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古城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4-22 15:14:23

独克宗古城夜景

  唐朝末期,朗达摩因消灭佛教、再弘苯教"事件被刺杀后,吐蕃王朝分崩离析。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带着蒙古大军南征大理国,兵分三路,元大将兀良合台率西路军经过中甸(在当时的名字叫旦当),腰胯革囊横渡金沙江。1293年,元朝将迪庆划做宣政院直辖地,自此迪庆归入中原的版图。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于1493年入侵藏区,在迪庆按照他的想法,建起了香各瓦寨和年玉瓦寨两个寨子,改此地地名为纳西语的忠甸,意为酋长居住的地方,并且在游牧地区发展了农业。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在中甸的历史上是个重要的年代,应达赖喇嘛的请求,云贵总督范承勋奏请于中甸互市,获得清王朝批准,为茶马互市的重要地点,于是至此已有千年历史的古城再次繁荣起来。
  1911年,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但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反而使中国人民陷入另外一种水深火热之中,军权割据、兵棼连年、土匪猖獗,连续的烧杀抢掠,使古城的生命力陷入了最低落的境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战斗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展开,茶马古道发挥重要作用,从印度、尼泊尔等地运进内地了大量的紧缺物资,使古城重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特殊的原因而繁荣起来。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由贺龙将军率领经过迪庆。1950年,迪庆各地相继解放。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始有了迪庆的地名,这是由自治州第一任州长松谋活佛起的名字,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
  历史如同流水一般的流淌了几千年,使古城和茶马古道都一样的沧桑、悠远、古朴。茶马古道这四个字,一经入眼,便给人以隐隐烟尘、淡涩茶香的感觉,仿佛看见披红挂彩的马匹和剽悍的赶马汉子由一条马道走来,耳畔闻得马蹄叩击凸凹不平的青石板路面所发出的清脆悦耳的挞挞声。解放以后,藏区修通了公路,冒烟的汽车用飞速旋转的四轮代替了行程悠悠的马帮,从此,马帮成为一个过去时代的代名词被尘封入历史,成为怀古的一个部分。
  建塘是茶马古道由汉地进入藏区的第一站,周善莆老先生曾经说:在金沙江的这边是人的住地,过了金沙江就是神的住地了。马帮里的马匹和马锅头、马脚子到了建塘古城,要在这里逗留修整几天,给马喂饱草,喂足水,让膘多肥一些。钉好马掌,让马的脚力更硬扎一些。赶马的汉子们在温暖的土掌房里喝了好多碗的酥油茶,去皮匠坡的铺子里买了新的马靴和马鞍的褡袢,再买一些沿途要用的日常用品,添置一些有好市场的货物。当然少不了还给野店温柔香艳的女子购一个银制的手镯,或是一盒胭脂,她们是赶马汉子的萍水相逢的亲情。在所有的温存之后,在一个白霜覆地的凌晨,他们要在一声长长的吆喝里踏上吉凶未卜的漫漫路途。君此去经年,何时复归啊?她站在朱红的大门格子里,穿着粉红翠绿相间的衣裙,一只脚站在门槛外面,一只脚在里面,目送那个在她生命里留下印记的男人,头也不回的走远了。一年的花开了,一年的花又谢了,如果还可以相见,已经是明年的事情了。汉子问他的马儿:我的马儿啊,我们是否可以平安的到达目的?我的女人留在背后了,我的身上还有她最后的咸湿温润的泪水,可是,我知道,她永远都不会为我守住一世的坚贞。我的马儿啊,我的好兄弟,是你和我一起,在这个挥泪而别的清晨,大步的离开了火塘里冒着火烟的房间。一个血性的汉子应该勇敢的面对属于自己的命运!"
  日子像风一样的流转,一年又一年的轮回,如同茫茫的转经路没有尽头;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此生息繁衍,一个又一个不同朝代的马帮来了又走了。那曾经踏过无数足印的青石板路,还是一直在大地上继续延伸,一直响着男人一次又一次离家的脚步声,伴着清脆的马蹄声。女人在送走男人后,背了一桶水回家。古屋沧桑,日日升起柴火的青烟。已经年迈的老人们在屋外的青石板路上,边走边喃喃的念着佛语,手里摇着澄亮亮的转经筒。不谙世事的鸡鸭猪狗在路上撒蹄欢腾,它们永远也想不透人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于是它们也体验不到作为人的一切欢乐与哀伤的体验。

责任编辑:赵德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