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真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有三点印象特别深刻。
赵家河的社教工作初显习近平才华。能去搞路线教育就不是一般的知青,对所在队的工作有了话语权,对这个大队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了影响。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以身作则,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榜样,产生了巨大的力量。青年习近平在赵家河蹲点搞路线教育时间并不算长,只有八个多月,但业绩非常突出,凸显了他非同一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充分展示了他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工作精神。他不仅负责文件宣讲、大队领导班子的整顿和生产队干部的配备等行政工作,还和群众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他坚持与农民一起修梯田、打土坝、植树造林……赵家河上年纪的农民聊天时说,习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说闲话、纳鞋底,基本上没有人听。每次开会,都是乱哄哄地开始,稀里糊涂地结束。唯独习近平主持开会,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并积极参与讨论。
当地的老百姓说:“近平同志不说空话、不说大话。他说的,都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他做的,都是我们想做的贴身事。所以,我们都愿意听他讲话。”也就是说,从青年时代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注重群众路线,这和之后他的从政生涯和执政生涯总是倡导的群众路线,是严格吻合的。
插队期间一边劳动一边拼命读书。青年时的习近平几乎视读书如吃饭、饮水一样必不可少,干农活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在田间地头休息,男人们或聚在一起抽旱烟,或去山洼里砍柴禾、拔猪草。女人们抽空儿纳鞋底、做针线。习近平总是利用这些零碎时间埋头读书。他在山上放羊,把羊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就坐在地畔上读书。每天晚上,他都要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
在所有知青中,读书最多的就是他。每次到延川县城来,他总是背着鼓鼓囊囊的一挎包书。他随时随地都在想尽办法找书、看书。他的读书面非常广,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哲学的、文学的、自然科学的……尤其是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他涉猎的最多。
在插队期间,面对特殊历史时期的苦难和磨砺,习近平没有抵触,也没有怨言,而是迎难而上,努力奋进。他在插队期间刻苦读书,充实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又通过身体力行的劳动,担任村干部,带领乡亲们改变村庄的面貌。这样的插队经历,使习近平在知识上有了充分储备,实践上有了丰富经验。”
《孟子》里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的,没有“独善其身”,又怎能“兼济天下?”
带领群众克服困难建设沼气池。1974年1月18日,《人民日报》介绍四川推广利用沼气的报道,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夜里,北京插队知识青年、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小油灯下,仔细地阅读着这篇报道,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入睡。心想:我们这个交通不便、少煤缺柴、尚未通电的山区,也能像四川一样利用沼气煮饭、照明该有多好呀!他步行五十多里山路来到延川县城,把自己想到四川学习制取沼气的事告诉了北京支延干部、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张之森同志,老张呵呵一笑:“小习,咱们都谋到一条路上了!”
在建设沼气池过程中,习近平既是指挥员,又是技术员,遇到的困难都由他来解决。在那个年代,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精度都和现在有很大的差距。新建的沼气池因为有裂缝,沼水从裂缝渗入地下,就不能和粪便等原料产生化学反应,也就无法产生沼气。为了维修沼气池,习近平带领几个青年,把沼气池里面的水、粪便全部挖出来。然后下到沼气池里,打着手电筒找裂缝,用水把裂缝冲洗干净,再用水泥仔细地修补。在炎热的夏天,沼气池里臭不可闻、一片漆黑,憋得人喘不过气来。
1974年7月中旬,沼气池顺利点火,梁家河亮起了陕北高原的第一盏沼气灯,一举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
习近平建成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在延川县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革命。延川县革委会在梁家河召开“沼气现场会”。8月16日,延川县委在第8期《延川情况》上,通报表彰了习近平和他所领导的梁家河大队党支部。
习近平克服重重困难带领村民修建沼气池,或许就这件事本身来说,只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小小的历练。但就这件事产生的后续效应来看,对当时整个陕西省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一定不要轻视工作中的那些小事。做大事的人,都是从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件小事中成长起来的,而人的情操也是从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培养起来的。当时的习近平,修建这个沼气池,他心中所想的或许是为梁家河的老百姓带来温暖和光明,不再让婆姨女子为了烧柴煮饭熬煎。这种精神,在他后来担任各级领导的施政实践中不断升华,最终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情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要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学读书。
自觉学!读书贵在自觉,自觉主动地学,掌握丰富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勤思考!勤思考是打开智慧的钥匙。所谓“偶然的机遇”,只是给那些主动学习积累、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善运用!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将自己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好、引导好他们。
学吃苦!学青年习近平面对苦难时的人生态度和英雄行为,学吃苦的精神和境界。
梁家河,苦不苦?苦!跳蚤关、劳动关、饮食关、思想关都很苦,青年习近平都克服了,特别能吃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应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习总书记在知青岁月中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今时今日的我们,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我们应该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在奋进中创造“遍地桃李,霞染天际”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