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月光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和智楣 发布时间:2022-09-19 11:17:37

每逢秋日的夜晚,婆娑的月光最为魅惑。经历了春的浓烈,夏的繁盛,一夜入秋后,原本有些清淡朦胧的月光,忽然就变得清朗起来,仿佛被时光编织的丝网轻轻筛过,过滤了所有的浮躁与喧嚣,只留下一地清凌凌的光泽。

这样的月光最能惹人情思,所以千年前那个深秋,26岁的诗人李白第二次离乡闯荡,漂泊来到扬州,所带的钱粮已尽,卧病不起又恰逢家中生意遇到问题,尝尽世态炎凉的味道时,秋夜如水的月光,便勾起了他无限的乡愁。

当时,独自寄宿在小旅馆的李白,辗转入睡却从病中惊醒,寒意携着月光从窗缝飘然来到身侧,久病的他勉强起身,虽觉凉气逼人,仍打开了窗户。秋意已浓,故乡仍远,看着万物沉寂在月光之中,李白恍惚想起多年来的漂泊无依,想起自己渺茫不定的前程,不由得悲从心来。

月光弥漫,如霜冰冷,李白萧瑟地伫立在窗前,身后那道落寂困顿的身影,竟已然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青春的热情在这一刻忽然离他远去。于是,李白第一次以中年人的心态写下了那首传诵千年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有人曾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颇以为然。事实上,于李白而言,月光是他坎坷人生中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港湾,又是他诉说孤寂的良伴与抒发豪情的益友。如水的月光,既承载了李白绵绵不尽又纷繁丰富的情思,也成就了他笔下诗歌的雄奇飘逸。

回望李白的一生,与月光有着太多的交集。他笔下的月光,或浪漫、或澄澈、或清灵、或豪放、或张扬、或深情、或洒脱、或快意,千姿百态,令人神往。那首《静夜思》在写下后的千年时光里,几乎让每个初识汉字的人都为之心动,并能随口背诵。而它也是那些洒落在李白笔下的月光中,最令我感动的一笔。

毫无疑问,不同于青少年时期对月光神秘感和亲切感的憧憬与向往,《静夜思》是李白生命的一个转折点,是他心中初次洒落的一地染着孤苦色泽的月光。半生流浪,半生谋官,仕途蹭蹬,千金散去,甚至后来的老境凄凉,缠绵病榻,都能从这片月光中发现预兆和端倪,从这里可以触碰到他因为漂泊无依而怅然、沉郁、纠结的情感世界。

那夜之后,那些关于月光的真实、虚幻、离别,便渐渐转化为李白对生活、对生命以及对人生的透彻感悟,一笔一句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更接近他真实的内心。

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李白常常对酒当歌,既借月抒情,也借月消愁,似乎只有月光,才能使他得到解脱,得到释怀。然而,视明月为知己的李白,却再也不能在月光的陪伴下回到故乡,无法徜徉于巴山蜀水之间,再次欣赏令他魂牵梦绕的美丽的故乡月光了。

一首《静夜思》永远地成为李白床前的月光,心头的月光。

责任编辑:卓玛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