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庆州医疗保障局完成2024年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清算工作,一组“逆向增长”的数据彰显改革实效:在统筹区本地住院人次同比增长9%的情况下,住院总费用同比下降5.6%,次均住院费用降低693元,次均全自费费用减少218元,平均住院床日缩短0.44天,不仅为医保基金节约支出201万元,更直接减轻参保群众个人负担784.06万元,标志着这项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改革红利正持续释放。 作为《“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重点推进的支付方式改革,DRG是指根据患者疾病诊断、治疗方式、年龄、并发症等因素,将病例分为若干诊断组进行打包付费的医保支付模式。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设定统一的疾病诊疗付费标准,引导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流程、控制不合理费用,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医保基金使用更高效,医院管理更精细,患者就医更实惠。 迪庆州自2022年启动《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分阶段稳步推进改革落地:首年完成全州定点医疗机构DRG模拟付费测试,建立标准化医保结算清单填报机制,为精准分组奠定数据基础;2023年选取5家重点医疗机构开展试点,通过模拟运行发现,试点医院在规范临床路径、控制过度医疗方面初见成效,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付费管理经验;2024年改革全面升级,将20家服务能力强、就医量占比超90%的医疗机构纳入DRG付费范围,通过实施区域总额控制、建立病组付费标准体系,实现行政区划覆盖率、符合条件医疗机构覆盖率、病组覆盖率“三个100%”,涉及DRG付费的基金占比达97.87%,提前完成三年行动目标。数据显示,改革后全州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资源浪费现象减少,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23%,群众就医的“性价比”显著提高。 “让每一分医保基金都用在刀刃上,是改革的核心目标。”迪庆州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异地住院费用纳入本地DRG付费管理,着力实现“同城同病、同治同价”,让省内异地就医患者享受与本地居民一致的付费标准和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优化结算规则、加强智能监管、开展医院绩效评价等措施,引导医疗机构在控费提质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医疗服务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随着DRG支付改革的深化,迪庆州正逐步构建起“预算管理更科学、费用控制更精准、服务质量有保障”的医保支付新体系。这项改革不仅为高原地区医保制度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更让参保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红利”带来的就医实惠——用更少的花费、更短的住院时间,获得更规范的诊疗服务,真正实现“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民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