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周嵘拿着上山采来的野生灵芝袍子粉 灵芝 云南网讯(记者 木晓雯 王法 摄影报道)“前面的司机真的是烂路司机,肯定在这条路上走了很多遍,技术真好。”看着前方轿车,巧妙避让土路上凸起的石块、被碾压出的土梁子、安全涉过路中的小泥潭,大家都为前方轿车捏一把汗。目的地为玉龙县石头乡利苴村,从石头乡政府出发,到了桃花后,进入利苴的18公里通村公路现在仍为石土璐,坑洼起伏颠簸,道路狭窄,会车条件极差,18公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 “这条路有18公里,从桃花进来到利苴村委会,明年6月份这18公里土石路将变成6.5米宽的柏油路,共计要投资6100万,目前部分路段已经开始在施工,涉及路两旁老百姓搬迁的征地协议已鉴订。”石头乡乡长李新胜说,对于修路,老百姓很支持,利苴的交通不便导致了发展的滞后,路修完后,将彻底改变沿线村组的交通条件,老百姓的交通解决好了,交通成本低了,山里的好东西也就更加容易运出去了。“利苴现在已经有村民在培植野生灵芝,价格比普通药材要稳定,这些好的山货市场还是好的。” 杨丽芳家坐落在路旁,屋前路边的一块地种上了重楼,屋后则是杨丽芳和丈夫的小工厂,无菌操作台、培植室、储藏室,小小的院子,有模有样,很难想象这是村民自建的设施,晒在院子里的的灵芝散发出了阵阵香味。“今年的灵芝价格没有前几年的好,一斤才能卖600元,以前都可以到1000多,今年已经卖出去了1万多的灵芝,还有一大半还没卖。”杨丽芳说,除了灵芝,家里还种了重楼、天麻、猪苓等药材, 今年本来有160只羊,前段时间修房的贷款还没下来,卖了80只。 种植灵芝是件技术活,不过比起种传统的庄稼,收入要好很多。杨丽芳和丈夫胡周嵘结婚后,在村里做了几年农活,收入一直上不来,后来到外地打工,学习了灵芝等的种植技能。杨丽芳说,机遇巧合下,5年前丈夫在林芝地区的科技局打工时,接触到了很多种植知识,边打工边学习,用了3年的时间,掌握了些种植技术,想着家乡的条件适合种植灵芝等药材,于是回到了利苴。 发展需要钱,一开始启动资金成了夫妻两的拦路虎,“苦啊,不过也值得”,杨丽芳笑着说,回来后两口子埋头苦干了两年,之后和亲戚朋友借钱,把自家的小厂房盖了起来,去年也种下了第一批灵芝。“别看只是那么点,刚开始时投入就有十五六万,借的借、贷款的贷款,现在这边的投入已超过20万。” 交谈间,杨丽芳的丈夫胡周嵘拿了管试管过来,介绍说这是今年刚去山上采集来的野生灵芝的孢子粉,将用来培育野生灵芝,明年想在林下种植10亩左右的野生灵芝,胡周嵘说野生的卖价高,家里这边的灵芝本来品相一直都很好,价格也不错。“明年还想把野生天麻育出来,我们山里的东西好,只要种得出来就卖得出去。” 据了解,杨丽芳家的灵芝等药材,胡周嵘自己到昆明把销售渠道跑通了,剔除了一些中间环节,直接卖到昆明。灵芝种成了,杨丽芳两口子在家里的小厂房门上挂起了“玉龙县石头乡利原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杨丽芳说,只要村里的人愿意学,都愿意教,大家都是农民,都应该互相帮助,大家一起把灵芝种起来,种好了有钱了,生活才能越来越好。 “杨丽芳家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是典型,有技术,愿意干,还愿意教别的村民,这样的条件下,产业带动机制就能建立,可以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李新胜说。 四间卧室、客厅、厨房、二楼的粮食药材堆放区、浴室,杨丽芳家也就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盖起了一栋新房,翻修了一栋老房子。 利苴村委会是玉龙县1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位于石头乡西部,地处冲江河源头,距乡政府25千米,东邻桃花村委会,南邻兰香村委会,西邻兰坪县,北邻石鼓镇拉巴支村委会,道路交通差。辖四路子、小桥头、上利苴等13个村民小组。居民主要有傈僳族、普米族、彝族、汉族。居住海拔在2400米~4513米之间,全村共有428户1347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67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