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为爱而开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王德炯 发布时间:2019-11-01 10:25:41

(上接10月25日第四版)

       纳西族学者和家修在其所著的《抢婚、逃婚、殉情》一书中,为母系婚俗文化存在的价值做出了如下表述:

       1.实现了以感情为基础的人类真正的自主婚姻。

       2.实现了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和谐稳定,从而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3.母系大家庭成员众多,有利于家庭成员合理分工,实现“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减少社会负担。

       4.实现了自觉节制生育,减少人口负担。

       5.自然择优走婚,实现优生优育。

       6.有利于节约耕地,保护生态。

       7.祖母当家,精心策划,节约开支,稳定生活。

       8.有利于形成和发展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的家风、民风。

       正是基于这些价值的存在,人们才在揭开了鲜水河、泸沽湖“走婚制”神秘面纱的同时,读懂了一个世界上唯一仅存的“没有婚姻、没有家庭、没有丈夫”的社会,感受到了一条“流淌着女性文化的江”——雅砻江。也正是基于这些价值的存在,鲜水河与泸沽湖的“走婚”习俗,才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中外人士的关注,并成为越来越多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当然,也有不少人出现了“走婚的想结婚,结婚的想走婚”这一困惑,于是不少游客抱着一种猎奇心态而来,加上社会上一些人别有用心的误导,都想在这里亲自尝试一把“走婚”。他们把这里的“走婚制”文化,简单地当作了一个可以随便变换性伴侣,可以随意追求多个异性的另类注释,而忽视了在鲜水河大峡谷、泸沽湖村落的字典里甚至找不到与外面世界相对应的诸如“结婚、离婚、第三者、情人、同居、试婚、私生子、未婚先孕、单亲家庭”等词组,因为在这里只有走婚。

       锁定“走婚制”文化,就像锁定泸沽湖一样,总有一天中外旅游团队的导游手册也会把鲜水河大峡谷锁定其中。他们所关注的目光会幻化为感动心灵的波澜。他们会久久驻足这片雪域高原,然后燃上一炷心香为这片“远山清音、红尘牧歌”的土地祈祷:感谢上苍,为后人留下了人类婚俗文化的“最后一块净土”,感谢大自然,把这一“国宝”级、世界级的多元民族婚俗文化长青之树,扎根在这片与格桑花相映成趣、互为媲美的沃土中!

                              五

       格桑花尽情地为雪域高原而开,雪域高原也以有了格桑花的青睐而愈显英姿勃发;奇异婚俗之花在雪山大峡谷浪漫绽放,雪山大峡谷也为它的独领千年风骚作证——这正是随着《中国国家地理》“大香格里拉典藏版”之“镜头”,从与滇、川、藏相接的大三角地区,可看到的另一幅《人类婚姻大观园》长卷:

       ——如同梅里雪山的难得一见般富有诗意的藏族寨子—— 迪庆州德钦县浓雾顶村,是一个有20户人家的自然村,这里有8户是几个兄弟娶一个妻子,最多的有4个兄弟娶一妻的,还有几户是没有儿子招夫入赘的。

       ——从西藏昌都地区的左贡、芒康等县,到四川甘孜州的17个县(已将汉族为主的泸定县除外),都有“一夫多妻”现象的广泛分布,还有“一妻多夫”“一夫一妻”等现象与之并存。在梅里雪山下采访当事人:“一夫一妻和几个兄弟娶一个妻子,哪种好?”回答是:“还是几个兄弟娶一个媳妇好,几个兄弟中有人爱上别的女人怎么办?”回答是“如果真有人这样,他嫁出去呀!”(这里的“嫁”字让人新奇)“但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回答作补充,“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为村里的人会耻笑他。”

       —— 在西藏昌都境内左贡县东坝乡的军拥村,对一家“四兄弟娶一妻”的女主人进行了随机采访:“兄弟四个,你的内心深处最爱谁?”女主人笑了,转过脸去,有些不好意思了。最后回答:“四个兄弟我内心都爱,爱一个不爱一个不可能。”

       ——就是上述东坝乡军拥村这位“四兄弟娶一妻”的家庭女主人,她聪明能干,把一个几千平方米的大房子收拾得井井有条,而她更让村里人尊重和敬佩的是她在四个兄弟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协调管理能力,使这个家庭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 “在大峡谷中,只有大家庭,才能富起来。”这是选择了走婚和“一妻多夫”的男女主人公们的信条,也是大峡谷对它的子民所做出的一种义无反顾的选择。

