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当前,全省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于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这是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活动最终取得什么样的成效?向群众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社会关注、群众期待。 教育实践活动越是深入开展,群众越关心反“四风”实绩,也越在意所作承诺的兑现、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效果。针对活动前一阶段查摆出的具体问题,能否得到回应和真正的整改落实,成为对各地各单位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直接检验。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整改答卷”专栏,陆续报道各地各单位认真抓好整改落实,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的有效举措和社会反响,敬请关注。 保山市在去年以来推行全市农村试点的基础上,围绕“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行业全覆盖的目标,不断加大推广力度,拓展服务功能,逐步由农村向乡镇、城市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努力打造“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升级版。 “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是保山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创新举措,该市将传统的社会治安“十户联防”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探索出“十户联防+通讯手机+互联网”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有效贯通了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自2013年5月在全市农村试点推广以来,“6995”以其方便、快捷、实惠的特点,以及“治安联防、警民互动、邻里互助、生产互帮”四大功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为使“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创新成果得到更好的推广应用,今年4月以来,保山市投入475万元专项经费,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开展专项督查落实等措施,于6月底前完成了全市农村“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并将于今年底前完成全市城镇社区的推广应用。 保山市鼓励通信企业加大社区(村)基站建设,确保移动信号全覆盖,同时研究补助政策,保障社区(村)“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目前,各县区以10至20户为一个群组,积极配合有关企业做好信息收集、录入工作。在城市社区,根据地理布局、楼宇街巷等要素,科学划分网格,由志愿者担任网格员;在农村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划分网格,并由调解员、综治维稳员、大学生村官、村(居)民小组长等担任网格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以办公楼、单位、党支部、工作集体等划分不同形式的网格,明确负责人,提高单位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截至8月底,保山市共划分11468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1468名,并设立了52500个群组,加入“6995”信息平台的群众已达63万户,惠及群众200多万人。 随着普及推广力度的加大,“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的功能作用已经得到转变和提升,逐步从治安联防、警民互动、农户互帮、生产互助向市场信息发布、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政策宣传、技术咨询等领域拓展。 “6995”,谐音为“来救救我”。这几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数字,通过一部手机和互联网构建起一个服务平台,经过试点、推广,成为保山市党员干部有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方便群众的重要手段,搭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在全省创造了打通基层建设、政策落实、社会治理、服务村民、边防巩固五个“最后一公里”的成功典范。 “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从试点到全面铺开,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就成了保山市广大群众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百事通”,目前全市参加“6995”平安建设信息平台的用户达到了63万户,惠及群众200多万人,实现了政府、企业、群众的三赢效果。为什么“6995”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保山实地采访。 打通基层建设“最后一公里”—— 村里有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长期以来,广大山区群众面临“远水难解近渴”的现实困难,各级党委、政府着急,群众日思夜盼。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保山市委书记李正阳、市长吴松等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与群众促膝谈心,让群众提意见。在征求的诸多意见中,边远山区群众发生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救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其中最迫切的一个方面。 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保山市积极探索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径。2013年5月,市委政法委携手保山移动公司,采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简单、便捷、实惠”为原则,以10至20户农户为基础网格,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开发了“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从此,找到了破解长期困扰党委、政府和山区群众的一把“新钥匙”。 