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记录历史变迁 真情传播藏族文化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夏炎 发布时间:2021-06-04 16:03:04

装帧精美厚重的作品封面。

日前,收到张国华老师寄送的新作《一个藏族记者笔下的文化情怀》,装帧精美厚重,一如书中内容,图片美观、行文流畅、寓意深远。读来既赏心悦目,又发人深思。通读了一遍,十分感慨于作者身份的多元、涉猎领域的广泛。本文谨从自己感触最深的三个方面,略作陈述,以飨读者。

藏族社会变迁的记录者

作者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参与过地方志编撰、统一战线、工商联和媒体等工作。作者笔耕不辍,先后当过16年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地州市媒体的通讯员,随后又从事12年新闻工作,参与编修《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志》等10部志书,完成了《迪庆民俗文化》《故乡的记忆——尼汝藏族民俗文化》等多部合著或专著,执着地记录藏族社会的历史、文化、民俗和人物故事。通讯员、记者这两个身份,赋予作者深入一线,采集“沾有泥土”“带着露水”的一手资料、体验并记录社会变迁的机会。

秋天的西藏盐井盐田,色彩更丰富,景观如画。

报道和通讯是最常见的新闻题材,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古老盐井 千年盐田”的故事、介绍“使用藏语言文字的新跨越”和绚丽多彩的唐卡艺术,从传说中、书本上,再到查阅史料、亲临印经院等角度,徐徐展开对历史上藏族三大文化中心之一、中国迄今最大的藏文印经院——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的记忆;同时以人物通讯的方式,将迪庆州历史上学富五车、爱国爱教的第三世松谋活佛、第三世更觉活佛等共产党的忠实朋友的故事,娓娓道来。

四川木里俄亚大村。

品读作者采写的文字报道,犹如徜徉在古色古香、文化传统富集的民族村落。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俄亚纳西族大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的纳西族古寨,这里被人类文化学者誉为“一块巨大的社会活化石”。文字记录之余,作者以影像记录藏族社会的时代变迁。摄影是伴随作者多年的爱好,是生活旨趣,亦是记者的创作技能。如书中所述,“用色彩和光线描绘大千世界,将瞬间精彩装裱为永恒美丽”,在担任通讯员和记者的20多年里,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族地区的土地,用影像定格一个个历史瞬间,以自己的理解诠释着摄影文化的魅力和灵性。

藏族特色文化的传播者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藏文是藏族文明的重要标志。藏文在公元7世纪初吐蕃时期创制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格里拉藏族记者和文化学者,作者关注藏文之于藏文化传承弘扬的作用以及藏文媒体发展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意义。

在《发展中的藏文报纸》一文中,作者系统梳理了近代以来我国藏文报纸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藏文报纸作为大众传播体系的一部分,发展取得新突破,影响力不断扩大。不同年代创办的藏文报有着各自的时代特点,但都具有藏族文化传播、藏族区域研究、对外信息沟通、文献存史等功能,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推动藏族聚居区的民族区域自治,以及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影响。伴随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着藏族地区民众的阅读习惯,也推动着藏文媒体形态和格局的不断变化。

迪庆藏语新媒体。

在迪庆报社担任副总编辑期间,作者用心做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为藏族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打通渠道、创新平台。在办好《迪庆藏文报》的基础上,作者先后领衔创办了香格里拉藏文网、迪庆藏语传媒微信、迪庆藏文手机报、香格里拉藏语App平台等藏语新媒体,顺应传播新技术发展趋势,为藏文化传播打造了网络新媒体平台。同时,作者参与策划、编审藏汉媒体数千个版面和页面,上千篇(幅)藏汉双语文稿、论文和摄影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州级的报纸杂志上发表,真情书写以藏族为主迪庆各民族的真实生活,用多种创作形式传播独特的藏族文化。

跨文化传播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藏族文化包含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诸多元素,对于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受众而言,藏族文化的传播本身便具有跨文化传播的属性。作者谙熟滇川藏边区的民族、文化、习俗,勤于新闻业务实践,特别报道代表作《话说迪庆藏族文化与康巴文化之源流》《用民族真情书写藏族文化》《多种文化兼容并蓄客观展示藏族家庭》等,既有不同区域藏文化交融演变的历史探源,也有藏族风俗文化的对外传播;有感性而触动心灵的讲述,也有理性客观的分析;以正向的评论推介为主,又不乏批判性的舆论监督。作者在新闻报道实践中运用自身专长,不断探索、升华自己的认知体系,涵养文化情怀、社会责任和学术视野。

实践之余,作者勤于理论探索,对媒体界和藏学界共同关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有着自己的创见。比如在《兴起中的影视藏学》一文中,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历史变革、国际环境、资源优势等五方面阐述了我国影视藏学的突出特点和发展优势。再如,对于困扰对外传播媒体人的藏汉翻译问题,作者提出汉藏新闻翻译的标准也应遵循“信、达、雅”三个标准,通俗地说,即“忠实原文”“通顺易懂”“保持风格”;作者基于实践中的深入观察,分析总结了产生汉藏新闻翻译症的“八个原因”以及克服它们的“八条对策”。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探索修正之道,用凝结经验智慧的新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香格里拉境内的长江第一湾。

从50多篇有思想、有温度的文化主题特别报道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的纵深感,感受到作者对涉藏新闻报道、藏文化传播事业饱含着的真挚情感,既以记者的身份记录藏族社会、文化和历史,又超脱于记者、编辑等身份之外,时常在纯粹的好奇心驱使下不断延展自身的认知边界,将对跨文化传播和藏学外宣的探索融入学习生活。

2015年3月5日噶丹松赞林寺举行默朗钦波大法会,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排山倒海之势。

期待作者更多的精彩作品和采访手记,让世人了解更真实的迪庆,以及传统和现代不断融合的当代藏族文化。

作者简介:夏炎,安徽芜湖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现供职于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