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合生:匠心守护公平正义 书写峡谷“枫桥”新篇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1 16:26:17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怒江大峡谷,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有着这样一位检察官:他身着检察蓝,是刑事犯罪的坚定打击者;他脚踏泥土,心系乡邻,是矛盾纠纷的温情化解者;他精通傈僳语,善说“乡土话”,以身践行“检察为民”,是各族群众信赖的“贴心人”。他,就是泸水市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桑合生。二十余载检察生涯,他以“法施于人,虽小必慎”的工匠精神守护正义,用“尼冉化纠”的基层调解智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祖国西南边疆书写着法治与人文关怀交融的检察新篇章。


双语优势,架起司法为民“连心桥”

桑合生从检二十余年,先后在泸水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民事检察科、控告申诉科、监所检察科、公诉科、第一检察部工作,他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精通傈僳族语言。这份天赋与努力,成为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工具,也是“尼冉化纠”的基石。在与傈僳族群众打交道时,他总能用最亲切、最地道的母语进行沟通。无论是解释法律规定,还是调解家长里短,或是进行普法宣传,他那口流利的傈僳话,瞬间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消除了隔阂,让生涩的法条变得可亲可感。这份“接地气”的优势,让他能精准把握傈僳族群众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理解矛盾纠纷背后的深层原因,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傈僳村寨,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尼冉’(傈僳族语中“兄弟、弟弟”的意思)检察官”。


精耕细作,做公平正义的“守门人”

精准指控护正义:二十年来,他办理各类刑事案件千余件无一错案。这份专业底气源于庭前对证据的“显微镜式”审查,源于法庭上抽丝剥茧、条理清晰、直击要害的精准指控。他始终保持“新人心态”,庭前准备精益求精,面对复杂案情和激烈抗辩,沉着应对,让正义在法庭上得以彰显。

全力挽损保民财:桑合生始终将惩治犯罪、追赃挽损与社会综合治理紧密结合。2023年在办理张某某等六人盗窃案时,他敏锐把握案件经济损害要害,主动对接受害企业,多次释法说理引导嫌疑人认罪悔罪,同步强力推进追赃挽损工作,最终为受害公司全额挽回经济损失。该公司专程送来绣有“维护公平、捍卫正义”的锦旗,成为他司法为民、守护群众“钱袋子”的生动注脚,也是他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的检察实践。


匠心“化纠”,深耕矛盾化解“责任田”


桑合生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刑事检察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犯罪追诉”,特别是面对由民间纠纷、家庭矛盾引发的轻罪案件,不能“一诉了之”。他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贯穿办案始终,追求“案结事了人和”,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尼冉化纠”工作方法。他精准区分案件性质,办案理念更加注重源头化解与关系修复,其核心在于:深入实地察实情、双语沟通消隔阂、情理法交融促和解、多元联动求长效。


2024年,一起因宅基地纠纷引发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四家亲人从在屋檐下争吵发展到在法庭上对抗,从基层法院到中级法院再到高级法院,亲兄妹对簿公堂多年,积怨已深。桑合生敏锐识别出案件背后是“面子”与“里子”的乡土博弈,更是亲情的“矛盾撕裂” ,而非单纯的拒执犯罪。他扎根村寨,数十次走访当事人和村委会,亲赴争议现场丈量勘察,联络各部门形成调解合力。他避开冰冷的法律条文交锋,从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维护村寨和谐的大义、以及法理上的让步空间切入,尝试“民事执行监督+刑事和解”的双向化解方式,运用傈僳族同胞能接受、接地气的智慧进行调解。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使兄妹不仅达成了刑事和解,犯罪嫌疑人让出了2.5米宽的菜地修新路,更彻底化解了纠缠多年的宅基地权属争议,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成为“尼冉化纠”化解基层复杂矛盾的典范,彰显检察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智慧与担当。


法治润心,做普法惠民的“传播者”

桑合生深知,“普法于案前胜过惩处于案后”。他积极延伸检察职能,将“刑罚的目的不仅是惩罚已然的犯罪,更是预防未然的犯罪”的理念融入法治宣传。作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他用生动的案例、通俗的语言(特别是傈僳语)向青少年普法,教导他们遵纪守法、自我保护。他深入社区、企业、村寨,结合当地常见的矛盾纠纷类型,开展针对性、接地气的法治宣讲,将“尼冉化纠”倡导的“和睦相处、依法解纷”理念传递给群众,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让“法治”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作为一名资深检察官,他也乐于传道授业解惑。他谦虚踏实,倾囊相授,是年轻干警心中的“师父”。他不仅传授办案经验,更注重培养年轻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和矛盾化解技巧。他鼓励年轻干警深入群众,学会用群众语言沟通,将办案与化解社会矛盾相结合,传承着检察为民的初心和“枫桥经验”的本土化实践智慧。

这位傈僳乡亲信赖的“尼冉”,如同怒江畔温暖的火塘,以法治之光驱散阴霾。他精通傈僳语的优势,让他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他“接地气”的情怀,让他时刻与群众心连心;他检察工作的专业素养,让他成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他亲身实践的“尼冉化纠”,则成为他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金字招牌”,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边疆实践。桑合生,正用他的脚步丈量着边疆大峡谷的沟壑,书写着不平凡的检察华章。

来源:泸水检察


责任编辑:邹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