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样的尼汝藏族民居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06 15:13:16

尼汝农区民居

  尼汝藏族传统民居多姿多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民居作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不仅表现出尼汝藏民的生活空间,而且表现出尼汝藏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与这种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同时,它以其独特的个性直观地表现出尼汝藏族民居文化的魅力。

  尼汝藏族民居形式既有农区的固定式的上栋下宇型的平顶房,又有牧区的移动式的帐篷;还有古老的穴居、风篱。其民居形式和结构因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表现出多样性的民居特色。

  从民居的历史演变发展角度可分为:穴居、风篱、帐篷、干栏型木楞房和上栋下宇型平顶房。从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方式可分为:农区民居(平顶房)和牧区民居(风篱、帐篷、木房)。从建筑用材的不同角度可分为:风篱、帐篷、木楞房、石砌平顶房和土夯平顶房。

  穴居,被人类学和民俗学界定为人类最早的一种居住形式,在尼汝不管是农区,还是牧区至今还能见得到穴居的历史遗迹,而且有的穴居从古沿用至今。据传,古时的尼汝人利用天然的山洞、岩洞、树洞作为居住场所,生息、御寒、防止野兽的侵袭。用石头或木头垒于洞口作为进出之门,洞中设火塘于中央,环火塘盘膝而坐,夜间围火塘而眠,别有情趣。

  风篱也是一种容易建造、容易取材、容易移动、结构简单的古老居住形式。风篱这种居住形式在尼汝牧场至今仍沿用。竖两根简易的带叉柱子,搭一根横杆,横杆两边搭盖圆木解块板,构成等腰三角形的屋形,两头通口,一头用树枝隔拦挡风,一头作门口通道,中设火塘,两边铺木块或树叶,白日盘地而坐,夜间席地而眠,以作居所。在尼汝藏语里,这种风篱被称为“刮座邛”,其义为用圆木解块板竖起来的房子。从地名学角度看,在尼汝地名里有许多以这种风篱来命名的古地名。比如,风篱建在箐头里的被命名为“刮座配”;又如,风篱建在山后的被叫为“刮座骄”。从这一地名现象也印证了尼汝藏民古时就以风篱为居室。

  人类学和民俗学界定,帐篷是一种比原始风篱更进一步的古老居住形式。在尼汝帐篷多用于游牧、马帮运输和狩猎活动之中,以布料帐篷和牦牛毯帐篷为主,而现在流行于尼汝的帐篷有别于其他藏区帐篷,在制作上简单,在携带上方便,易搭易拆,方便使用。在历史上,尼汝藏民以逐水草而迁居的游牧生产方式决定了使用帐篷,但现在由于历史的演变发展,帐篷在牧场上很少用于人居,多用于小牛圈和羊圈,而牧民多居住在固定的木楞房里。

尼汝石木结构的木楞房

  干栏型木楞房也是一种古老的居住形式,一直传承至今。在尼汝常见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纯木结构的木楞房,一种是石木结构的木楞房。纯木结构的木楞房多用于牧区,一般为落地式的一层长方形平房,多用圆木重叠垛成为墙壁,人字型屋面,屋顶覆盖木板,屋内四周顺墙壁设置放物平台,中央设火塘,两边坐人并睡眠。而石木结构的木楞房多分布在农区,一般为两层平房,一层由石砌为墙,用来养牲畜和积肥料,二层用圆木重叠垛成墙,有的四角立大柱,圆木重叠穿斗于柱间,中央设火塘,作为人居。屋顶结构与一层纯木结构的木楞房相同,人字型两流式屋面。

