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意入帘青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米丽宏 发布时间:2025-07-21 10:41:24

夏至以后,天气愈来愈热,太阳一出,天光便像瀑布一样倾泻在庭院里,亮闪闪,明晃晃。那种金属般的光芒,炙热、烤灼,似乎还带着“嘶嘶嘶”的热浪声响,真让人心神不宁。

竹帘子,挂起来哟。

窗上卷一挂,门上垂一挂。竹帘缓缓放下,强光含吮其中。水晶般的阳光被折却了棱角、滤去了尖锐,只留下熹微般的混沌。这时再进屋子,犹如走进初雪霏微的嫩阴冬日;时间,好似有了一种模糊感,温润而柔软。

盆植妥贴,书籍堆叠,空间鲜碧,小斋幽绝。嗯,是的,竹帘一挂,空调一开,这是夏季最惬意的蜗居。

往年住在平房里,每每挂竹帘,就成了迎夏的一种仪式。那种手工做的老竹帘,竹条之间有窄窄的缝隙,从实用的角度来看,宽窄刚好可阻挡入室的蚊蝇。阳光呢,也可趁机一道一道跳进来,在地上布下道道均匀的帘影。这就有了审美的意味。印象里,风情的百叶窗、黑白的钢琴琴键、自然的木栅栏,似乎都是这般悦目。这移动着的影像,散发一种淡淡的闲情逸致。

坐在窗下读书,喝茶,闲谈,做针线,一道一道的微弱阳光照在身上。人一动,便有一种迷离之美,似乎在穿越一种诗歌的意境。窗外蝉声如雨如沸,窗内却寂然、悠然。

假如帘外有山,自然很美,“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凭山”。我在小城,帘外没青山,闯入竹帘的只有沸腾饱满的夏意——一架葡萄,藤叶缠成浓阴,遮去了半个小院。我爱在室内隔帘眺望葡萄架上的纷争与热闹。今夏葡萄结得稠,刚发紫那一阵,架上就来了头一波“客人”:蜜蜂、马蜂,嘤嘤嗡嗡咬噬,麻雀、白头翁叽叽喳喳饶舌。葡萄成熟季,“客人们”更是不间断造访。它们在架上流连,弹跳,低吟浅唱,议论家常。不知是哪个还有坏习惯:一颗葡萄,啄咬两下,就换另一颗,一点儿也不知爱惜。可是怎么办呢?它们根本不会听从劝告;我也不舍得拿了棍子跳起来,追赶它们。

它们连同葡萄架,将那么丰满的青绿自然,隔帘送给我的眼睛和心灵,鸟鸣啾啾、蜂声嗡嗡,让人禁不住发一个深深感叹。

想起幼时,我娘总会在暮春时节,为即将到来的夏天做镂空窗帘。北方没竹子,做帘儿的材料是“高粱杆儿”。她取出往年攒下的一大捆,让我们帮她挑出又细又滑的那些;然后裁剪整齐,大针粗白线,一根根儿缝起来。她串一根,打个结儿,再串一根,再打个结儿,反反复复,很是耐心。打结儿干嘛呢?我们诧异。她说,留个小缝儿,好透风呀。我娘还讲究美观,两边儿针脚走的是直线,匀实又直溜;直线中间,走几个“葫芦”状,窗帘下摆,裁成波浪形。

天热起来的时候,撕去花格窗上的毛头纸,挂上“镂空帘儿”,有一种粗朴的雅致,怎么看都好看。帘动风来,石头屋子里,凉爽,清透,有山居的味道。

这让我联想,刘禹锡那“草色入帘青”的陋室,门上该是怎样的帘?不会是“高粱杆儿帘”,想必就是竹帘吧。只是,他那帘子内外,“往来无白丁”;我这帘里帘外,却是一个草根儿女人接地气的琐碎日常。听风,听雨,听鸟,听天籁;看云,看月,看山,看云影。隔一挂竹帘,许多幽寂的怀古情趣跟他大约是相通的。

隔帘相望,是我每忙碌完一件大事后,为自己开的一场精神小宴。夏去秋来,竹帘高挂,我要一直挂到太阳的光芒暗下去,再换成荷叶边的绒布帘儿。

我学会了“看”,从此世界变美了。隔一道竹帘去看,夏天更美了。你看到的是隔中的透,实中的虚,静中的动;你触摸到的是夏天的饱满、昂扬和轻盈。一道帘,让时光变得舒缓、摇曳,生命显得无比宁静。

责任编辑:鲁茸只玛

上一篇:忆同桌左山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