记者从昌宁县耇街乡新厂村提供的网格图中看到,全村900多户农户被划分为三级网格,即以村委会为单位,划分为一级责任网格;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二级责任网格;以“十户联防”为单位,划分三级责任网格。在第三级网格中,全村900多户农民被分为48个群组,每个群组有10至20户农户,每个群组由一名中心户长负责。 新厂村啊度路村民小组的群众说,中心户长就是群众身边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只要一拨打“6995”求助,中心户长总是会第一个来到大家身边。 “中心户长充实了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力量,为群众办事的效率更高了。”新厂村党总支书记左玉春感慨。 在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昌宁县更戛乡西桂村党总支还利用“6995”信息平台,探索出一条“片区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新路子。村党总支根据辖区面积较大、村民居住分散的实际,把865户农户划分为四个片区,分别建立党支部,并按照10户为“一班”的方式,把村民小组编为若干个“班”,指定一名无职党员或村民为“班长”,利用“6995”群组,把联系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每一户家庭。 如今在保山市,村(社区)党组织都把无职党员定为“6995”群组的第三级责任网格中心户长,使27000多名无职党员发挥带头作用,有效推进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夯实了基层力量。 平日里,中心户长们充分发挥“6995”“一呼九应”的功能,与群众同吃苦、共欢乐,争做体察群众冷暖的“温度计”和群众身边的“贴心人”,也成了各级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千里眼”。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惠农政策落到农村最基层 “长期以来,中央不断出台惠民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惠民政策‘走在路上’、落实不下去的现象在个别地方一定程度的存在。”保山市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蹲点活动后,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发现此类问题。 “农村低保、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及各种补贴补助、扶贫救济款等在落实过程中,被基层干部优亲厚友、挤占挪用、私吞克扣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杜绝,这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征求意见中,不少老百姓反映:目前国家有哪些惠农政策?哪些是关照特殊人群的?农民特别是只剩下“孩子、老人和狗”的留守村庄的村民们,对此并不太了解。 “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政策的末梢,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党的惠民政策才能真正起到实效,党的执政基础才会更加坚实牢固。”初秋时节,在保山市采访,各级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都有此共识。 保山市坚持以民情民意作为干部转变作风的“风向标”,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6995”平台方便、快捷、实惠的特点,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送到百姓身边,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施甸县姚关镇姚关村结合群众最关心的农村低保、新农合、计生政策等热点问题,一方面通过干部下乡联户宣讲政策,一方面通过“6995”平台,与群众“零距离”开展政策宣传,增加惠民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打造了一条宣传惠民政策的“绿色通道”。 隆阳区水寨乡海棠洼社区村民杨有济说,自从开通了“6995”,上级的惠农政策就没有打过“折扣”,社区党支部通过网格群组逐级宣传,政策直接走进了千家万户。 为了防止“中梗阻”现象,海棠洼社区党支部还通过直接拨打群众电话或入户走访进行抽查,随时掌握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的情况。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德和说,“6995”不仅发挥了昔日大喇叭的作用,还让惠民政策“晒”在了阳光下。 “‘6995’的推广运用,目的之一就是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市委政法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6995”信息平台的搭建,就是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群众宣传政策。 记者了解到,过去村里有事,要先召集小组长开会,再通过小组长传达给村民,既费时又费力。眼下在保山市的农村(社区),无论是政策宣传、农村医保、低保、村务政务公开等,都可以通过“6995”信息平台直接安排、通知或宣传到群众当中,真正实现了“一竿子插到底”,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农村基层的“神经末梢”。
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 百姓身边多了一道“平安符” 家住龙陵县平达乡小河村的村民陈家仁,在今年初东拼西凑了6800元钱,并购买了84斤重楼种,晾晒在自家房屋二楼,准备到雨季下种。今年5月25日这天,陈家仁从村里的小卖部回家后,发现院子里掉着几颗重楼,他跑上二楼一看,80多斤重楼种不翼而飞了。这可吓蒙了陈家仁。 情急之下,陈家仁拨通了“6995”。三四分钟后,周围的群众和驻村民警先后赶到他家,一起查看现场。其中一名村民提供线索:“半小时前,我在路上遇到一个骑摩托车的外地人,载着一袋东西往村口去了。” 民警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迅速从小路出警追了出去。一小时后,嫌疑人被抓住,陈家仁的重楼种失而复得。陈家仁举着手机激动地说:“幸亏有了‘6995’,帮了我家大忙啊。” 该市综治办的一名干部介绍,眼下在保山市的广大农村,“6995”已成了“110”报警电话的有益补充。当农户遇到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等不法侵害时,直接拨打“6995”,驻村民警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出警,就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案情,减少不法侵害给村民带来的伤害,达到警民互动的目的。 