       笔者亦走过一段雪域“滇藏线”,沿途亲历过壮美的“三江”奇观、雪域奇貌,品读过一幢几层、装修华丽、功能多样又极具特色的藏式民居,到几个兄弟娶一个媳妇的藏民家中坐过火塘、喝过奶茶、吃过糌粑、拉过家常。当笔者从一藏民家中用过早点准备启程返家时,这家女主人用带着浓厚藏音的汉语说:“……今天下不雨。”其实这家女主人的本意是在说:今天不会下雨,天气会很好,可以放心出门。看着这家女主人送别时一脸的虔诚,笔者信了,不得不信。因为那天从德钦县城返回丽江的班车,出发时还阴云密布,一过白马雪山垭口,天就放晴了。也许是这家女主人的一脸虔诚感动了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便命令一路众山为出行人平安而变阴为晴吧。

       时隔20多年,让人在铭记那次短途藏区之行的同时,也一直忘不了且耿耿于怀的是在雪域行走,除各种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观外,最有吸引力和耐人寻味的景观,大概就是一路见到的各类民居了,这应当是中国甚至世界版图上民居品类最多样、特色最多变、风格最多样的地区了,是奇异婚俗影响了民居的美,还是民居之美的博大容纳了奇异婚俗?雪山无言,大峡谷无语,只有一路应时盛开的红杜鹃、黄杜鹃,以及为见证大峡谷之恋而绽放的格桑花,在车窗外的“风驰电掣”中频频闪现……

                               六

       格桑花为爱而开,开成一种雪山大峡谷特有的表情,开成一种雪域高原特有的姿态;格桑花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年年岁岁开放,岁岁年年怀春;格桑花不以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而改变,不以世态炎凉、浮华虚荣而迷失;格桑花吟唱着“三江”风、茶马韵、大香格里拉情,为“三江”姐妹带来祝福,为千年古道带来美丽,为大香格里拉带来芬芳。

       丽江从千年古道走来,一路摇响着清脆悦耳的马铃;丽江从“三江并流”走来,一路怀揣着“夸父追日”的光荣与梦想;丽江从大香格里拉走来,一路为走出雪山大峡谷探索与追求。就像昆明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名,大理以“风、花、雪、月”中的“花”而名,丽江也以“花马”之“花”而名,雪域高原上的格桑爱情花,照样垂青于这片以“丽日、蓝天、雪山、草甸、湖泊、花海”著称的沃土,垂青与丽江这座拥有“三遗产”桂冠的美丽城市。改革开放初期,当丽江刚刚打开山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在大山峡谷中一直藏于深闺人未识。改革开放几十年后,丽江以“爱情之都”“殉情之都”“浪漫之都”“人性之都”“梦幻之都”“艳遇之都”等美誉而声名鹊起、名扬中外。

       有中外游客称,迪庆香格里拉是一个“叫人来了以后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地方”,大理是一个“走遍天涯海角,风光还是这里好的地方”,宁蒗泸沽湖是一个“神秘的阿夏婚姻叫人动心动情的地方”,丽江则是一个“以‘艳遇’之词出现频率极高,而让人魂不守舍的地方”。有很多的中外游客,在各种刊物、媒体上发表了他们品读“爱情之都”——丽江的感言:

       —— 河北的乐拓在《寻觅丽江》中说:“就要到丽江去了,单是那动听的名字,想起来就叫人怦然心跳!”

       ——云南省委原书记令狐安从北京到丽江后,写下了一首名为《情死》的感怀诗:“多情自古最伤心,怎比春风了无寂。五凤楼头萧声起,青山落日向黄昏。”

       —— 署名森泽的作者在《丽江古道》中说:“……倚墙沉思,想象中有一位窈窕少女,身着月色纱衣,头绾兰花般妖娆的发髻,在缠绵小雨中姗姗而来。华伞下羞涩地抬起杏眼,嫣然一笑,又急急地转身而去,在小道上留下令人回味的足迹。”

       ——署名为李书的作者在《泸沽湖之恋》中说:“想,是一种感觉;恋,是一种心情;爱,爱一种责任。所以我会在夜里想你,会在寂寞时恋你,会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爱你。”

       ——来自西安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丽江古城》中描述:“……张女士尖声打趣我:不见你了,还以为你尾随哪个纳西族姑娘,去了她家吃茶了!我说你怎么知道的,我真的尾随一个纳西族姑娘走到了卖鸭蛋的桥头,她进了一家店里吃鸡豆凉粉,她拿眼剜我,我便离开了,但我并不是要对她非礼,我是欣喜她的披肩哩!”

