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盈江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傈僳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一同世代生息繁衍。在时光的流转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傈僳族人民创造出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其中,傈僳族服饰就散发着独特的魅力。2017年6月,“傈僳族服饰”成功入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傈僳族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生动体现。
绚丽华裳:傈僳族女装的诗意表达 傈僳族女装堪称一部流动的艺术史诗,由头帕、上衣等十余种部件精心组合而成,被形象地称为“百片衣裙”。这些部件以白、红、黄、蓝、绿等缤纷布面拼制,缀满小银泡、依玛、亮果等装饰,再以平绣、辫绣、绉绣等十余种精湛手工技法缝制,针脚间流淌着傈僳族女性的细腻匠心,也蕴含着各民族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的智慧。 长衣围腰曳地,五色面料拼绣出绚丽花纹,花边镶边更添灵动;发辫盘于头顶,蝶形包巾尾部绣满吉祥图案,料珠、银泡摇曳生姿;数串玛瑙、琥珀或银玉项珠垂于胸前,小腿处彩布黑边脚套利落精致。旧时多赤足而行,如今则搭配胶鞋、皮鞋,传统与现代交织出别样风情。每逢节庆,身着盛装的傈僳族妇女齐聚,恰似春日花海,绚烂夺目,与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民族团结、和谐共荣的美丽画卷。 在这华美的服饰背后,藏着一段动人传说。古时,一位傈僳族勇士应征入伍,每逢凯旋,便将缴获的敌旗裁下一角寄回家报平安。然而,某次征战后,家书再无音讯——勇士已血染沙场。其妻将丈夫寄回的布片悉数拼合,制成色彩斑斓的衣服。自此,这件承载思念与敬意的服饰,成为英雄精神的象征,代代相传,它不仅诉说着傈僳族人民对勇者的追思与敬仰,也激励着各民族同胞在团结协作中共同守护和平、追求美好生活。 英武风范:傈僳族男装的豪迈气韵 傈僳族女装以绚丽动人,而男装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尽显英武豪迈之气。男装上衣分短衣与长衣,短衣以青黑或白色为主,对襟设计搭配密集细扣,部分以小银币、镍币作饰;长衣垂至小腿肚,交领款式,两肩披褂以黑、蓝布块拼贴,粗犷中透着精致。扎上宽腰带或五彩腰带,搭配黑色及小腿长裤,裤脚以红、白线绣边,再配上白布竖纹黑边吊筒,利落有型。男子头裹青黑包头,挎长刀、扛弓弩,英姿飒爽,尽显剽悍本色。 关于男装的起源,亦有一段传奇故事。相传傈僳族祖先在逃亡途中,因疲惫于树林中睡去,追兵逼近时,树上休憩的喜鹊突然惊飞啼叫,及时唤醒众人,助其脱险。自此,喜鹊被奉为神鸟与吉祥象征,族人不仅禁止猎杀,更模仿其羽毛色彩与纹理制作男装盛装,将感恩之情融入服饰,流传至今。这一传说也寓意着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相互帮助、团结互助,共同战胜困难、迎接美好未来。 盈江县的傈僳族服饰,早已超越了蔽体御寒的基本功能,它是民族文化的鲜活载体,更是各民族团结融合的生动见证。一针一线间,凝聚着傈僳族人的审美智慧与精神信仰,也体现着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的情谊;一纹一饰中,镌刻着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情感脉络,更记录着各民族携手共进、团结一心的光辉历程。作为边疆民族服饰文化的“活化石”,它是研究民族演变的珍贵样本,更是跨越时空的魅力载体。(通讯员 早雄高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