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横断山脉的褶皱里,藏着一片神秘的土地——世界的“香格里拉”迪庆。 这里,是詹姆斯·希尔顿笔下《消失的地平线》中永恒的理想国。这里,汇聚着“香格里拉”的理想之光、“三江并流”的造物奇迹、梅里雪山的神性之巅、茶马古道的千年回响。 当你循着雪山的呼吸、江河的脉搏与经幡的絮语,走进这片高原净土便会发现,它是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画卷,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诗篇。 领略泼墨山河的生态史诗 若将地球的褶皱展开成画,迪庆定是最惊心动魄的一笔。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以60~100千米的间距平行南下,造就了全球罕见的地貌形态。从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之巅俯瞰,冰川如银龙直泻而下;海拔5000米以上的流石滩,绽放着绿绒蒿的蓝紫色火焰;干热河谷里千年古核桃树的根系紧紧抓住红色的土地;“菌中之王”松茸,在原始森林中悄悄露头,折射出北半球生物多样性的璀璨光芒。 关于四季,这里有独属于自己的诠释。 春日的普达措国家公园,碧塔海上晨雾如轻纱般弥漫,属都湖如翡翠般清澈透亮。 5月,是杜鹃花与香格里拉的约定,300余种野生杜鹃,在海拔2000~4500米的阶梯上,泼洒出绚丽多姿的生命画卷。 斑斓层叠的彩林,绘出了这里童话般的秋季,白水台的钙化梯田层层叠叠,似凝乳玉阶。 冬日,北半球纬度最低的滑雪场之一——七星雪滑雪场,以及石卡雪山、哈巴雪山,向世界发出冰雪盛宴的邀约,开启和雪山、飞羽的冬季奇遇! 感受茶马古道上的文明脉络 当吐蕃的铁骑与南诏的铜鼓声渐渐消散,茶马古道的驼铃声仍在峡谷间回荡。 1300年前的独克宗古城石板路上,仍可见马蹄的凹痕;大龟山的金光里,依稀还映照着茶叶、骡马、香料在此交会的盛景。 藏式雕花门楼守护着纳西六合门、白族照壁的百年老宅,喝酥油茶、吃糌粑、跳弦子的纳西族、藏族、汉族、彝族、傈僳族、白族共同组成的幸福家庭……这些,都是多元文化在此水乳交融的见证。 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也被称为“藏族艺术博物馆”。在这里,唐卡画师用矿物颜料绘制着永恒的曼陀罗,寺内丰富的壁画艺术和经典唐卡、贝叶经卷、黄金灯等珍贵文物是当地群众高超艺术水平和智慧的历史见证。 在香格里拉端午赛马节上,你会惊叹于康巴汉子“马背上的狂欢”;来到傈僳族的“阔时节”,你可与当地群众共舞“阿尺木刮”;在纳西族“二月八”的篝火晚会,你会聆听到《呀里里》古调穿透星空;在德钦弦子节的舞步中,你能感受藏地文化的震颤…… 这里的每个民族,都像梅里十三峰的雪水,既保持着自己的清澈,又最终汇成江河的浩荡。 解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哲学 这里,人们以谦卑的姿态,融入天地的大循环。 藏族牧人遵循智慧的启示,让牦牛群如流动的经文,书写草场轮回的智慧;傈僳族村寨的屋顶上,五谷架与日月星辰对话,将丰收的密码交给季风。春耕时撒向土地的青稞,每一粒种子的生长,都是对自然的祝祷。 幽深静谧的原始森林中,护林人的脚步轻如落叶,守护着云杉年轮里封存的时光。当滇金丝猴与人类共享同一片冷杉林,当纳帕海的越冬候鸟与牧民共享晨霜,这里便成了生态哲学的活态博物馆。 这里的天穹低垂,伸手可摘星辰;这里的土地包容,每个人都能寻到梦的起源;这里的人们热情,醇香的酥油茶永远为远行者煨热……当你带着被城市生活磨损的灵魂而来,必将携着自然的祝福而归,那祝福写在鲜花盛开、牛羊成群的草原上,刻在高山大川,更印在每个曾在此聆听过自己心跳的旅人生命深处。 迪庆,永远以地平线之外的姿态,等待着为世人重燃对天地的敬畏、对生命的赤诚。 (黄晓丽 石显尧/文 崔永江 石显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