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克宗古城街巷的由来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5-05 17:19:57

独克宗古城的路修得弯弯曲曲的,虽然一个显见的好处是让高原直直的、猎猎的风有了一个缓冲,吹进古城就不那么凛冽了,但仅于此,理由似乎并不充分。有人发现,古城布局与香巴拉王国的坛城图竟惊人相似!也许是独克宗古城的先人竟然将梦中的王国写意进了古城,要让子子孙孙铭记并遵循一个理想。

建国以后出生的年龄最大的那一拨人,从一出生起,就只以三条街来称呼独克宗整个古城的某个方位:金龙街、北门街、仓房街。简洁,但模糊。好在当地人懂得,并在实际运用中自然地将其补充完整了。好在建国以来进入这座古城的外地人不多(解放初期和最近几年除外),对当地人来说,用三条街来区别古城不同地点的做法,其实是自然地结合了古城的生活经验,有很多默契在里面,也就没有什么不方便。

但是现在却忽然感到,古城的千年历史文化似乎被三条街的称谓遮掩了许多。名称是汉语,可以说这个称谓仅是民国以来才有的。随着对藏语旧地名的解读,历史的一些本来面目也就隐隐地凸现出来了。

明清之际,全镇中称为“论”的街道有三条:峡博论、峡若论、峡角论。

峡博论,藏语的意思是石山根的街道。确实,这条街道顺着山岩南北向展开。至今,走在这条街上,我眼中看到的仍然是曾经的繁荣。一百多米的街道上共有11户人家,也就是说每户占的街面沿线只有11米左右。当然我们的街道在内地的城镇中是常见的,这样的街如果没有宽广无边的原野来映衬,也就很难感受到“黄金宝地、寸土寸金”的味道。

这条街的房屋也别有特色,几乎所有人家都尽量把做买卖的窗口开得大一些,所以当地人把这种房子叫做铺子房。这条街商家的门脸也开得较大,一般都是两合门,这也是有讲究的,反应的是这个商业城镇半农半牧的文明背景。开商铺的人家都要养上一两头奶牛,房屋里还要有牛厩,于是房屋的格局是前店后楼,后楼下层就是关牛关马的地方。关牛是因为自身的生活需要,这里的人们离不开酥油茶,而且养奶牛的成本又是极低的,只要一赶出城,遍地都有牛的饲料。关马,则是满足马帮借宿的需要。

峡若论,藏语意思是岩石过去的街道。这又是一条极具特色的街道,据老人说,这条街汉语中又叫“猪市街”,是买卖活猪和猪肉的专营街道。在青藏高原上,这条猪市街的历史也有三百年了。到了后来,这条专营猪市的街道衰落了,但是又多了一些烤酒的,烤酒的人家又养了许多猪,猪粪味加上烤酒的气味,使夏天的日子里蝇蚊蒸蒸,于是又得了一个谐称“猪屎街”。

峡角论,藏语意思是岩下山窝上的街。到民国末年,这条街上商铺也有数家,但是给后来人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满街的卖藏鞋、做藏鞋的人家,用当地人的话叫做皮匠。到了本世纪80年代,那些小青年把这条街称做“皮匠街。”据说当年有人因这条街上住的皮匠多,这些皮匠又以丽江籍的多,作过一副对联:“丽江桃子盛,束河李成林”。这副对联中的谐音修辞手法,却又只有当地人最会意。从字面看,对联的意义十分直白浅易,但作者却巧妙地把住在这条街上的两个皮匠,即陶子圣、李成本的籍贯介绍了出来。

在这座古城里,有许多叫“浪”的街道。浪,藏语意思是路。比如衮巴浪、池溺浪等等。

很多路以通向重要建筑或设施的方向来命名,如衮巴浪,藏语的意思是通向松赞林寺的大道。过去,在这条街上有很多手艺人,其中银匠特别著名。现在这条街是进入古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沿街有很多酒吧和陈列藏区特产的铺面,其中最有特色的民居“阿布老屋”也在这条街上。

池溺浪,藏语的意思是通往水井的路。历史上全城只有这眼水井,大家都要到这口井边来取水喝。每天早晚,背水的人络绎不绝,成为一道风景。清光绪年间,在镇上任义学教员的张翼夔写过一首竹枝词,将当时所见写得极耐人看:“一池清浅净无尘,取水争来小妇人。脱去红靴防路滑,阿郎麽笑脚皮皴。”