  上栋下宇型平顶房是尼汝的主要居住形式,仅流行于农区,一般为两层人字型两流式平顶房,以土木结构和石木结构为主,以夯土或砌石为墙,夯土的以砌石为墙基,一般在墙基上夯十二板墙为封顶,墙体下宽上窄,内直外倾向上逐渐收尾,墙体外多刷白色。三面夯土或砌石为墙,正前方留作通道走廊,二层前檐双层斗拱,兽吻雕梁,色彩协调,风格别致,极富地域性民族特色。房屋以柱子为单位,有16柱、25柱不等,这与家庭的大小和经济条件所决定。不管是富裕人家的房子,还是普通家庭的住房都有竖粗中柱的习惯,有的家庭的中柱粗得连两人合抱也围不过来。在山上选择中柱材料时,特别注意树子的形状、年龄、长势,多以选择树杆粗壮、树叶茂密、树果丰硕的为中柱。尼汝人认为,中柱的粗细可以评定房子的牢固和气魄,还可以展示出房主的贫富程度。房屋构造竖木为柱,连柱架梁,梁上搭檩,顺檩搭椽,椽上铺木片,加黄泥夯实为平顶。在平顶加人字型两流式木板屋面,用白石头压木板,由于尼汝雨量较多,用两面坡加大排水速度,以防雨水进入屋内。用木地板分隔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畜。窗户、门楣为木制,做工精细,尤其是窗户的制作十分讲究,窗户多为长方形,高宽比例较为严格,下宽上窄,窗口内窄外宽的向外展开,窗框内边雕刻吉祥图案,外边刷黑漆。黑色窗口镶嵌在白色墙体中十分醒目。多为一家一院,院坝比较宽阔,围墙较高。院坝多作饲养牲畜,积蓄肥料,堆积柴薪,妇女纺织,男人作坊。院坝的大门别具风格,由门框、门楣、斗拱组成,多为两扇开放,门框雕刻绘彩,门楣前檐双层或多层斗拱,绘画色彩协调。大门上绘画的虎牛对峙图尤为独特,尼汝人把老虎和牦牛当作家庭的守护神,家家户户在大门的斗拱上方画虎牛对峙图,以示把守着大门,一切鬼怪邪恶搁置门外。因为,尼汝人认为老虎和牦牛是两种不同科同类的动物,既可以相互监督,又可以互不侵犯的和谐相处,把守着大门,抵制一切鬼怪邪恶扰乱家庭。

  二层作为活动的主要场所,从院坝上楼梯到二层过走廊进门,按顺时针方向在屋内绕一圈出门,二层依次为走廊、过渡间、中堂间、存放间、收藏间、经堂间、仓库间和晒阳台。用木版隔整房间,每个房间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经堂间在藏族的居室结构中占重要组织部分,但在尼汝的居室结构中根据家庭的情况所决定,一般修经堂间的不多见。

  不管是大型房还是小型房都是中堂间最大,由两楹四间组成,以中柱为中心,十分注重对中柱的华丽装饰。中堂间是烧香祭神、烧火煮饭、饮食起居、招待客人、公众议事、举办红白喜事的重要活动场所。中堂间的四周装饰和布置十分讲究。从过渡间进入中堂间,左侧是精雕细刻的橱柜和神龛,正前方是绘有吉祥八宝图为主的福泽墙壁,右边下方是雕刻精美、装饰华丽的水缸亭,右边上方是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

尼汝牧区民居

  火塘设于中堂间,分设主火塘和次火塘。火塘是家庭活动的中心,饮食起居都离不开它。过去用三个耐烧的石头立成三角架烧火煮饭,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用圆形铁三角架所取代。在尼汝还保存着按年幼长老、男女辈分依次围坐四周的传统习俗,一般女长辈、女主人和妇女多坐在火塘的左边,男长辈、男主人和男性客人就坐于火塘正上方,家庭其他成员坐在火塘的下方或右边。环火塘而眠也是尼汝今还保存的一种古俗。

  尼汝藏房的建设中除了墙体上刷白外,还用白石头压住屋顶房板,以防刮风下雨将屋顶的木板刮走,同时在火塘的下面装白色马牙石,以确保火塘温暖,并以防失火,这些都体现出藏族白色崇拜的文化内涵。

  仓库间是独具特色的纯木结构的木楞房。尼汝藏语称“蚌旺”,意为仓库。仓库间多镶嵌于房墙之中,也有独立式的悬架在院墙之上。粮食和酥油多储藏于其中,还有吉祥聚宝斗设置于仓库间,祈愿家庭人丁兴旺、六畜旺盛、五谷丰登。

  尼汝是宗教盛传的地方,宗教对民居仪式的影响也不少。在尼汝,建筑房屋从选择地基到最后乔迁入住的每一个环节都重要,期间需要举行多种仪式,主要有择基选址、动土奠基、夯墙封顶、竖柱上梁、乔迁新居等仪式。在举行各种仪式中均要请从事宗教职业活动的“仓巴”来打卦卜算,并到场举行各种仪式,消灾避邪,祈愿一切顺利平安。

  禁忌也是尼汝起居礼俗中长期形成的,并且是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修房建屋方向多数为坐东向西或坐北朝南。

  自从有了火和火塘以来,人类的生食习俗得以质的改变,由此尼汝藏民对火非常敬畏,无论是农区还是牧区、帐篷还是平顶房里,都会把火塘打扫得干干净净,锅碗瓢盆擦得一尘不染,并形成了诸多的习俗和禁忌。禁止鸡毛、牛毛、羊毛、毛发、猪粪、狗屎、抹布等不洁之物沾污火塘,不许从火塘上方跨越而过,不准用脚蹬火塘里的三角架,不许用刀、剑等利器捅火,不许将脏水泼入火塘中。

  尼汝藏民认为,火塘有灶神,不可怠慢,灶神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高扬的焰火会给家庭带来发达与兴旺。(张国华 文图 )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