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3300米的雪域高原上,68岁的藏族老党员杜几已在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肯公村民小组坚守了23年。从村民小组长到党支部书记,这位双鬓斑白的基层干部始终践行“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带领群众将昔日矛盾多发、环境脏乱的落后村,打造成和谐宜居、产业兴旺的示范村,用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党建引领 筑牢雪域高原的红色堡垒 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杜几肩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小组长双重重担。面对平均年龄偏大的党员队伍,他创新实施“1+5”传帮带计划,亲自培养5名“90后”年轻党员,通过“老党员讲传统、年轻党员教技术”的互动模式,使支部焕发新活力。 “三会一课”制度在这里从不走过场。每次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时,杜几总会提前备好双语(藏汉)学习材料,针对牧区党员分散的特点,创建“帐篷党课”“火塘夜话”等特色学习形式。2023年,肯公党支部荣获“香格里拉先锋红旗党支部”称号,成为全镇首个获此殊荣的村民小组党支部。 创新治理 绘就高原藏乡新画卷 走进肯公村民小组,宽阔整洁的村道与连绵的青稞田相映成趣,白墙上绘有彩绘的藏式民居在雪山下格外醒目。这番景象源于杜几推行的“党员包户”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至3户群众,既当政策宣传员,又做环境监督员,共同努力,提升人居环境。 针对宅基地乱占、牲畜散养等难题,杜几牵头制定15条藏汉双语版组规民约,将生态保护、风貌管控等内容纳入其中。他带头拆除自家超占的牛棚,带动23户村民主动整改。通过“支委包片+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模式,村庄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垃圾分类点建设等工程,2023年成功创建迪庆州绿美村庄。 实干为民 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过去,肯公村民小组路况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杜几带领群众打响基础设施攻坚战,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80万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建设机耕路及排水沟15公里,覆盖千亩耕地,解决群众出行及产业发展难题。 为破解产业瓶颈,杜几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流转土地800余亩发展高原特色种植,引进青稞深加工企业,使村集体年增收12万元。他还组建“党员带货小分队”,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牦牛肉、松茸等特产,2023年助农增收超50万元。2024年初寒潮期间,他带领党员顶风冒雪抢修供水管道,确保6个自然村冬季正常用水。 情系百姓 甘当“雪域和事佬” 杜几的《民情日记》记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孤寡老人申请低保、协调修建农田灌溉设施、调解草场纠纷……他独创“一杯酥油茶调解法”,在袅袅茶香中化解矛盾100余起。 “调解不是说服群众,而是感动群众。”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这位老党员的调解智慧。如今,肯公村民小组矛盾纠纷发生率下降90%,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示范村”。 在雪域高原的凛冽寒风中,杜几那件常年别着党徽的藏袍格外醒目。23年来,他就像高原上的青稞,把根深深扎在基层土壤。从加强党建到创新治理,从发展产业到服务群众,这位“银发书记”用行动证明: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