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历史与急需拯救的文化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6-22 11:54:08

————生活在维登乡的那玛人

  清乾隆年间,余庆远所撰的《维西见闻纪》将那玛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收录于书中,将那玛人作出了如下描述:“那马,浪沧(澜沧江沿线)、弓笼(今维西县攀天阁乡工农村)皆有之。地界兰州(今怒江州兰坪县),民家(白族)流入,已莫能考其时代,亦多不能记其姓氏。么些(纳西族)谓之‘那马’,遂以‘那马’名之。语言实与民家无异,男女衣服之饰杂用古宗、么些之制,而受制于么些头人、土官。”并对那玛人的婚丧嫁娶等习俗作了记载。同时代的《丽江府志略》将那玛人称之为“剌毛”,记述为“剌毛,居澜沧江边,喜近水。性如么些。戴白帽,穿白衣。自言:武侯南征,不杀剌毛一人。闻其没,遥为服孝,遂沿成俗。织麻布,种田地,以供食、赋。”而成书于民国年间的《维西县志稿·氏族》则有“我邑种族,考旧志,以么些、古宗、喇妈(即那玛)、龙巴、喇嘛、栗粟、怒子等为八种。喇妈、龙巴、栗粟三种散居河边、江边、山头。”的记述性文字。由于那玛人长期散居在边远偏僻的澜沧江沿岸地区,交通不便,加之缺乏本民族文字,有关那玛人的史料极少,给研究那玛文化带来了诸多困难。

  作为白族支系的那玛人,他们自称“八自”、“八妞”,“八”是“白”,“自”是男,“妞”是女,也就是白族男女的意思。那玛人大多居住在澜沧江两岸沿江一线,有的虽然居住在半山区,但海拔不高,适合稻谷、玉米种植。

  维西县维登乡是那玛人较为集中的区域。维登本地居民有本地人和客家人之分,本地人指的是那玛人,客家人为其他民族。维登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都以那玛人为主。

  一、 从维登乡的旧地名说起

  解放前维登附近的村寨都是那玛名,维登周围的山箐沟壑也都是那玛名。维登乡的那玛地名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以地形地貌取名。如维登叫“万登”,“万”是圆,“登”是小平地,“万登”就是圆圆的小平地的意思;富川叫“姑撞”,即“崩塌的小山头”。富川村一面为临江的悬崖,一面呈斜坡状,村子就建在犹如山体垮塌形成的平地上;妥洛是那玛语“同糯”的变音。在那玛语中,“同”意为两种物体相互交融之意,“糯”为龙,那玛人认为龙是水的化身,“同糯”可理解为江河汇聚的地方。事实上,妥洛村前临澜沧江,左倚妥洛河,地处江河交汇之地。二是以人们从事的活动取名。如“昂羊登”为“抽烟小平地”,意思是当地的那玛居民到山上劳作返回时抽一锅旱烟略作小憩的地方;“肖亨尼登”即“杀天牛处”,“天牛”是当地祭天时贡献给天神的牛,也就是举行祭天活动时专门在这里宰杀牛。类似的地名在维登比比皆是,如“拉登”(有栎树的小坪子)、“念子志”(飞禽走兽饮水的地方)、“白亚功”(白杨树生长的山洼)、“岔阿志”(石崖背后的山)、“丙子志”(狍子出没的地方)等等。

  二、急需拯救的那玛传统文化

  那玛传统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玛文化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独特的服饰:“喜鹊花”

  那玛人传统服饰为老年妇女头顶套头,上身穿坎肩内着长衫,腰系围腰,下身着长裙,大耳环,银排扣,脚蹬花鞋有绑腿;老年男性头戴青色头帕,身着粉蓝长衫,下身着宽脚裤;青年女子头顶天蓝色或白色头巾,身着白衫子,深黑或红色坎肩,腰系大红腰带及黑色或青色围腰,下身穿蓝色或黑色裤子,青年女子的这一打扮俗称“喜鹊花”;青年男子头戴蓝头帕,身着白衬衫,宽脚裤。那玛人的服饰在不同的区域略有不同,但大体上相类似。

  神秘的宗教:“天牛”与祭“腊他”

  那玛人在宗教信仰方面受到汉族的影响较大。清朝嘉庆年间以后,维登相继建立了很多寺庙,较为有名的有关圣庙、娘娘庙、山神庙等,庙内供奉有观音、关云长、财神、灶君、三皇五帝等,这些庙宇均为汉式建筑,气势宏伟,技艺精湛,庙宇前还建有戏台,造型别致。同时,在现在的维登乡维登村共新村民小组还有寺庙田产叫“香火田”。每逢各种民族节日,寺庙香火旺盛,前来敬香的信徒络绎不绝。那玛人还崇拜自然神,凡遇事即祈求神灵保佑。如维登村后建有五谷庙,每当栽种完毕,村民们便自备香火和食品,全村杀一头猪,共同祭奠五谷神,祈求五谷丰登。同时,择吉日全村齐聚在地势较高的山头举行祭天仪式,祈求上苍保佑村民人畜安宁。另外,如果久旱不雨或庄稼遭受严重虫灾,村里就要祭“腊他”,有的地方叫祭“白他”。祭祀活动除了准备香火及食品外,要由两名男青年攀爬上一棵分枝为两杈的栎树(神树),各占一枝,一人学布谷鸟叫,另一人学阳雀叫,意为村民在布谷鸟和阳雀的催促下完成了栽种,但由于天旱或虫灾眼看没有收成了,所以祈求“腊他”神保佑。

  歌声中的婚礼

  那玛人的婚姻既由父母主张,同时也征求儿女意愿。当父母儿女都同意了,男方就要聘请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共同商议迎娶的日子。婚礼当天,男女双方要郑重地邀请媒人参与迎亲,前往迎亲的媒人家庭要和睦、顺利,不请丧偶者为媒。同时,媒人要会对歌,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迎亲任务。女方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前就把大门关好,没有大门的人家要采取一些临时措施,在门口设置障碍。迎亲队伍抵达时,不能直接进入院中,先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在门口对歌,女方对输后才将男方请进院中休息。

  那玛人的歌谣:“开意”

  那玛人把唱歌叫“开意”,一般分为“算开意”、“答开意”、“讲开意”、“意开意”等几种,内容有悼念故去的亲人、表现劳动场景以及青年男女之间互诉衷肠的情歌。“开意”的曲调较为单一,大多数歌词属即兴创作。

  古老的舞蹈:“巴业蹈”与“咱思舞”

  那玛人的民间舞蹈有很多种类,但现在大多已失传,仅有极少数地区流传有悼念亡人的舞蹈“巴业蹈”。其实,历史上那玛人的民间舞蹈除了“巴业蹈”外,还有送殡时跳的送山舞,表现青年男女两情相悦的三弦舞,描绘失恋男人失魂落魄心态的“咱思舞”,此外还有欢乐的劳动舞。那玛人的民间舞蹈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奇葩,应该及时加以发掘和整理,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