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 强化措施
我省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提速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07 11:53:46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顺民心、合民意”的文化惠民工程在我省全力推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广大城乡普通百姓。持续发展繁荣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与快速增长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助推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引擎。

  在变农村文化“荒漠”为“绿洲”的道路上,我省以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去年底,中央和省级财政3年累计投入28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11135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5102万元、兴边富民工程8960万元、电影“2131”工程2695万元、边疆解“五难”文化惠民工程1836万元,为全省67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善了硬件设施和配套设备,为91个县配备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流动舞台车等设备,改善了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这“五难”问题。

  全省各州市结合当地特色,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红河州财政部门安排专款用于全州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22个乡镇文化站的建设,同时大力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把优秀影片送到基层、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把民语译配中心译制的5部科教片、2部专题片、6部故事片和“十七大”报告民族语VCD光盘送进哈尼村寨,一年放映近2万场,观众近600万人次,乡镇覆盖率达到100%。大理市通过鼓励农民自办文化、组建农民文化大院、扶持农村文化经营户等一系列措施,将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的实施与扶持“农民文化大院”相结合,安排专项资金45万元,用于“农民文化大院”建设补助,全市在11个乡镇组建了“农民文化大院”,成为集科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平台。曲靖市多措并举、大力推动,当地农村文化户发展到1600多个,从业人员2万多人,年开展活动20余万天(次)。曲靖农村文化户繁荣发展当地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先进经验,在去年举办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经验交流会上进行了交流,该典型还与“丽江群众性广场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等3个典型,被中宣部改革办纳入2008年《文化体制改革典型经验案例选编》。2007年以来,我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本模式,坚持统筹建设、分片实施的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蓬勃开展起来,成为我省新闻出版工作的一大亮点。

  如今,从昆明的官渡古镇到边远的村寨山乡,广大群众都读得到报纸、听得到广播、看得着电视,音像制品、电子图书、数字电视等各式各样的文化载体纷纷走进各族群众生活,极大地丰富了精神生活。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在全省遍地开花、一辆辆电影流动放映车和文化大篷车穿梭于城乡各地,2008年全省农村电影放映普及率达到80%,放映场次超过50万场,在放映机旁享受到喜悦与欢笑的观众超过1亿人次。去年3月至9月,历时半年之久的全省新农村文艺汇演共演出节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22653个,在村、乡镇、县区、州市演出达4678场次。

  参加创作演出的农民和群文战线人员近6万名,观众达1000多万人次。此次活动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把文化“种”进云南乡村大地、“种”进老百姓的心中,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群众、文化发展依靠群众、文化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此外,省博物馆新馆、云南民族艺术中心、云南美术馆、亚广传媒中心、云南艺术家园区等重点文化工程也于去年相继启动,全省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云之南”艺术团慰问演出逐渐成为云南公益性文化的象征性品牌。据统计,我省城乡各地一年举办各种文艺活动约3万场,多姿多彩的群文活动成为最得百姓民心的“文化大礼包”。

  今年初,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这是近10年来我省在农村文化建设和投入力度上最大的一个文件。它从建设规划、组织领导、经费投入、制度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全方位入手,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以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实现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6大工作目标,将全面提速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源:云南日报)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