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剑平
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旅人总希望每去一个地方,体验不同的风土民情,品尝当地人的美食,在街头巷尾偶遇真正有当地特色的物品。
不少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都陷入同质化的泥潭之中,香格里拉算是为数不多的总能带给人们很多惊喜的地方。在龟山下的街角,当地藏族妇女们一针一线做的布偶和来自藏地青海的诺乐牦牛绒制品,用独特的藏地元素,带给很多旅人属于香格里拉的惊艳和感动。
龟山下的惊艳
冬春季节,适合游走在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里,凉爽而惬意。从大龟山转完大转经筒,信步走到背后的街巷,安静的书屋、咖啡吧、唐卡体验馆,让旅途充满了“小确信”。而充满香格里拉元素的手工布偶店则让人惊艳不已。
这些布偶全部取材自藏地元素:喜马拉雅羊、香格里拉藏獒、茶马古道上的马匹、以及独具香格里拉特色的藏族布偶家族,色彩炫丽,造型独特有趣,吸引了很多游人。拿起来仔细打量,手工缝制的针脚细细密密,每一个作品都是由许多布料拼接出来的,丰富的细节令人爱不释手。
喜马拉雅羊的人气最旺,丰富的色彩、别致的造型,看上去给人一种神秘图腾的韵味。听说几年前这只喜马拉雅羊的创意设计还曾拿下一个国际级别的设计大奖,原来这是一只早已名声在外的羊。
最让人忍俊不禁的是香格里拉特色的藏族布偶家族,它们身穿香格里拉本地的藏族服饰,头上团着彩色的辫子,布偶的表情尤其传神,每一个人物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甚至脸颊上的两团高原红也都各不相同。无一例外的是,它们全是伸出双臂、微笑着的样子,令人倍感温暖和亲切。
手工的温度
扎巴格丹是香格里拉人,他打造了阿若康巴系列民宿。几年前,扎巴格丹和好友民宿设计师李众一起接手了香格里拉的一个手工艺项目。“通过手工缝制工艺品来帮助香格里拉当地妇女,增加她们的收入。”阿若康巴的钥匙扣就出自她们之手。
扎巴格丹说,目前有30多个香格里拉的藏族妇女在手工制作这些工艺品,有四五十个品种。为了让更多的当地妇女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扎巴格丹经常举办培训,自掏腰包承担学员们的吃住培训等费用。当地人大多有针线基础,15天的培训就能掌握基础技巧,不过要学会所有的工艺,往往要半年以上。她们白天下地干活,晚上或者农闲时节就领取布料针线在家中缝制,补贴家用。
扎巴格丹说,这些充满了藏元素的布偶颇受大家欢迎,但全手工缝制,产量并不大,目前主要在香格里拉市销售。除了大龟山下的这个专卖店,阿若康巴系列民宿以及香格里拉的一些高端酒店也在一起推广,这是一份充满了香格里拉风情的伴手礼。
藏元素的演绎
香格里拉的手工布偶让人意犹未尽,沿街再往前走,是扎巴格丹的另一个大手笔。他将自家一栋3层小楼重新装修设计,于去年春天引进了Norlha诺乐。
这个纯白的小楼存在感极强,从落地橱窗看得见原木色的空间里那些素色的衣物、地毯。路过的人几乎都毫不犹豫地走进这个独特、唯美的空间。黄、米、褐、灰、橙、藏蓝,这些清爽柔和的颜色让人赏心悦目。衣物、围巾、饰品、地毯都是用牦牛绒织就的,没有过于华丽的纹样和款式,但独特的材质、极简风的裁剪设计,利落大方。
在扎巴格丹看来,诺乐充满了藏元素,所有的物品都是青藏高原的藏族同胞使用牦牛绒手工制作而成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藏族人的智慧,是最有藏地风采的礼物。
牦牛绒是牦牛厚毛之下的细绒,很珍贵,直径小于20微米,长度为3.4至4.5厘米。每年春天,历经一整个寒冬的牦牛绒会自然脱落,牧民手工一点点收集起来。每头牦牛每年只能收集大约100克细绒,而一条诺乐的围巾大约就要用掉4头牦牛的细绒方能制成。
让扎巴格丹感动的是每年也会有许多来自欧美的艺术家、设计师,前来店里。他们将这里作为社区工艺活动的基地,来到诺乐工坊体验生活,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基于藏地元素做出媲美国际大牌的设计,为诺乐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助力诺乐进入国际市场。
扎巴格丹说,在很短的时间内,诺乐在香格里拉市吸引了很多人,除了北上广深的高净值人群,欧美游客也非常喜欢。去年年底,店里来了一位来自尼泊尔的游客,连续三天反复观看诺乐的牦牛绒地毯,最终将店里价格最高的毯子买走了。尼泊尔的地毯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颇有名气的,能征服尼泊尔的客人,扎巴格丹感到非常开心。而对于香格里拉本地旅游市场来说,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反思: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应该尽量避免低端化、同质化,汇聚带有本地特色的高端产品,才能共同打造香格里拉魅力,这才是发展的长久之道。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