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一片叶子”富百姓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16 09:56:33

  美编 刘一飞 制图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勐海县找准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攻坚的关键,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减贫,把“一片叶子”作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通过茶叶品质提升、产业规模发展和市场培育扩大三措并举,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

 2个贫困乡、36个贫困村出列

6787户26423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7%

 全县117家茶叶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与6000余户贫困户建立利益共享联结关系,基本实现每个有茶叶的贫困户都有企业或合作社带动

 茶农来自茶叶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1310元增长到2017年的2045元左右,年均增长16%

 全县茶企业、合作社开创务工岗位约2.15万个

吸纳贫困人口务工就业1612名

让每个贫困家庭每月增收2000元至3000元

深秋的勐海,依然披着绿装。

阴雨中茶山的空气,弥漫着茶叶的幽香。放眼望去,大山深处的勐海县勐宋乡曼吕村委会几个拉祜族贫困山寨,过去低矮破烂的石棉瓦房、茅草房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崭新的蓝色瓦屋面小楼;村内外狭窄的便道,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走进村寨,过去“怕生”的拉祜族群众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学会了主动与进村的“生人”打招呼……

找准产业发展方向

“能住上这么宽敞、漂亮的小楼房,是过去我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站在自家小楼下和记者打招呼的曼吕村委会南温村民小组村民娜拉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她家有5口人,夫妻俩带着3个孩子,原来住的是70来平方米低矮昏暗的泥巴墙石棉瓦房。现在她家通过政府补贴6万元,向银行贷了6万元政府贴息贷款,加上自家积累的5万元,共花17万元新盖起这栋面积为120平方米的楼房,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添置了数字电视等家用电器和摩托车、三轮车等机具。

“住上新楼房,解决了我们最大的困难。现在我们可以安安心心地管好茶园,多挣些钱,一点一点地把贷款还清,供娃娃好好上学。”

娜拉的这番话,代表了已经脱贫的少数民族群众的心声。

地处中缅边境的勐海,是个集边境、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边疆贫困县。全县34.56万人口中,涉茶人口有28万人,占总人口的81%。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勐海县找准产业发展这个脱贫攻坚的关键,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减贫,把“一片叶子”作为脱贫攻坚的“金钥匙”,通过茶叶品质提升、产业规模发展和市场培育扩大三措并举,全县茶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勐海人因种茶而富裕,勐海经济因茶而活。

做大优势骨干产业

“过去路难走,很少有人进山买茶,我们常年为卖茶发愁。”勐宋乡南本老寨村民小组长罗霄对记者说。开展精准扶贫“百企帮百村”活动以来,大型茶企雨林古茶坊进村建厂后,每年向南本老寨收购茶叶近30吨,收购资金近3000万元。同时通过雨林古茶坊的保价收购,与政府共同投资修通了村寨连接村委会的水泥路,改善了交通。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雨林古茶坊在春茶和秋茶的收购加工期间,每年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南本老寨的茶叶价格也由过去的每公斤45元提高到每公斤300元以上,茶农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南本老寨一改过去的贫困状况,成为整个村委会19个自然村里的富裕村。

与此同时,结合对口帮扶的勐宋乡曼吕村委会的实际情况,雨林古茶坊因地制宜,于2016年投资300余万元在曼吕兴建红茶厂,以解决村民“雨水茶”的销售难题。

2017年6月红茶厂建成投产后,每年投入800万元至1000万元资金,面向曼吕村委会15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收购茶叶进行红茶加工,进一步解决了曼吕村百姓就业、持续增加收入的问题,实现茶农户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迄今为止,曼吕村委会贫困户已经减少至23户69人,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企共建形成“你来我往”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实现以企兴村、以村促企的局面,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

“勐海县的优势产业就是茶产业。只有让贫困群众掌握好种茶、制茶、售茶本领,并通过大企业的帮扶,才能让他们实现拔穷根、摘穷帽的目标。”勐海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玉儿嫩介绍,勐海县确立了发展壮大茶产业、让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目标。先后研究制定了《勐海县生态茶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勐海县生态茶园技术规程》《普洱茶产业联盟标准》等规范性政策,严格控制和降低农残,增强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指导农户进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并通过推广粘虫板、杀虫灯、性诱剂、除草机等技术的应用,在茶园中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阻断农残。同时还建成了5个名山名茶专业化乡镇和12个特色示范村、古茶精品园,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双赢。

通过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县内规模以上茶企全覆盖制度,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来强化龙头企业培育。同时,通过村企利益合作关系的建立,勐海县一方面积极推广兴茶扶贫“雨林古茶坊模式”,建设茶叶原料基地,把加工厂办到了茶农家门口,建设茶坊122座、红茶厂8座,覆盖300余个村1200余户4000余人,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加工红茶,吸纳本地群众就业300余人,辐射带动贫困群众353户1368人。

另一方面,勐海县政府积极引导贫困群众与茶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全县117家茶叶龙头企业、茶叶合作社与6000余户贫困户建立了利益共享联结关系,基本实现每个有茶叶的贫困户都有企业或合作社带动,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为尽快实现产业脱贫增收目标,勐海县积极探索“勐海味”的品牌培育模式,坚持品牌创优、打造名山名茶的思路,围绕17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其他茶园的资源和市场潜力,打造“勐海普洱茶品牌”“勐海名山名茶品牌”和“勐海企业品牌”。通过设计启用“勐海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勐海logo,维护和提高了“勐海茶”的市场信誉,带动全县茶叶价格大幅上扬。

有了好的产品和好的产业脱贫路子,还需要有好的市场营销模式来推动。

“近年来,通过政府组织举办会展推介为主的模式,‘勐海味’普洱茶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勐海县常务副县长杨佛海介绍,以茶赛事、茶论坛、茶产品展销等为重点,勐海已经成功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推介活动,同时通过区域辐射,拓展国内外市场。与此同时,勐海还抓好“互联网+茶”,拓展线上营销。通过与天猫、淘宝等大型网站建立合作互动关系,建设1个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1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89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有74家企业、合作社入驻运营中心。

勐海县还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通过以种茶、制茶、品茶为主要内容开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商务会议、养生居住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茶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并积极支持企业建成大益庄园(茶马古道)国家4A级景区、雨林古茶坊和勐巴拉雨林小镇等一批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体验园、游乐园和科技园。

据统计,如今勐海全县茶企业、合作社开创务工岗位约2.15万个,吸纳贫困人口务工就业1612名,让每个贫困家庭每月增收2000元至3000元。根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茶农来自茶叶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4年的1310元增长到2017年的2045元左右,年均增长16%,实现了建一个基地富一方群众的目标。(云南日报 记者 戴振华

责任编辑:李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