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稞,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作物,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 name="description">

歌谣中的香格里拉青稞文化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5-11 15:31:48

  

  关于青稞的资料

青稞,英文名hullessbarley,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在青藏高原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距今已有3500年。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坝州、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等地海拔42004500的青藏高寒地区。青稞是西藏四宝之首糌粑的主要原料。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为何不乏百岁老人,这与常食青稞,与青稞突出的医疗保健功能作用是分不开的。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功效

1β一葡聚糖:据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资料介绍,青稞是世界上麦类作物中β一葡聚糖最高的作物,据检测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6.57%,优良品种青稞258.6%,是小麦平均含量的50倍。β-葡聚糖通过减少肠道粘膜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和间接抑制致癌维生物作用来预防结肠癌;通过降血脂和降胆固醇的合成预防心血管疾病:通过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具有提高机体防御能力、调节生理节律的作用。另根据美国科学研究表明,青稞除β—葡聚糖外,青稞还含有一种专门的胆固醇抑制因子,其含量约每公斤100150毫克。

2、膳食纤维:青稞的总疗效纤维含量16%,其中不可溶性疗效纤维9.68%,可溶性疗效纤维6.37%,前者是小麦的8倍,后者是小麦的15倍:一葡聚糖含量6.57%,仅比燕麦低0.1百分点,是小麦的50倍。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

3、支链淀粉:青稞淀粉成分独特,普遍含有7478%的支链淀粉,近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培育的新品种青稞25支链淀粉达到或接近100%。支链淀粉含大量凝胶黏液,加热后呈弱碱性,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对病灶可起到缓解和屏障保护作用。

4、稀有营养成分:每100g青稞面粉中含硫胺素(维生素B10.32mg,核黄素(维生素B20.21mg,尼克酸3.6mg;维生素E0.25mg。这些物质对促进人体健康发育均有积极的作用关系。

5、微量元素: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无机元素钙、磷、铁、铜、锌和微量元素硒等矿物元素。硒是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是该组织目前唯一认定的防癌抗癌元素。

青稞可酿制青稞酒。是藏族人民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炒后磨成面用酥油茶拌着吃,人们也将青稞与豌豆掺合制作糌粑,青稞的营养是比较丰富的,从有关资料对比来看藏族人民的主食糌粑,营养价值不低于其它谷类的营养,有的营养素还高于其它谷类食物,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藏式风味的饭店,成为招待外宾的重要食品。

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在举行盛大桑时,人们不但要往火里洒点水,还要投入糌粑等。藏族民歌唱道:你点燃雪笆,我烧起糌粑……这种糌粑文化的魅力是其他民族文化中较为少见的。

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人们在锅庄、山歌、民间故事等表现形式之中对青稞进行赞美歌颂的同时,也对青稞的来源传说、青稞的播种、青稞的收割、打青稞、薅青稞、青稞面及青稞酒的制作等方面都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

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的建塘镇和小中甸(藏语称洋塘)镇,关于青稞的故事就是用歌谣的形式传唱,青稞文化是用锅庄、山歌等歌舞表演的形式进行传承的。

青稞来源传说

青稞藏语称“耐”,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的主要食物之一。有关青稞的来源,在香格里拉民歌和传说故事中这样写到: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间尚无青稞,人们靠吃野兽肉、野果、野草谋生,每到饥荒季节,总会饿死许多人,那时候,有一只名叫“嘘滴滴”的小鸟看到生活在高原上的藏民连粮食也吃不上,于是,决定飞向仙界,为藏民寻找可一年四季充饥的食物。它飞呀飞,飞了十八个昼夜,终于到达了天宫,并向天神说明了来意,天神为了考验一下“嘘滴滴”鸟,就把青稞种子故意藏在石仓内,外边由两只狮子和两只老虎把守。“嘘滴滴”鸟不畏艰险,趁着狮子吃食、老虎打顿时,用小嘴啄了石门一个小洞,终于从石仓中啄来七粒青稞籽返回人间。第一次“嘘滴滴”鸟用杜鹃木做的犁架让马鹿拉犁,并把两粒青稞种子种在雪山上,结果无一收获。第二次,“嘘滴滴”鸟做了一个用柳树做的犁架,让金鱼拉犁,两粒青稞种子播撒在大海里,结果也无一收获。第三次,“嘘滴滴”鸟用栎树做了一个犁架,让一对犏牛来拉犁,把剩下的三粒青稞种子全撒在原野上。藏历二月下种八月青稞成熟,从此藏族人吃上了青稞,吃了上糌粑面。

