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月4日上午9时,我和大理来的几位朋友相约到白岩子景区游玩。我们先从海拔2000米左右的永春河畔来到海拔2600米左右的腊八底村委会所在地,再进入海拔2800米左右的白岩子景区。 5月4日是雨水节令的最后一天,此时的永春河畔绿肥红瘦,桃树、李树上缀满了青涩的果实。从腊八底村委会到白岩子景区,随着海拔不断升高,景色也随之变化。当汽车行驶到白岩子高山牧场时,大理来的朋友张新指着绿油油的草甸和散落在草甸上的牛羊惊讶道:“此时此地的气候跟我们大理初春的气候一样呀!想不到,我在春末夏初还能找到春天,我们这是在赶春啊!” 我说:“是啊,白岩子景区之旅就是一个在夏日里追赶春天的行程。再往前走5公里就是白岩花海。” 就在我说话的时候,一辆辆小汽车超越我们而去。张新问:“这段时间来这里玩的人不少吧?”我回答说:“昨天,腊八底村委会负责人告诉我,每年5月是白岩子景区的旅游高峰期,平均每天有500多人前来游玩。”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白岩花海,找了一块草坪席地而坐,边品尝美食边欣赏美景。天高云淡,鸟儿啁啾,心情就像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样灿烂、美丽。 心随景动,情由心生。朋友余志刚喜欢古典文学,望着美丽的杜鹃花海,便酝酿了一首诗:“醉眼看花花似梦,心想成事事如意。白岩山上春光美,杜鹃花海颜如玉。”听罢,朋友们赞赏不已,纷纷将这首诗配上图片发在各自的微信朋友圈里。 “朋友,欢迎你们来到白岩子景区。”正当我们沉浸在花海的美丽中时,一个身着彝族服饰的男子向我们打招呼,“我叫沙玉保,是这里的护林员。今天轮到我巡山,请你们不要在这里用火,不要将垃圾丢在这里,谢谢配合!” 沙玉保是保和镇腊八底村白岩子村民小组生态护林员,在我们的再三邀请下,他坐了下来,跟我们交谈:“过去,我们白岩子彝族群众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缺吃少穿。这些年来,在党的关怀下,我们过上了定居生活,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如今的护林人,我们白岩子山清水秀、干净整洁、村美人和,‘里子’‘面子’都光鲜。请你们到白岩子村看一看吧!” 直到下午3时,我们一行4人仍徜徉在花海里、树荫下。这时,在离花海100多米的一片草坡上,有两个背着竹篮的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的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向这两个身影走去。走近一看,是两个身着傈僳族服饰的青年在采摘蕨菜。经过了解,我得知了他们是夫妻,男的名叫蜂灿鑫,女的名叫余翠仙。交谈中,蜂灿鑫告诉我:“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我们这里的蕨菜等林下资源越来越丰富。今年,我们在这里采了10天蕨菜,每天能采1000多斤,收入500多元。6月中旬开始,我们还会到这里采摘野生菌,直到11月份。采摘山货、野生菌已经成为我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我用微信给同行的朋友们传递采摘蕨菜的信息,10多分钟后,朋友们都闻讯赶到。对于我来说,少年时就有采摘蕨菜的经历,但对于来自大理的朋友来说,上山采摘蕨菜却是一件稀奇事。因此,他们显得十分兴奋。 只见山坡上蕨菜长得密密麻麻,又嫩又粗壮,不到20分钟,我的提袋就装满了,左右看看,朋友们的提袋也装满了。于是,我们带着收获行进在回家的路上。张新边驾驶汽车边高兴地说:“今天,我有两大收获:一是现场感受到了白岩子杜鹃花海动人心魄的美;二是体验到了采摘野生蕨菜的乐趣。” 我说:“等会儿我们去果咱底吃晚餐,请老板给我们现做猪肝鲊炒蕨菜。近期是维西盛产山珍的好时节,有树头菜、香椿、岩白菜、竹叶菜等,大家都尝尝。到端午节,我再请你们到维西品尝野生菌和百花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