       ——署名沈美的作者在《丽江:邂逅艳遇的地方》中写道:“……樱花屋和小巴黎非常欧化,最容易遇到法国或者意大利式的情人(两家老板本人就是情人‘案例’,一个中法、一个中韩的跨国恋)。达达娃是碟吧和咖啡店,达达娃是朱哲琴的藏文名字,她每次来丽江必去达达娃。在二楼泡一下午DVD或是脱了鞋躺着读村上的《夜半蜘蛛猴》,总能邂逅艺术家或才从西藏归来的徒步狂人;布局是优雅型,深蓝色的大理扎染桌布、典雅的宫灯。在这里最容易碰到新加坡或韩国的年轻帅哥;摩梭吧的单身‘贵族’大都是才从泸沽湖‘走婚’归来,如果一不小心和他们擦出了火花,最容易发生的就是‘一夜浪漫’。”

       ——署名张北的作者在《一个游客的心灵感受》中说:“……到了丽江,远远的玉龙雪山让我惊叹,我视她为女神,心里默念着请她洗去我心灵上的污垢,让灵魂得以净化。古城大街小巷灵动的溪水,比苏杭的水来得灵气、亲切,是生命初始的雀跃,生机勃勃。我站在古老的街巷中,头顶着蓝天,远望着雪山,心里感叹着:‘丽江人,真幸福’。”

       “艳遇”丽江、寻爱丽江,缘于一切感受、体验过丽江的人们,对丽江有一份发自内心的爱,一往情深的爱,执着不变的爱;“艳遇”丽江、寻爱丽江成为当今不少人的时尚追求,“你去丽江了吗?”亦成为当今一些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话题。人们都有爱的权利,这权利与追求理想、争取自由同样神圣。于是,“中国丽江束河情人节”“中国雪山音乐节”“中国婚俗文化节”先后在丽江亮相。如一道丽江旅游文化天空中的闪电,带来了人们千呼万唤的精灵——爱的勇气和热情。在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视觉冲击力、心灵震撼力的同时,也给丽江这一“活着的茶马古道重镇”“滇川藏大三角”“中国魅力城市”带来了与大旅游浪潮交相辉映的新创意、新思路、新格局,更给丽江多元民族文化中的“亲情、友情、爱情”演绎,注入了新理念、新内容、新活力。

       “艳遇”丽江、寻爱丽江,源于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道、三江并流、大香格里拉之爱。只有这样神秘而又奇妙的土地,才有生长爱的土壤、空气和阳光,只有这样宁静而又安详的土地,才有产生大爱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艳遇”丽江、寻爱丽江,虽然能给人以强有力的震动、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回忆,但是只有真正打碎“艳遇”神话,真正把感情与人格完美地融入丽江的人,才能在丽江找到自己的真爱、真情。“艳遇”之后,一切就归于平静,归于本真。人们讨论了几千年的男女“爱情”,其实也不见得是“花前月下的窃窃私语,长板凳上的长吁短叹,易谱旋律的一首温情诗”,它需要有纯真的情操,高尚的道德,互敬互爱的家庭生活,正如张贤亮在《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所说“……在崎岖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互相搀扶,互相鼓励,互相遮风挡雨,一起承受压在他们身上的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他们之间不用华而不实的辞藻,不用罗曼蒂克的表示,在不息的劳作中和伤病饥寒时的互相关怀中,就默默地传导了爱的搏动。这才是隽永的、具有创造性的爱情。”这也是丽江寻爱的真谛所在,也是千年古道、三江并流、大香格里拉的大爱无限,所给予人们的最好启示。

       许多中外游人有目共睹,在“中国婚俗文化节”上,除了用“丘比特神箭”射中后而成双成对坠入爱河的男女青年外,还有不少称之为“金婚”“银婚”的老人们也成双成对,走进人们的视线,登上了他们“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爱情巅峰。

       真情、真爱,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彩虹,是雪域高原上为爱而开的格桑花!

责任编辑:安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