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三江并流”腹地的德钦县林下资源丰富,松茸、羊肚菌等野生菌类是当地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如今,德钦县正通过科技引领与模式创新,推动林下产业从“靠天吃饭”向“科技种收”转型升级,为百姓增收致富开辟出更广阔、更可持续的道路。
为避免“靠山吃山”可能导致的资源枯竭,近年来德钦县着力探索野生菌人工繁育与保育促繁之路。通过实施《德钦珍稀野生食用菌原生地人工接种促繁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在菌种繁育、栽培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已制定相关技术规程3项,并建成了日生产能力达5000袋的菌种繁育生产场1个,可满足3000亩林地种植需求。

“我们去年在基地试种了30亩大球盖菇和反季羊肚菌,效果很好,特别是大球盖菇,亩产可达5000多斤,产值约2万元,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德钦县旭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提布介绍。据悉,除了种植大球盖菇和反季羊肚菌,在政府推动下,该公司已于今年9月与西南林学院携手,共同开展松茸保育促繁项目合作,为这一珍稀菌类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科研力量。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德钦县积极推行“龙头企业+村委会+农户”及“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有效联农带农。以旭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为例,其食用菌加工基地长期吸纳监测户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达1.5万元;在菌类种植、采收、加工及松茸收购季节,更吸纳当地劳动力务工超过1250人次,日工资180元,有效带动37户农户增收。
在政策与科技的持续推动下,一批以林下资源为基础的绿色企业在德钦县茁壮成长。截至目前,全县已有4家企业办理松茸采集证,3家企业的4个松茸产品完成了年度有机认证换证。广大农户正从过去粗放式的采集,逐步转变为参与标准化、科技化的种植与生产,切实激发了大家增收致富的动力。
据悉,为持续壮大林下经济,德钦县已于近期在升平镇阿墩子社区投入300万元,启动实施林下仿野生种植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为林下资源产业的未来发展再添新动能。
责任编辑:边玛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