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纬纵横的 地理课堂里彰显育人匠心 在朝夕相伴的 班级管理中唤醒成长力量 用专业与温情编织起学生的成长蓝图 从初登讲台的热忱青年 到桃李满枝的骨干教师 十五载春秋 迪庆州民族中学教师康礼强坚守讲台 以爱育爱,以心润心 成为迪庆教育事业中一道温暖而坚定的光 深耕教学:经纬之间见匠心 “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这是康礼强从教以来始终坚守的准则。2010年7月,他从云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毕业,同年8月便怀揣着对教育的热忱来到迪庆州民族中学,一教就是15年。15年间,他从未离开教学一线,先后承担9个高中毕业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用扎实的学识为学生搭建起通往理想的桥梁。 知识“生活化”、课堂“互动化”、工具“可视化”……在康礼强的地理课堂上,没有枯燥的概念堆砌,只有从生活里“长”出来的学问。他从不照本宣科,而是将术语拆解得条理分明,不时穿插趣味故事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点,把复杂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的生活道理。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学科内涵,他坚持“终身学习”理念:工作之余,研读地理学科前沿书籍,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通过书籍、自媒体等渠道深耕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知识,让课堂既有“专业深度”,又有“人文温度”。 这份用心,最终转化为亮眼的教学成果:任教以来,他所带班级培养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众多学子成功考入理想高校,其负责的地理学科成绩多次位居全州前列;在学业水平测试中,他所带班级均保持全员过关的优异成绩,以扎实的教学成果践行了“专业引领成长”的教育初心。 温情带班:以“尊重与信任”唤醒学生内驱力 “相信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这是康礼强始终秉持的教育信念,也是他15年班主任工作的真实写照。从高62班到高211班,他先后带过4个班级,始终以“宽严适度、要求与引导并行”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成长。 刚入职时,他便意识到“班级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为了规范学生行为,他带领全班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公约》,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规则的“制定者”与“守护者”;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他定期组织成绩分析会、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主动反思学习短板,而非被动接受批评。 在他看来,高中三年,每一年需要关照学生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高一侧重初中与高中的衔接,高二需要适时提高学生的紧张感,高三则更需要帮助学生缓解各种考试后的心理压力。“学生们往往在考试后过分专注于成绩,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这时候让他和老师面对面作成绩分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康利强随即设计了“学习自评表”,涵盖中考成绩、月考数据、错题归因等维度,让学生通过纵向追踪自主梳理得失,既降低与老师面对面沟通的压力,又培养“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步步培养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信心。 让学生自信面对学习和人生,贯穿康礼强教育教学的始终。每次考试后,只要学生有微小进步,他总会第一时间“放大”这份成长,用一句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持续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亮点,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价值,为有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的同学提供展示平台。 15年班主任生涯里,他带的班级始终充满“自主独立、积极上进”的班风,学业成绩在同层次班级中名列前茅,综合表现尤为突出。其所带领的高116班、高163班在各类考试中屡创佳绩;高211班更因整体表现优异,荣获“2020—2021学年度云南省先进班集体”称号。而他本人,也先后9次荣获学校“优秀班主任”、2次学校“管理先进人物”称号。 坚守初心:做迪庆教育的“追光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要引领学生学习,首先要做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这是康礼强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15年教学生涯的行动指南。除了做好教学与带班工作,他还积极参与各类教研活动、教学比赛,在交流中“博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面对新高考改革,他主动探索新媒体、新课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力求让课堂更高效、更有趣。 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也让他收获了认可:2020年,他被州教育体育局评为“四美校园示范校美丽教师”;先后两次获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个人嘉奖”、两次“个人记功”;2022年被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十佳班主任”;2025年,被认定为2024年“雪域英才支持计划-雪域教育人才专项”人员,成为迪庆教育领域的骨干力量。 荣誉等身,初心不改。展望未来,康礼强表示将继续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时代学生,用心陪伴、用心服务,努力成为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在迪庆教育的沃土上,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育人故事。 (迪庆融媒记者:何雨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