协商达成协议,由公司承包村里连片缺水的耕地,用于种植迪庆高原早熟土豆。 未来3年,按照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标准和要求,公司计划申请资金项目,积极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支持,改造失修多年灌溉沟渠,利用200多亩缺水旱地,多样化种植羊肚菌、魔芋、重楼、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带动全村劳动力和周边村民一起发展,就地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就业问题,达到公司、合作社、农户、低收入人群双向互利共赢的效果。 曾经担任过告湾村民小组组长的杨国新说:“公司计划开发的那片地,其中我家的有10亩,由于年久失修,没通水,1998年以来一直荒废着。现在,公司正在建设高标准农田,这片土地有望活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