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著虹
一条新修的公路经过了松坡村后,给这个边远山村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当村里建起了乡村集贸市场后,过往松坡村的车辆和来松坡村的游客越来越多,让这个曾经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的小山村顿时热闹了起来,很快它便成了这十里八乡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松坡村的迅速崛起,让村子沿线的土地也升值了。有的在公路边办起了餐馆,有的就近在公路边也建起了客栈和农家乐,还有的把公路边的房屋出租给外来个体户。于是公路在松坡村的地段成了“街道”,五花八门的农副产品加工店、销售点也应运而生。
而同样在公路边的李老顺家的房屋却无人问询。这可急坏了李老顺的儿子金龙,他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了父亲。
金龙是李老顺唯一的儿子,就快娶媳妇成亲的他,见父亲把家里的积蓄全用于建柑橘园,却不顾家里年久失修的房屋,可柑橘还要等上两三年才能挂果,于是他对父亲有些意见:“爸,您看别人家的房屋都成了‘摇钱树’了,可咱们家的房屋却还只是个窝。”
“别人家的房屋都在村子中间,可咱们家的房屋是在村子边,这就如同骡子和马一样,怎么能相提并论呢?”李老顺回答儿子。
“那咱家房子也该修缮了吧?这公路边的房屋就数咱家的最寒碜了。眼看明年咱家就办喜事了,您也不怕到时丢自家的脸面。”
“我也正琢磨这事呢。我想咱们先搬到你二叔家去住。他们家进城开店去了,没有三年五载,是不会回村里来的。他在村里的房子老是闲着不是回事,咱们搬过去一来可以帮他看房,二来可以把咱家这块地腾出来盘活使用,也好让它成为‘摇钱树’。”
“算了吧。咱家这破旧的房子,还能成为‘摇钱树’?”金龙笑了起来。
“你别笑。俗话说‘全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没准它就是一棵‘摇钱树’,得看你有没有法子把它栽培起来。”
李老顺是村里出了名的“李老算”,都说他头脑机灵有本事,会算计着春夏秋冬过日子。可金龙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父亲只不过是满足于“三间房子不漏雨,打开柜子有白米,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生活,总觉得父亲脑子里净是箩筐扁担、锄头铁锹的事,没有一点现代人的新思想。却又奈何父亲是一家之主,只能对他言听计从。
几天过后,已经深思熟虑的李老顺向老伴和儿子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咱们家从明天起开始搬家,搬到金龙二叔家去住。搬完之后,我请几个工人师傅过来,把咱家旧房子拆掉。”
老伴和金龙没反对搬家,可不理解李老顺为何要拆除家里的房子?而对此李老顺依旧是缄默不语。
尽管老伴和儿子对拆房子的事有疑问,但母子俩却没有追问。因为这个家从来都是李老顺说了算,他们也早习惯了言听计从的家庭生活。而村里人也对李老顺的举措有着各样的猜疑。有的人说:“李老顺家的房子虽有些破旧,但不至于要拆除啊。”也有人说:“李老顺恐怕要盖更高更大的房子了。”
尽管别人说三道四,李老顺始终不露声色。待家里的房屋全部拆除之后,他才对工人师傅说:“请你们把地基平整过后,全部打成水泥地。”工人师傅大惑不解:“你们这山区里,有这大块平地可不容易,把它打成了水泥地,究竟是为了什么?”
而李老顺的回答只有三个字:“有用处。”
李老顺家房屋拆除了,原来连着他家房前屋后的入户道路和边缘土地都被打成了很大一块水泥地。那时李老顺才对儿子金龙说:“现在你把这块地量好,然后再画出些停车位出来。”
此时,金龙才如梦方醒。知道父亲拆除家里住房,是用来做停车场。
接着李老顺对金龙说:“从明天起,你把拖拉机交给我,也不用再到柑橘园做活了,就专心在这里看管这棵‘摇钱树’吧。等营业执照办下来,专门收停车费。”
金龙有些质疑,问道:“能每天收到停车费吗?”
“咋不能呢?你没见赶集时车辆都无停车点了。照此下去,政府部门肯定不允许随意在公路上乱停车辆。”李老顺满怀信心地回答。
果然,自打李老顺家建起了停车场不久,政府部门下发了不允许在乡村公路主道上随意停放车辆的规定,每天开车到松坡村的司机,便把车停放到金龙停车场内,这样的光景延续下来,李老顺一家的收入比村里开门店的人家多多了。
第二年,李老顺的儿子娶了媳妇,金龙停车场便改由他老伴和儿媳看管,他和儿子则主要看管柑橘园。几年过去了,金龙停车场的生意一直很好,他们家的柑橘也获得了丰收。从此,李老顺一家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户。打这以后金龙改变了以往对父亲的看法,他对父亲更加敬佩。而村里人也都说:“还是李老顺会算,看来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种好‘摇钱树’……”
CopyRight:迪庆日报社
所有内容为迪庆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滇ICP备0900092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