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初上,身着各民族服装的社区居民汇聚在香格里拉市独克宗古城四方街广场,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手拉手,欢快起舞。从多民族聚居的古城到现代“文旅地标”,独克宗古城的变迁正是迪庆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迪庆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3331”工作思路,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持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加速。2024年我州文旅产业增加值达41.38亿元,占GDP比重达13.5%。 产业转型带动新发展 州委、州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围绕文化企业升规纳统重点工作,稳住存量,发展增量,积极扶持发展文旅新业态,带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贡献稳定,增加值占GDP比重长期保持在13%左右。2024年,全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止跌回升,至年底,全州文化单位(企业)和个体户超过1900家(户),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3家,图书出版、会展服务、民族服饰、藏民家访等一般性文化企业410余家,广告传媒企业754家,旅拍服务企业720余家。骨干文化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迪庆州旅游集团等重点国有文化旅游企业通过业态创新、服务创优,构建起“体验+消费+文化”多元矩阵,为游客提供丰富且独特的文旅体验,拓宽了营收渠道。尤其是文化产品供给销售占比稳步增长,成功摆脱对传统门票经济的依赖,完成向综合消费经济的转型。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态势稳健,预计同比增长15%。 守正创新激发新活力 近年来,迪庆州紧扣“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方针,多措并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非遗保护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州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79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58人。黑陶、木碗、藏香、东巴造纸、藏绣、傈绣等数百种文创产品承载着各民族生活方式的文化符号正在从传统技艺走向现代市场。 多元业态构建新矩阵 迪庆州成功引进域上和美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文化演艺企业发展迅速,截至2024年末,全州拥有演艺类文化企业24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香格里拉宋慧乔”火爆全网,获得“高原珍珠”“流量人鱼”等美誉,成为香格里拉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山川屿里、无事神仙、松鼠扎西等一批新型文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并实现蓬勃发展,数百款带有香格里拉地理标识的“礼物”深受广大游客青睐。2024年“奔跑吧”栏目组到迪庆拍摄,松林藏香等文化企业全网火爆出圈,众多文化底蕴突出的网红打卡点串点成线,深受“Z世代”年轻群体的喜爱,香格里拉旅游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品牌声量打造新势能 近年来,迪庆州依托“一月一节庆”活动品牌,开展主题文旅活动、打造节庆活动品牌、丰富文旅业态产品,先后举办巴拉格宗音乐节、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大会、香格里拉端午赛马节、德钦梅里雪山弦子节等系列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吃、住、行、游、购、娱”营销体验活动,多层次、全维度展现、解读、演绎世界的“香格里拉”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今年已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香格里拉论坛、第三届香格里拉松茸论坛,巴拉格宗、塔城央珂庄园等一批“艺术家第二居所”为许多前来迪庆采风的文化名人提供平台,上百位知名作家、画家先后来到“艺术家第二居所”,《梅里之巅》《中国著名作家香格里拉采风作品集》等一批优秀文学作品成为讲好香格里拉故事的“好声音”。 展望未来,迪庆州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点燃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以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2025)和第三届世界的“香格里拉”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省建设“双十工程”的部署,深入实施“润心”工程,继续按照打造全域旅游、全时旅游、全要素旅游的要求,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大香格里拉文化旅游圈”“金沙江旅游经济带”,挖掘打造特色鲜明的民宿文化、饮食文化、马背文化、服饰文化等文化品牌,持续加大文旅产品供给,继续强化文旅市场开发,不断补齐短板弱项,推动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优,举全州之力全方位擦亮享誉世界的“香格里拉”金字招牌,让迪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新时代不断焕发绚丽光彩。 (州委宣传部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