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聂拉木县震后重建五周年:边陲明珠重绽光芒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25 09:22:46

    这里是国道318线经过的最后一个县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氤氲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群山峻岭中,初夏时节,行进在这条景观大道上,宛若畅游云端仙境。转过318国道5430公里处的盘山弯道,波曲河对岸,一排排高楼赫然屹立于眼前的半山腰。

    她便是边陲明珠、美丽山城——聂拉木县。山就是这座城市的襁褓,山下泉水叮咚响,山上百鸟自在鸣。大山的灵秀与壮美,边陲的开放与包容,孕育了聂拉木县能歌善舞、自强不息的人民。

    抚今追昔。行走在聂拉木县,看着巍然耸立的新楼,干净整洁的街道,美丽的笑脸,那些深藏在记忆中的,从悲伤欲绝到化悲痛为力量的浴火重生,从惊慌失措到坚定不移跟党走的破茧成蝶,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翻腾。

    优越制度:

    中央关心,八方支援

    无法忘却。2015年4月25日北京时间14时11分,尼泊尔中部地区发生8.1级强震。之后,又发生了3次7级以上强余震。

    余震波及到西藏的聂拉木县,使其遭受了近百年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成了全区受灾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民房、道路、水利、电力、学校、医院等毁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27.5亿元。

    “是党给了我们新生。”已是古稀之年的樟木镇群众西绕老人动情地说。

    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特殊关心、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援藏省市的无私援助下,聂拉木顺利完成了樟木跨县安全转移和其他原址自救的抗震救灾行动。

    “在这里,每天都能感受到新变化,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好起来。”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樟木新区,五年前,通过“樟木大转移”来到这里的德曲感慨万千。这里曾经的荒地和一顶顶救灾帐篷,如今已经屋舍俨然,住房、学校、医院、商城、文化站等一应俱全,成为震后樟木镇群众开启新生活的地方。德曲家也在2017年10月搬进了三层小楼,做起了服装加工生意。

    高效的指挥救援,强大的救灾能力,精心的安置服务,科学的灾后重建,让灾区群众从心底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

    离开樟木新区,走进440公里之外的聂拉木县,变化之大,令人惊讶。灾后的聂拉木县在一片废墟上重新崛起,正向着富庶、开放、和谐、美丽的新征程砥砺前行。

    聂拉木县根据区党委、政府“两年基本完成、三年整体跨越、五年同步小康”的重建目标,第一时间成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及时制订了重建工作方案,明确了灾后民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维修加固等144个项目总盘子,总投资35.4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8.37亿元。

    “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灾后五年,当重建成果陆续展现在人们眼前时,这样的愿景便愈加可见、可触、可感。

    “灾后恢复重建胜利收官、脱贫攻坚成效持续巩固提升、边境小康村建设扎实开展、樟木口岸货运通道如期通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有力开展,加之边境政策独特、干部担当有为、群众思想稳定,良好的内外部条件让我们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聂拉木县委书记顿珠表示。

    民生温度:

    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灾后重建从基本的安居保障开始,从关键的地质隐患治理起步,一辆辆工程车驶入聂拉木县,一个个利民惠民项目落地生根。住有所居、医有所保、教有所施、行有所便、业有所兴,每一个微小细节里,都散发着热乎乎的民生温度。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查缺补漏、固强补弱,把有限资金用在民生‘刀刃上’,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质量更高。”顿珠字字铿锵。

    安居才能乐业,聂拉木县始终坚持民房建设优先原则,将民房恢复重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在聂拉木镇江岗村,原址重建的崭新藏式小楼鳞次栉比,朗加卓玛正在明亮的阳光棚里浇灌鲜花绿植。“现在的生活没有任何顾虑了。”她告诉记者,丈夫旦巴在建筑工地跑运输,自己在家从事农牧业和手工业,日子红红火火。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让灾区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实现稳定就业,聂拉木县将灾后民房重建与产业布局、特色边境旅游、环境协调及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系统对接。

    产业发展“一子落”,县域经济“满盘活”。在琐作乡,查益村农户南久格桑加入了藏鸡养殖合作社,通过卖藏鸡蛋和藏鸡,实现稳定增收。随着聂拉木县牛羊藏鸡养殖繁育、人参果栽培、乡村旅游、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像南久格桑一样,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嵌入产业链、共享利益链。

    2019年,聂拉木县积极融入“珠峰羊经济圈”,完成总投资5810万元霍尔巴绵羊产业带建设,绵羊出栏数3.13万只,实现收入2542万元;人参果“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成投产,实现盈利54万元;招商项目24个,签订意向合作协议1个,总投资2.82亿元,其中高原生物产业、边贸物流产业等20个产业项目已完工投产;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9981元,同比增长15.24%……一串串数字背后,灾区群众有了真金白银的获得感、喜笑颜开的幸福感、和谐有序的安全感,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思想高度:

    上下同心,风雨同舟

    “党员干部比亲人还要亲!”这是五年前,广大灾区群众发自内心的告白。

    地震紧急时刻,党旗高高飘扬,党组织是“震不垮”的战斗堡垒。被困危难关头,共产党员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舍生忘死,兑现了入党时的庄严承诺——“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抗震救灾精神赓续不绝。五年来,聂拉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灾区重建联系点、联系户,一线走访、一线调研、一线解困、一线服务,成为灾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

    如今,走进聂拉木县群众家,最显眼的便是屋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屋内擦拭一新的领袖像。

    聂拉木县委书记顿珠告诉记者,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有力开展,让群众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能够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除了靠自身奋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得益于自治区、日喀则市党委的正确领导、关心支持,饱含着山东烟台的深情厚爱、无私援助,凝聚着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汗水、智慧心血,也是驻聂各单位、部队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共同参与的结果。

    无私奉献的西热坚参同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英勇牺牲的白确同志荣获十三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聂拉木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亮明身份,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许多已有调动机会的干部职工纷纷主动放弃调动,毅然选择了坚守阵地,全力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使命。地震发生至今,聂拉木县获得自治区级表彰的集体8个、个人32名,获日喀则市级表彰的集体4个、个人10人。

    五易寒暑,伤痛渐渐远去,守望相助的深情凝聚在灾后重建的实践中。

    五载春秋,大地光彩重生,坚韧不拔的精神熔铸于山城儿女的血脉里。

    时间是忠诚的见证者,也是公正的评判者。它向世人证明,聂拉木这颗边陲明珠,经过风雨的洗礼后,更加璀璨夺目;它让我们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必将众志成城、砥砺奋进,迈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征途。(来源:中国西藏网)

    

责任编辑:杨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