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德钦县持续遭遇强降雨侵袭,燕门乡、霞若乡等地突发山洪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汛情,德钦县委、县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科学统筹、靠前指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团结带领各族群众打响了一场防汛救灾的主动仗、攻坚仗。全县成功安全转移群众811人次,取得了受灾人员零伤亡的阶段性成绩。 闻“汛”而动,德钦县及时启动防汛Ⅳ级响应,严格落实“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县委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周密部署抢险救援、群众转移、隐患排查等重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靠前指挥,雨夜疾驰赶赴受灾乡镇现场督战,精准调度应急资源。县处级领导带领工作专班下沉一线,组织救援力量开展抢险救灾、交通保通和物资发放,确保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救灾指令畅通直达。各乡镇及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山洪危险区、危旧房屋等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到村、到户、到人。 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各受灾乡镇党委迅速启动本级应急响应,成立工作专班,紧急动员乡镇干部、派出所民警、消防救援人员、路政队员等组成抢险队伍。乡村振兴治理员、护林员、地灾监测员等24小时轮班值守,严密监控险情。村组党员带头发动群众组建“清淤抢险”“转移安置”等多支志愿服务队。霞若乡的珠巴洛河水位暴涨导致8个村(社区)道路中断、农田房舍受损,乡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紧急动员近千名党员干部群众投入抢险,连续奋战24小时 ,排查处置险情100余处,发放帐篷14顶、折叠床10张,高效实现“险情快处置、群众稳安置”。燕门乡茨中河突发山洪,乡党委、政府在接到预警后立即组织监测排查,同步完成信息上报和人员转移准备工作,县委相关负责同志第一时间组织应急、消防、水务等部门赶赴现场救援,成功营救并安全转移13名被困群众。巴迪乡突发汛情,道路、水利、电力、通讯、农田房屋等多处受损,乡党委、政府迅速响应,组织乡、村两级干部联合公路、路政部门抢通生命线,调配机械疏通道路河道,安全撤离安置受灾人员。雨崩河突发洪水,尼农至雨崩景区游览线路多处被冲毁,云岭乡党委、政府协同景区运营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疏散游客,发布公告停止售票、关闭景区,引导景区内300余名游客从西当方向安全有序返程,确保了游客零伤亡、安全撤离。 在指挥部统一调度下,德钦县多方联动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组织各方专业救援力量构建起一张坚实有力的立体化抢险救灾网络。迪庆州消防救援支队德钦大队联合云岭、燕门等乡镇组建党员先锋突击队,调用渔船、橡皮艇等设备往返20余次,成功将138名被困人员转移至安全地带,累计劝离危险区住户及商铺27户,疏散沿江劳作的30余人。交通部门同步启动应急预案,党员骨干带头冲锋,投入56名应急保通人员、10台大型机械,昼夜不息抢通塌方路段,实现国道G214线恢复通行打通了救援“大动脉”。灾情发生后,相关部门组织通信企业全力做好通信保障和应急救援工作,高效修复受损光缆23千米,抢修受损基站36座,以最快速度恢复灾区的通信网络,保障了指挥调度和信息畅通。 在灾情发生时,党旗始终飘扬在需要帮助的第一线,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