70多岁的苏为孝老人家住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儿子、儿媳经常外出打工,平时家里就只有老两口带着孙子、孙女生活。去年10月20日深夜,晾晒在二楼的一排排火腿,给家里招来了贼。 因为儿女不在家,他不敢出门,就赶紧拨打了“6995”求助。 “喂。你好。我是仁和派出所民警。”“我是苏为孝,今晚有人翻我家围墙,请你们尽快过来看看。”“好的,我马上过来,你在家里要注意安全。” 苏为孝回忆:“电话打出四五分钟后,社区民警和村里面的综治维稳员都到我家来了。”“有了‘6995’,就有了安全感。” “6995”为何能让群众如此信赖,不仅因为它简单好记、操作方便,不增加农民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大缩短了突发情况时应急响应的时间。 仁和镇派出所民警杨金隆介绍,以前群众拨打“110”报警求助,这个电话首先会转到县公安局的指挥中心,然后转到派出所,最后又转到警务室,这无形之中就会产生时间差。现在群众直接拨打“6995”报警,民警可以直接从平台上看到是哪户报的警,可以迅速出警。 “同在一个村、就是一家人”。“6995”实现了邻里守望、群防群治的社会治理目标。 “6995”有效提高了预防、发现、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群防群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了广大农村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今年上半年,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1.85%,破案率上升28.39%,治安纠纷减少64.98%。 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 小号码实现邻里互助“零”距离 家住昌宁县澜沧江边的严加廷一家有5口人,儿子、儿媳和孙子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剩老伴和自己,一场突如其来的病痛让老两口发慌了,立即给远在浙江打工的儿子打电话。他儿子接到电话后焦急万分,突然想到了村里给大家创建的一个“群号”——“6995”。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严加廷的儿子拨通了“6995”电话,群组里的村民同时接到了电话求救。很快,周围的村民纷纷赶到,年轻人迅速骑着摩托去请来了医生,年长的在家帮忙照看,最后老人脱离了危险,身体逐渐好转起来。 事后,严加廷的儿子不放心,决定结束打工,回家陪老人,严加廷知道后连说:“不用!不用!有了‘6995’,我就有了护身符!” 原来,加入了“6995”群组后,当村民发现山洪、暴雨、泥石流、滑坡、地震、火灾等以及急重病人发病需要组织力量帮助救援时,直接拨打“6995”告知邻里,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邻里互帮。 不止是严加廷老人,在保山市广大农村, 通过拨打“6995” 得到帮助的群众比比皆是。 龙陵县松山村三组村民施必升在离家2公里的路上驾驶摩托车,不小心摔跤了,身体被摩托车压在地上,不能开展自救。情急之下,他拨打了“6995”,乡亲们接到语音呼叫后立即赶来救援,把他送到了县医院治疗。在他住院期间,邻居们还帮他家收割了稻谷、玉米等作物。出院后,施必升逢人便夸:“有了6995,邻里互助,家里有事真方便!” “6995”的出现,使广大村民在抢收抢种烤烟、甘蔗、茶叶、蚕桑、大春等需要帮忙时,直接拨打“6995”说明情况,就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群体的帮助。 在施甸县仁和镇勒平村,60岁以上的老人有近500人,且大多是儿女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现在,村里的老人们生病或发生其他困难,只要拨打“6995”,群组里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相助。“‘6995’,拨一拨就灵。 ”70岁的村民段从风一脸笑容。 据了解,截至目前,群众通过拨打“6995”超过2万多条次,累计挽回各类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6995”,成了保山市新时期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组织、方便群众的新钥匙,“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公里”。 打通巩固边防“最后一公里”—— 边境线上又一张“防控网” 保山市与缅甸山水相连,共有腾冲、龙陵两个边境县,国境线长达167.78公里。 近年来,按照保山市开展“城市一张网、农村一道岗、边境一面墙”3个1工程的要求,腾冲县、龙陵县把平安边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实施“墙基工程、墙网工程、墙堡工程”,构建了“基层政权固边、制度建设保边、联防体系护边、民生保障稳边”的边境平安建设模式。 腾冲县积极推行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推广运用“6995”信息平台,目前已在全县213个村委会的11万个家庭中,按照10~15户组成一个群组,建成1万个“6995”十户联防网格,每个网格明确一名户长为网格员,发挥了宣传员、信息员、报警员、巡逻员、调解员、治安员等六大员的作用。群众加入“6995”信息平台后,全力支持配合驻地军警做好边境管理工作,形成了村村是哨卡、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防控格局。 今年3月,位于边境线上的腾冲县滇滩镇联族社区的棋盘石、淡酒沟、横山等小组连续发生了多起摩托车被盗案。通过建立起“6995”信息平台后,广大群众与边境联防队、义务巡逻队联合编织了一张“防控网”,有效遏制了案件的发生。 龙陵县通过建立“6995”信息平台,在边境线上的木城乡建立了“横向+纵向”的联动体系,以警务区为“网点”,在边防派出所、边防连队所在地和村委会建立第一级网格,边境一线自然村为第二级网格,边境线、通道出入口、渡口为第三级网格。 “6995”,在滇西边境线上深化了爱民固边战略,为边疆安宁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如今,“6995”以其方便、快捷、实惠、可推广、可复制的特点,已在全面深化改革、践行群众路线的路上,越走越远。目前在保山市,围绕 “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行业全覆盖的目标,在农村试点推行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推广力度,拓展服务功能,逐步由农村向乡镇、城市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6995”还被广泛运用于单位通知召开会议、开展集体活动、开展党务政务公开等事项。 市委书记李正阳表示,下一步保山市将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升“6995”信息平台建设水平,丰富网格化服务管理内涵,扩大外延,努力将其打造成联系群众的“直通车”、组织群众的“助推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方便群众的“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