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山腰的村寨绿树成荫,连通家家户户的硬化小道干净整洁。游客在古朴的竹楼里品茶谈笑,观山看水,怡然自乐,这是怒江民族特色村寨近几年新出现的特有风景。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然风景独特,民居民俗绚丽多姿。近几年来,该州按照“民族风格凸显、民族工艺精湛、民族文化繁荣、民生工程改善、民族关系和谐”的要求,先后投入资金3600万元,对傈僳、白、独龙、怒、普米、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进行保护与开发,为怒江峡谷的人文旅游景观锦上添花,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泸水县洛本卓白族乡托拖新村有95%是勒墨人(白族支系)。2013年,泸水县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结合该村的地形地貌和民族风俗,在一片乱石坡上全力打造具有休闲旅游、餐饮接待、具有勒墨民族特色的扶贫开发示范村,使70户286名村民告别了简易的石棉瓦房和“千只脚落地”的板板房、茅草房,住进漂亮的石头房,改变了缺水、缺路、缺产业的落后面貌,许多村民依靠旅游业改善了生活。 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在开展特色村寨项目以后,随着村里的活动室、篮球场、道路硬化、垃圾场及民居改造等一批项目的陆续建成,村容村貌变美了,民族风情更浓了,成为怒江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一张名片。全村有13个农家乐,每年有10万人次的游客入住,年收入上百万,旅游业红红火火。 目前,怒江州已经建有民族特色村寨35个,其中傈僳族村寨9个,白族村寨4个,怒族村寨10个,独龙族村寨4个,普米族村寨7个,景颇族村寨1个。 今年4月,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做好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挂牌的通知》,怒江共有泸水县大南茂村、福贡县老姆登村、贡山县秋那桶村、腊配村、兰坪县罗古箐村等5个村获此殊荣,位居云南省第二。其中大南茂特色新建行政村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的“傈僳族民歌之乡”,还被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录。 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让怒江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民居文化得到了有效保护、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为怒江人文旅游景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云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