只是近年来取地下水太多,这眼千年未涸的水井不冒水了,这道风景也就消逝了,古城本地人就遇到了一个也可以解得开的结:当地风俗,老人去世时要由嫡亲儿子或孙子亲自用一个大碗捧来一碗井水,入敛时用这碗井水给老人洗过脸,老人才会安心离去。现在井里无水,便用自来水代替。

有关这眼井水,每年还有一个非常时刻,就是大年三十的后半夜。当第一声公鸡打鸣以后,每一家都会有一个人出门背水,这叫抢头水,意味着对来年的幸福憧憬。这背水要从这眼井里取来才好,当地人还把对这眼井的珍爱之情转在了路的命名上。

促浪,藏语的意思是赶牛去往草场的路,体现了这座古城与其他城镇生活大不一样的地方。由于几乎每一户居民都养有奶牛,夏天的早上,会有大家共同雇佣的牧工将奶牛集合起来,从这条路赶往牧场去放牧。这段路从四方街开始,到小西门结束。

佳浪和东浪,藏语里是众人走的大路的意思。佳浪从南门开始接水井路。佳浪,在藏语中还有通往内地的大道之意,这是历史上从独克宗古城进入丽江方向的惟一大道。到了民国时候,要给这个方向的街道起名,人们就用了“佳浪”这个藏语的近似音“金龙街”作为名称,这个读音在当地人听来有一种历史的感觉,在懂汉语的人听来,又极其富贵。

而东浪则是南门出城往东约五百米这一段城外的大道,可以说是佳浪的延伸线。东浪,藏语的意思是送“东”的大路。“东”在藏语中既有数字“千”的意思,还是神灵的含义。一直到了建国初期,古城人在每一年的秋收结束后举行送“东”仪式。他们祭祀的神是千千万万在秋收时割断的庄稼和山野植物。在当地藏族看来,地里长的青稞、小麦、荞麦、满山遍野的野草都是珍贵的生命,但人们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割断它们。因此,要举行法事活动来祭祀并安慰它们。既然“东”是一种神灵,就要请出来,又要送出去。送“东”神的路就叫做了东浪。

萨格浪,藏语的意思是白土上的大路。这是以地点的特征来命名的街道名称。这段路在龟山西北侧,即世界上最大的胜利幢的下面,正对着藏公堂的那条路。

朵古朔与朵古觉,这是指一些以名胜为坐标,按方位命名的街道。朵古,藏语有两种解释,一是石门;另一种解释是新近得出的,指著名嘛呢石堆,这是青海著名学者江永次称活佛在研究藏文经书时发现的。据经书记载,这座古城里有一处著名的嘛呢堆。以之为坐标,对它的左右地点进行命名也是说得过去的。当然石门的说法也有根据,因为所说的地方,清初曾经是军营,许多老人认为军营应该有一道石门。

朵古觉,藏语的意思是石门后方的街道。也就是“牛棚酒吧”附近一带。附近还有一座土司府,有人已经将它开辟为客栈。

朵古朔,藏语的意思是下方的街道,这一带又被称为仓房街。清中叶,云南总督要求中甸地方加大对长平仓、义仓的建设力度,于是这一带就建起了许多粮仓。在清末云南回民领袖杜文秀的义军撤到中甸县城时,据城与清兵作战战败,清兵放火烧城,全部粮仓都毁之一炬。后来,粮仓虽然没有了,历史上曾有过的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在这段路上,最值得介绍的是有白塔的地点,典型的藏式民居在这里叠嶂而上,而白塔附近的路口因为便于观望胜利幢而为人青睐。

池浪朔、池浪冈,藏语的意思之一是上下两条取水的大道,这座古城只有一眼水井,所以有两条横街通向水井。意思之二是上下两条排水的通道。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呢?因为这个依山势而建的古城,地势有较大的起伏,所以出现上下两条横的排水道。

峡豁浪,藏语的意思是山洞下面的大路。前面介绍的都是南北向的大路以及街市,所以这条位置在龟山南面的、东西向的道路串起了古城南部的所有街市,全城通畅的路网也就贯通了。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