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以生态作为核心竞争力,计划3年后 让洱海彻底告别Ⅲ类水 让低碳环保深入百姓家
苍洱风光,彩笔难描千卷画。
2010年1月,日食,三塔倩影。 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3年后,力争让洱海达到Ⅱ类水质,让大理成为人们心灵的一处家园。昨日上午10时,“美丽云南 绿色家园”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宜居大理”专场在昆明闪亮登场。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何华妙语连珠,和媒体记者进行了交流,打好生态牌,生态就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洱海可以常年游泳,是全国城市近郊湖泊保护的典范,连续7年保持Ⅲ类水,37个月为Ⅱ类水质。 谈洱海 2012年有7个月达到Ⅱ类标准 何华开篇便说,你可否想象在洱海中游泳的感觉?走进大理,你就会被洱海的水质折服,多年来,大理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着洱海,多年来,大理以“减源、截流、修复、再利用”为重点,先后取消“双取消”、“三退三还”、“三禁”(禁磷、禁白、禁牧)的治湖措施,点源、面源、流域、生态治理同步推进;取消洱海网箱养鱼11184箱、机动渔船动力2574台、实施退塘还湖4325亩、退耕还林7275亩、退房还湿地1709亩;实施“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和洱海保护“2333”行动计划等,恢复了环洱海湖滨带58公里,建成生态湿地近万亩,治理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90平方公里;建立洱海保护目标考核机制,对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洱海保护取得了骄人成绩!”何华这样说,洱海水质已连续10年得到持续改善并总体保持在Ⅲ类,2012年有7个月达到Ⅱ类标准,“可以常年下水游泳、捉鱼摸虾,成为全国城市近郊保护得最好的湖泊之一。”截至目前,大理1000万吨产能水泥生产线已经全部实现新型旋窑生产,淘汰水泥、钢铁等落后产能257万吨。大理是全国空气质量达到一级的11个城市之一,生活在大理,人们每天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天都能静观云卷云舒。 谈绿化 5年后大理森林覆盖率达六成 何华表示,借助“七彩云南”这样一个保护的机遇,全力推进“森林大理”和生态州的创建。将文化和生态相结合,体现和谐,体现自然。目前,全州森林覆盖率达到58.6%,全州城镇绿化率为17.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141万立方米。 大理除了迷人的生态、文化外,它适中的海拔,使全州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全年有4个月零6天达到国际最佳疗养温度。加上这么多年来,市民对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政府依法保障了生态安全,让环境和文化得到一种和谐的发展,使大理一草一木都具有了灵性,一砖一瓦都拥有了故事。今后几年,大理将充分运用民族立法权,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各级政府的第一主体责任,将生态环保纳入“一票否决”指标体系,细化考核量化指标体系,严格考核。在法律保障之下,规划才会有执行力。据推测,将在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谈环保 请不要带塑料袋进大理 据统计,过去5年,大理生产总值从321.4亿元增加到672.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2.8亿元增加到59.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616元提高到20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77元提高到5689元。全州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不断得到巩固。 人居环境提升了,大理州将目光转向了倡导低碳生活,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方面。为了引导全州居民生态生活的意识,实行了差别化价格,倡导家庭、公共场所节电节水,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过度消费、过多排放的生活方式。大理的生态建设不仅仅需要大理人民的加入,更需要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甚至是外国友人的加入。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少用一个塑料袋,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大理的明天将会更美好!大理才会成为更多人的心灵之家。 对话 大理州长何华:幸福不光是阳光普照也是毛毛雨 对于大理将如何在生态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上亮出什么新举措,何华在晚报记者面前也是妙语连珠,在他看来,幸福不光是阳光普照,也是毛毛雨。 一定要保留海西10万亩田园风光 Q: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与开发的关系?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A:保护和开发是当前的最大难点话题。现在大理,还有5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发展才是解决之道。对于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我们采取的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以制度的形式来保障,推动发展,推动保护,让开发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具体做法就是:保护好洱海和海西这两个片区,开发海东和凤仪这两个片区。从而达到保护与开发的平衡。海西有10万亩秀丽的田园风光,承载着大理悠久的历史、文化,为了让最美的田园风光保留下来,我们不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取代经济发展。 今后3年在洱海治理上再投30亿 Q:大理在洱海的保护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下一步打算怎么做? A:上个世纪90年代,洱海蓝藻暴发,我们当时提出的理念是“像保护眼睛一样的保护好洱海”,2003年,洱海再次暴发蓝藻,我们提出了“洱海兴,大理兴”的理念;如今,我们又提出了“美丽洱海,幸福大理”的理念,大理的美,美在洱海,洱海的美,美在清澈,从2003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个保护洱海的十年规划,使得洱海成为全国城市保护最好的近郊湖泊。下一步,用3年时间,投入30亿,开展两污,建设3万亩湿地,200个村落分类收集清运垃圾,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启动三退三还,到2015年,水质达到Ⅱ类。 建举报制度 让更多市民参与保护 Q:如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洱海的保护和监督中来? A:我们一直重视调动市民的积极性。现在洱海启动了洱海保护月,环保行等活动,并通过微博,让更多的群众到洱海的保护中来。通过绿色社区的创建,绿色校园和企业的创建,让环境保护走进乡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形成绿色消费,环保的生活方式。同时,政府也定期发布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法规,治理新进展,让更多的市民知晓,和市民形成互动,架起政府与市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才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们打算设立举报和奖励机制,对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奖励。 美丽的一定是幸福的 Q:如何提高大理旅游的知名度?有什么不足?如何建立幸福大理? A:大理的旅游基础很好,但现在没有一家像样的星级酒店,和腾冲、丽江相比还有所欠缺。我们将在一些旅程体验产品上下工夫,加大力度,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让大家体会到一个独一无二的大理。幸福和美丽相伴,美丽的一定是幸福的,幸福是阳光普照,也是毛毛雨,幸福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我们将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微需要,比如现在推出的车让人活动,将每一个村的路灯都建设起来,通过系列做法,让人们普遍感到幸福。(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