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改为载体,持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11-24 10:00:00



华能乌弄龙·里底电站2009年4月开始筹建,历经十年艰苦建设,于2018年10月29日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9年7月13日两电站全部7台机组投产。是澜沧江流域唯一一个试行“一厂三站”运行管理模式的生产单位,是澜沧江云南段已建成投产的最上游一级电厂。

电厂负责管理乌弄龙电站、里底电站、托巴开关站,现有员工152人,总装机容量141万千瓦,多年设计平均发电量64亿千瓦时。电厂投产以来,累计实现安全运行1744天,连续多年平均发电量优于设计值,2020年7月累计发电量迈过“百亿级”里程碑,创出单月全部机组满发历史记录。截至6月30日,两站累计完成发电量284.6亿千瓦时,累计缴纳各项税费7.34亿元,完成消费扶贫产品采购400万元,累计在迪庆州内投入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实施扶贫援建项目80项,对促进迪庆州内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电站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建功澜沧江标兵单位”“华能集团模范职工之家”“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电力行业最美职工之家”等一大批荣誉称号。

作为迪庆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试点单位。近年来,电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迪庆州、澜沧江公司关于产业工人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澜沧江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绿色电力企业”战略定位,按照“机制保障-问题导向-项目牵引-聚力攻关-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的落实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创新工作室辐射带动作用、劳模和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权益上维护”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123”系统工程(即打造一个体系,夯实改革基础;搭建两个平台,拓展改革载体;强化三项举措,激活改革动能),形成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整体合力,有力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往基层企业延伸。

一、打造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夯实改革基础。结合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将人才队伍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夯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基础。一是打造自主人才选拔体系。自主制定《“乌里新锐、乌里巧匠、乌里榜样、乌里工匠”评选方案》,将技能竞赛结果同人才选拔表彰无缝衔接,从高到低对获得各个层级技能竞赛名次的选手分别表彰命名为乌里“工匠”“榜样”“巧匠”“新锐”,形成一套可量化、可对比的技术能力、业务成果评价体系。修订《绩效管理办法》《综合管理奖惩办法》,将绩效考核的指挥棒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原动力,发挥各类专项奖励正向引导作用。二是完善人才培养双通道机制。实施以“岗位职务序列为主、专业技术技能职务序列为辅”的双通道晋升机制,大力选聘技术技能带头人,配套相应岗位薪点晋升,让“结果导向型”考核落地见效。建立“厂领导—中层干部—班组长—一般员工”的分层管理机制,每月对下级综合表现进行月度量化考核。一般员工通过民主测评、职工座谈会等途径对上级管理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监督反馈。日常坚持实时对上岗人员工作完成情况实行动态管控。通过分级管理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让真正想干事的人有梯台、能干事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舞台。三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生力军。积极开展推优荐才工作,每两年向上级推荐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职工代表。把一线班组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的主阵地,注重薪酬、职业晋升等向一线倾斜,以“工人先锋号”创建为载体,持续开展班组“双提升”活动,通过线上华能e学及线下安全活动、“每日一学”、技术问答等活动,为班组职工提供技能培训和学习机会。定期组织开展班组长管理能力培训,提高班组长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操作技能,逐渐储备形成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依托人才队伍体系建设,电站打造出一批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队伍(其中80后干部占比50%,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70%,正高级职称6人)。电站现有“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1人、“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电力行业国家特级专家1人、公司技术带头人2人,电厂技术技能带头人4人,专业师3人。12人分别荣获澜沧江公司及以上多项技能竞赛奖励;300余人次通过绩效激励实现岗位晋升。电站已表彰乌里榜样1人,巧匠3人,新锐5人,为乌里榜样杨永忠同志专门成立个人创新工作室,1名乌里巧匠被推荐评选为澜沧江公司先进个人及建功澜沧江建设功臣,以80、90后为业务骨干的百余人团队运行着百万装机的电站,在业内遥遥领先,卓越人才改革管理成效显著。

二、搭建两个平台,拓展改革载体。电站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同创新平台有机结合,依托创新赋能实现载体拓展,将改革工作落实到位。一是搭建创新培养平台。立足产改发展重点及技术技能人才特点,成立“两室一站”,即电气一次专业技术创新工作室、杨永忠技能带头人工作室、“党建引领+科技创新”实践站。同时,选派技术带头人正在加速搭建电气二次专业技术创新工作室、生产数据分析和远程指导中心、“党建引领+智慧运维”实践站,充分发挥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生产运行维护经验。二是搭建“万众创新”平台。围绕技术难题突破,深化职工技术革新、发明创造、QC攻关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依托“华创空间”平台,积极组织职工在华能集团平台上交流学习技术经验,参与科创工作,电站职工在华创空间共计发帖1600余篇,排名华能集团前列。按照公司部署,常态化开展省部级、行业级等各类科技奖项和技术创新成果申报,电站将创新成果同个人年度绩效挂钩,充分激发产业工人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依托创新平台,近三年电站共有5篇技术创新成果分获集团、公司级奖项,10篇技术创新论文荣获国家行业级奖项;共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7项、QC成果30余项;1项技术规程通过中电联团标批准立项,1项研发成果获全国QC成果专业级奖,“GIS设备智慧多功能标识牌”“水轮发电机组防油雾油气分离装置”等多项科技成果已在现场推广应用。依托万众创新,电站投产以来连续多年提前完成全年发电任务,年均发电量均优于设计值。

三、强化三项举措,激活改革动能。电站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不断深化“党建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激活组织动能。充分利用周边红色资源,先后到香格里拉、维西县开展主题教育读书班。依托“三会一课”,常态化做好党员职工理论学习。开展乌里大讲堂、道德讲堂、读书分享等,每年坚持拍摄《福瑞圆满》《闪光的一平米》等展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成效的职工文艺作品、微视频等,推动形成崇尚健康、创优立功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竞赛增效,激活争先动能。先后开展机组检修、建功“十四五”创优立功等多领域多专业劳动技能竞赛。积极参与华能系统技术技能竞赛的同时,主动参与、承办迪庆州及澜沧江公司区域劳动竞赛,形成从国家级到区域级的全层级技能竞赛矩阵。2021年,电站首次参加迪庆州电力二次专业技能竞赛,12名参赛选手中6人获奖,电站选派的4支代表队均获得团体奖。2022年,电站承办迪庆州电气一次专业技能竞赛,18名参赛选手中12人获奖,4支代表队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基于技术技能竞赛平台,有效提升电站在当地技术技能竞赛中的参与度和企地和谐共建载体,为迪庆州内营造以赛促学、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作出积极贡献。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激活内生动力。将产业工人队伍文化建设同电站“六重六聚”家园文化有机结合,全方位关心关爱产业工人身心健康。坚持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常送关怀”,围绕法定节假日及婚丧嫁娶等情况,慰问一线职工约1200人。通过职工座谈会、工会委员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定期听取解决职工意见建议。坚持开展“书香三八”“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等女职工系列活动。通过送医下基层、职工运动会、健康体检、医疗互助等多维载体,切实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年度职工之家建设民主测评优秀率为100%,电站先后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电力行业最美职工之家,集团、公司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作者:迪庆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改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