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监管职能,主动担当作为,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拓宽渠道,构建共治格局。积极公开征集违法违规线索,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市场监管,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拓宽线索来源。这一“监管牵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模式初步营造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守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科普宣传,提升辨假能力。为帮助群众提升识假辨假能力与自我保护意识,创新开设《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科普小课堂》,以图文、短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持续发布科普内容。截至目前,已发布科普小课堂5期,印制宣传折页1200份,有效筑牢了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技术抽检,提升监管质效。推行周周检、双周检模式,通过在全州不同区域、不同时段按周开展抽样检测,打破了以往抽检地点和时间不均衡的问题,确保检测数据真实、全面地反映食品市场状况。截至目前,已完成食品抽检1311批次,任务完成率达79.0%,整体工作推进有序。同时,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累计完成送样抽检115批次、现场快检49批次。 聚焦基层,夯实监管根基。通过开办所长轮训班、推行分管领导带队“送教上门”等方式,采用“理论培训+实地带教”的模式,有效强化了基层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与业务能力,培训覆盖全州29个乡镇的食品监管人员。深入13个基层所开展实地带教,为农村食品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章立制,保障长效治理。聚焦农村食品经营环节的突出问题,出台《迪庆州农村食品经营安全管理制度》,从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台账管理等关键环节明确经营主体责任,以制度的刚性约束市场行为,推动专项整治成果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化,为农村食品安全构筑起坚实的制度防线。 排查整治,严打违法行为。围绕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组织执法力量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经营店、集贸市场、校园周边等重点区域和主体开展拉网式排查检查。截至目前,已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404户次,排查发现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98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9起,责令整改67家,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了违法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