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克宗古城:让心灵飞翔的人间净土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6-10 11:42:20

藏族饮食精髓

独克宗古城,处处有矛盾,而它,就在重重的矛盾中自得其乐地展现着醉人的万种风情。

逛着,逛着,来到一户藏族人家的门口。客人川流不息,珍馐美味香气扑鼻,原来屋主正为他年仅16的儿子订亲,看到我们在门外好奇张望,热情万分地延请入屋,二话不说便捧上大碗的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的饮食精髓,他们将牦牛油脂做成圆圆大大的奶酪,堆放在家,有客上门时,便用小刀削一小块牦牛奶酪,放进木桶里,加入砣茶,注入热水,用力舂碎,再放入花生末、芝麻末、核桃末,以鲜奶拌和。

高原气候酷寒,常饮酥油茶可以御寒。原以为它腥臭难当,没有想到香浓醇厚,可口之极。毫不客气,连喝三碗。喝下以后,才发现这茶粗犷得近乎粗野,它在体内“还原”为牦牛,横冲直撞,撞出了一身热气,冒汗如雨,终于明白了藏民为何视之为瑰宝。

长寿有秘诀

我注意到屋内坐了一堆老人,大碗喝茶,大块吃肉,大声讲话大声笑,笑声直震屋宇。杜滨问我:“你知道他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吗?”我耸耸肩。杜滨说,香格里拉温煦的阳光是他们的营养,高原毫无污染的泉水是他们的维他命,古城无压力的生活是他们的大补丸。

笑问杜滨是否会扎根于此以庆祝他的百岁大寿,他坦白地说:“目前一切都好,可是,看形势的发展,这儿也许不是我生命最后的落足点。古城天生丽质难自弃,或早或迟会引来如潮游客。一旦这儿被旅游业污染,便是我另觅桃源的时候了。”

啊,杜滨是一只鸟,他只听命于他的心。哪儿的天空够蓝够洁净,他就朝哪儿飞去。我很庆幸,在独克宗古城的天空够蓝够洁净的现在,开开心心地做了一回它的过客。现年40岁的杜滨,诞生于成都,体内的音乐细胞使他多年以来都在军乐团担任演奏的工作,后改行,任职于公安局交警部队,业余为学生上音乐课。

兴趣与事业结合

2003年,他为了搜集民间藏族小调而来到了藏族聚居的独克宗古城,一接触,便难以遏制地爱上了这地方,他神采飞扬地说:

“我一直在寻找一块可以让心灵飞翔的地方,一个可以让我把生活的感悟与启示安静地转化为音符的人间净土。来到了这里,看到辽阔蓝天底下的断垣残壁,看到石板路上那一幢幢沾满岁月尘埃的房屋,我的心,立刻便找到了停驻的地方。走在路上,那种没有压力,没有恐慌的悠闲与恬静,很深很深地触动了我。记得当时我站在一道小溪旁,看纯朴的藏族妇女蹲着洗衣,只听到溪水的潺潺,听不到尘嚣的喧哗,就在那一刻,我决定放弃城市那种呆板而又压抑,虚伪而又浮躁的生活,来这里开拓一片新天地。”

他将兴趣与事业相结合,开设了“阿纳作坊”音乐酒廊,刻意营造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气氛,让喜欢音乐的朋友以此当作聚会的沙龙。他接待的,是那些喜欢高素质精神生活的顾客。偶尔有些言谈粗俗的酒客,在三杯下肚之后,要求他吹奏萨克斯管,他总推说乐器坏了,无法演奏。他说:“音乐,只能为知音演奏!”

藏族待人以诚

汉族跻身于藏族聚居的地方做生意,会因竞争而受排挤吗?

杜滨表示:藏族待人以诚,绝不排外。路上相遇,不论认识与否,都会互打招呼,彼此就像是大家庭里的成员。

“藏族和汉族,性格各有特色。”杜滨深思熟虑地说:“藏族虔诚而又淳朴,讲究精神生活,惯于以宗教来消弭思想的污垢,有很好的生活哲学。汉族勤奋而又精明,容易接受新科技、新思想,有很强的经营理念。两族共处,正好取长补短,相互裨益。”

一则温馨往事

与藏族毗邻而居的杜滨,忆述了一则温馨的往事。

暑假时,他让邻居尚在求学中的女儿到“阿纳作坊”打工以赚取外快,可是,那名少女什么都不会,第一天便摔破了许多酒杯,他不以为意,继续留她做了一个多月,付了六百元的工资。过了不久的某个清晨,邻居前来敲门,赤着一双龟裂的大脚,佝偻着腰,抱着一个大大的竹篓子,毕恭毕敬地对他说:“给您!”竹篓里面,满满地装着她从山上采来的野菌,数量之多,足足够他吃上一整年!

知恩感报的藏族,最恨别人虚伪诈骗。所以,和他们进行交易,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比如说,做买卖时,藏族开价一千而你还价八百,藏族首肯后,你又反悔而削价至五百,藏族兄弟们会不屑与你做生意。

藏族直肠直肚的性格,也反映在音乐上,形成了某些特质,乐曲的内容,就有许多是直抒胸臆的。杜滨细腻地分析着说:藏族音乐,曲调优美,旋律很强,具有像淙淙流水般连贯不断的特色。

说着,他拿起了萨克斯管,吹奏了一阕以母爱为主题的藏族歌曲《思念》,母亲长年不断的辛劳与终生不辍的关怀,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感激,如今流浪在外,无能回报,只能遥遥地寄上深深的祝福。

在那饱含情感的乐声里,我清楚地听到了孟郊的声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听着听着,眼眶全湿。大家谈得投机,约好次日再见。 (来源:西祠胡同)

责任编辑:鲍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