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花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3-29 14:22:57

殷著虹

退休以后,我很多时间都在昆明居住,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需要照看我那孙子欣乐。由于儿子儿媳工作的特殊性,他们很少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我和老伴也就很难离开在昆明的窝。

欣乐很聪明,记得他还在上幼儿园的一天,我带他到了昆明近日公园,当他见到开满鲜花的场景时,便兴高采烈地不肯离去,于是我只好带他到花坛旁看个究竟。花坛上的小花每朵花由小小的五个花瓣组成,而那花瓣上的颜色,又构成了一个个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的“人脸面具”。再看那五官分明的“面具”,眼睛鼻子嘴巴是深紫色,脸膛是浅紫色或嫩黄色。如此生动有趣的花,不能不让我充满了想像。当微风袭来,那一张张的“人脸面具”也随之欢笑起舞,这让我突然想起顶着面具载歌载舞的藏戏。

就在我沉浸于藏戏之时,孙子欣乐问我:“爷爷,这花叫什么名字啊?”我不知道这花的名字,却又怕说不出个花名让孙子失望,也就随口对他说:“这花叫做‘藏戏花’,因为它很像藏戏中跳舞时佩戴的面具。”

老伴和我都是上世纪70年代到农村下乡的知识青年,而我们下乡的地点都是在藏族村落。记得那是1978年的新年,她来到了我下乡的生产队驻村工作,那时我们都还没谈恋爱。就在她到来的那天,生产队组织群众联欢。那天,在村里一位艺人的带领下,我和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戴上了面具,跟着他上场表演藏戏,从而把整个联欢活动推向了高潮。那场让人难忘的联欢会后,我们第一次见面的话题竟然是藏戏。神奇的藏戏故事,让我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志向。

“你教孙子识花,叫什么名字不好,偏要叫个‘藏戏花’,改天他想起来,还要让你给他讲述藏戏,我看你怎么回答?”老伴认真地说。

就因为老伴怕孙子受“蒙骗”。她叫我认真了解一下藏戏方面的知识,好让我有所准备,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随着“藏戏花”每年的绽放,我那孙子也已经上到小学二年级了。可就在去年的一天,我去接他放学回家时,他的班主任张老师却把我叫去了。

张老师是一位文雅的帅小伙,他自我介绍后指着校园里的花说:“欣乐爷爷,是您教欣乐说这花叫‘藏戏花’的吧?”“是啊。怎么?有什么不妥吗?”张老师的话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没什么。现在我们班里的小朋友都把这花叫做了‘藏戏花’,我想请教一下藏戏花的由来问题。”张老师很谦虚。“原来是这样啊。‘藏戏花’不过是我随口说的,因为它很像藏戏演出时所戴的面具。实际这花和藏戏没关系的。”我回答。

“那藏戏有什么特点呢?”原来这位张老师感兴趣的不是花名,而是藏戏。

“藏戏是藏族戏剧的泛称,剧目内容又多是宗教和生产生活中的故事,拥有多种艺术流派,但主流派出演剧目需要戴蓝色面具。”我庆幸自己现学了点藏戏知识,没有在张老师面前出丑。

“那藏戏和咱们国粹京剧有相同之处吗?”张老师仍旧继续刨根问底。

“藏戏应该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的文化结晶,它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比京剧还早400多年呢,所以被誉为是藏文化的‘活化石’。我曾听说上世纪60年代,西藏藏剧院成功译制过现代京剧《红灯记》,遗憾的是至今我还没看过藏戏的《红灯记》。”我回答。

看得出张老师对我的回答还比较满意,他一边向我致谢,一边要我加他的微信,之后对我说:“等到假期到来,我一定要到西藏去看看藏戏。”

之后在学校放暑假的一天,我从张老师微信“朋友圈”看到,他从西藏发来的一组照片。照片上有“藏戏花”、有布达拉宫、有藏戏面具,还有他在西藏的照片。而上面的文字叫我感到惊讶:“一个花名让我认识了藏戏,一出藏戏让我爱上了西藏。”

面对张老师的“朋友圈”,我不知道对他说什么好,后悔自己不经意的一个花名,竟然连累人家走进了西藏;却又因为我小瞧了这年轻人,让我感到内疚而自责。一阵五味杂陈的思过之后,我在评论栏上打出“你是雪山草原上尊贵的客人”的文字。而他回复我的是“爱在世界屋脊”,虽然简单,却耐人寻味。

新学期开学了,孙子欣乐告诉我说:“张老师没来给我们上课了。”为此我忙着打开手机看他微信,这才发现我已经不再是张老师的联系人。于是问学校其他老师,得知张老师到西藏后就没再回来,他应聘成为了一名西藏的支边教师。至此,我对这位走进西藏的张老师肃然起敬。

打这以后,我每次到学校接送孙子欣乐时,更加留意学校花台上开放的“藏戏花”,见那一张张小小的“面具”摇曳在风中时,犹如看到了一张张笑逐颜开的脸。但愿这就是张老师学生们的笑脸,而我也万分喜悦地随那花朵笑了起来。

我想所谓“藏戏花”,不过是我对它的称呼,后来我得知,“藏戏花”的真名叫“三色堇”,花语就更有意思了,叫做“请思念我”。我想就因为我心存思念,三色堇得了我一个“藏戏花”的名字。而张老师的思念就更加深切了,他走进西藏成为了一名支边教师。我在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思念,不就是一出精彩纷呈的藏戏吗?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