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村民李文武把苗族服装卖到国际市场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22 09:53:46

李文武展示他的苗族服装款式

开远的李文武,把苗族服装卖到美国,换来美元的消息早已被世人所知。而不被大家所知的是,“出生”于偏僻农村的苗族服装,不仅漂洋过海至美国,如今,还在泰国、加拿大、法国打开了销路,由此,李文武理所当然的成为众人心目中的乡村“牛人”。

起步:开辟海外“处女地”

这段时间农忙,李文武就把服装生意暂停了下来。他说,自家租地种了20亩三七、60亩烤烟,两个月来,他与家人都在忙着收、烤、卖烤烟,而公司62名员工也在忙着秋收。

记者走访发现,李文武所在的开远市中和营镇跃进社区,几乎家家都在忙着秋收,连李文武原来生产、存放服装的房子里,也堆放了一些烤烟。“今年,我们的服装批量出口了3次,收入还可以。”在他那古铜色的脸上,笑容绽放。

通过媒体报道,李文武把苗族服装卖到国外的消息早已被大家所知。至于为什么想起做苗族服装生意,他称“就是想为自己找条发展的道路。”

1994年,稍有积蓄的李文武,怀揣不甘心农村贫困生活的愿望,带着妻子、穿着苗族服装外出寻找商机。意料之外的是,刚刚走出大山的夫妻俩并没有发现适合自己的商机,而身着艳丽的苗族服装却在昆明、大理等地吸引不少人的眼球。他幡然醒悟“我这是抬着金饭碗找饭吃”。

接着,他带着20套苗族服装又赴浙江、上海等地闯市场。为了提升服装的知名度和收获订单,他甚至做出了将服装白送给导游的方式赢得了第一张订单。

1995年,他的妹妹李玲倩以昆明一家艺术团演员的身份到美国巡演,期间邂逅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华裔苗族小伙,结为异国伉俪。一年后回国探亲时,李玲倩发现其嫂子熊金梅缝制的苗族服饰比自己在美国看到的还漂亮,于是,就穿上一套回到了美国。

既传统又艳丽的苗族服装立即引起许多在美国的苗族同胞的围观,还有不少人找上门提出购买。正在推广苗族服装的李文武夫妻,获悉后决定由妹妹牵线来销售服装。自1996年开始,美国就成为李文武最先开发销售苗族服装的“处女地”。

发展:家有服装设计师

1997年,李文武请村里妇女手工做一套苗族衣服,再加上托运养成本要250至300元人民币,但在美国的市场价就卖到了300美元。

换来美元,却没有给他带来可观的财富,原因在于纯手工刺绣耗时太多,而做出的服饰样式又太传统。“虽然说我们的苗族服装色彩艳丽,但也只有那么一套,甚至不分冬夏的穿,太单一了。”

在苗族采花山上相识并结为伉俪的李文武的妻子熊金梅,未出嫁前就与众多苗族姑娘一样,会刺绣、缝制本民族衣服,民族服装花色花样的设计在她的手下能千变万化。当服装销售遇到了“落伍”瓶颈,夫妻俩认为,只有不断拓展服装款式才能让苗族服装散发持久魅力。

心灵手巧的熊金梅,虽然未读过书,却凭着自己对本民族服装的独到认知,开始为新款服装绘图、设计。李文武赞妻子:“不管是在电视上,还是在其他地方看到苗族服装的新样式,她不但能记下,而且很快就能绘成图,员工一针一线都不会错。”例如,她看到宋祖英所穿过的服饰花样后,就能绘成图。

只要把图案设计出来,村里妇女都能做出来。李文武认为,这就是苗族妇女善织善绣的天赋。

近几年来,李文武夫妻应消费者需求开始拓展销售市场,过去单一的苗族服饰已被先后设计成演出服、婚礼服、少女服、少女超短裙、妇女服、老人服,小伙子的头饰、马夹,除外还增加了冬装、夏装、等。“我现在所穿的西服,就是专门为男性设计的。”在服装销售设计过程中,李文武始终坚持突出苗族服饰的元素,如裙子上的“三条河”,增添花样但不能少了民族文字,婚礼服上的吉祥语也必须是苗族元素。在布料方面,过去使用的麻布,也被光滑、冬暖夏凉的面料代替。

“之所以增强服装类型、款式,最主要的是迎合国内外苗族同胞的需求。”李文武称,近几年来,少女服、演出服和婚礼服最受消费者喜爱。这是他两次到美国考察发现的。对苗族服装的分类创新设计,才引起不少收藏者的兴趣。

拓宽:中国针线连四国

为便于服装销售,2012年,李文武注册成立了开远市跃进彩妹手工刺绣有限公司,并打出了“滇猛牌”服装,员工增至62人,“都是清一色的农村妇女。”

当问起员工的收入时,李文武称是包工包件,正常情况 ,一位苗族妇女每月可达到2000元左右,手艺好、肯付出的妇女,每月可达近2500元。“如村里的李艳梅,做的又快又好,农闲时每月收入都在2800元左右。”

据了解,2010年,开远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将率先富裕起来的中和营镇将辖区小独山村、化肥厂村和跃进村合并建成了现在的跃进社区。如今,该社区居民住进别墅的人家就有70多户,达总户数的80%,这些与李文武的带动作用密不可分。2012年4月,央视《乡约》走进该社区,李文武作为当地致富能人接受了央视专访。

节目播出后,李文武的发展商机不断。他介绍,1997年,他开始把服装卖到美国;1999年,苗族花山节时他认识了在泰国的苗族同胞,并建立了供货协议;2008年,他的妹妹嫁到了法国,第二年,就与法国建立了服装销售协议;而通过央视报道,进一步提升苗族服装的影响力,他建立了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服装又卖到了加拿大。

如今,李文武靠服装出口仅是他实现富裕的一部分,他还在进行着烤烟、三七的种植。李文武身上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令众人赞叹。(红河日报 罗宏伟)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