青稞的播种

《隋书·附国传》中记载:“其土高,气候凉,多风少雨,土宜小麦青稞。”青稞适应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方生长,青稞一般在藏历二月下种,八月收割,因此,在粮食作物中,青稞的生长周期可能算最长。藏族人在每年的开播之前以二月初八前后为界,按照藏族历书上所提示的提前播种或推后播种来选择播种时间,在开播的当天,全村男女老少要穿新衣戴新帽,还要给耕牛戴上头饰,给犁架拴上彩带,以示开播,并祝五谷丰登。

在建塘、洋塘一带,每块耕地都有名称:“汤叫”(坝外之意)、“西日姆”(有四段的地)、“康秀姆”(房子的下边)、“毕拉姆”(关小牛的地方)、“此加性”(狗屎地)、“波主岗”(凸山上)、“电召岗”(小坝上)等等或以大小命名、或以形状命名、或以家名命名、或以地的好坏来命名、或以房屋或其它固定性东西的前后左右来命名。人们不习惯用东西南北方位记地名,而是习惯用一块地命名一个名称的形式来记地名。一块地,今年种了洋芋和蔓菁,明年就可以种青稞,这种地叫“浓性”(油地之意)。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农民,年复一年以交替的形式,在田地里播种着各种粮食作物。

很久以来,这里的藏民喜欢用“几天”这个概念来计算土地的面积,一般来说“一天”折合现在的三亩地左右,每亩地大约种20-25市斤青稞种子。

扶犁者多为男子,而牵犁者多为妇女和小孩。播种前,扶犁者在备好的簸箕中倒上青稞,架在左腰上以五步为一个“崩那”(一丘地之意),从田地的一头用右手边走边撒的形式朝前走去,每两步撒一把青稞种子,等走到地的另一头,再从那一头用同样的方式撒着过来。当撒完种子后,开始犁地。与其它藏区不同的是,建塘、洋塘一带习惯用二牛抬杠的形式犁地。除扶犁者外,前面要有一个牵牛的人,牵牛的人一边牵牛,一边还要在犁沟里撒种子,当犁完一块地后,其他人还要把田边地角收拾一番,这块地才算播种完毕。

犁架的制造也很讲究,正像建塘、洋塘民歌中唱到的:“犁地和穿牛鼻的方法有十八种,栎树山上走一走,把自然成形的栎树砍下来,一个犁把两个孔;红松林里走一趟,砍来红松做犁杠,一个犁杠两个孔;白桦林中走一转,砍来白桦做犁档,一个犁档两个孔;杨树林里走一遭,砍来杨树做牛轭,一根牛轭四个孔;刺木林中走又走,刺木犁铧很光滑,犁铧上面一个孔;樱木林里走一走,砍来樱木做支撑,一块支撑一个孔;刺柏山上走一走,刺柏弯成做鼻圈,两个鼻圈两个孔;青竹林里走一走,砍来竹杆做牵杆,两根牵杆四个孔。”就这样,从犁架的选材到安装用的孔孔,用非常通俗易懂的唱词表达得清清楚楚。

薅青稞

青稞刚出苗不久,由于薅青稞是妇女们的活儿,所以,藏家妇女开始忙碌着准备薅头道青稞,当禾苗完全出完后再薅第二道。

建塘、洋塘一带的民歌中,关于薅青稞的场景是这样描绘的:“长在垄上的幼苗好像织女钉织桩,分岔的禾苗,像公羊的角儿,三岔的禾苗,像三根整齐的发辫。正在薅头道的样子,就像乌鸦在灰尘里翻滚。薅第二道青稞的样子,却像黑牦牛在土堆上玩角技。当青稞出穗的时候,像英雄男儿把喝完酒的铜杯倒放在前面;清除野燕麦的样子,好像美女分头发。”

这段歌词中,从薅头道青稞,写到出穗,再到青稞完全长出后,清除野燕麦,用极为简单的笔调把薅青稞到清除野燕麦时的劳作的要求、劳动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出来。

青稞架

青稞架在建塘、洋塘藏语里称“若新”,大概是立木之意。由于青稞收割后,要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风干,所以,在收割青稞之前,当地人要备好制作青稞架的木料。因为,红松插在地下不容易腐烂,所以,青稞架大多是用红松树做成的。青稞架的制作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来说,高度大多在十五肘左右,立木与立木之间相隔六肘左右,两棵立木之间有两榴,每榴从下到上有“三眼”或“四眼”。青稞架由于风干和日照要求很高,所以青稞架大多是以坐西向东的形式,一字形排开。

如果究其青稞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藏王赤松德赞时期。传说那时侯有以为名叫聂·达东塞大臣,主要管理吐蕃王朝的牧业生产。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大雪覆盖着整个大地,由于冻饿交加,不少牲畜死于寒冬之中,聂·达东塞心急如焚,他费尽心思也想不出解决冬季牲畜不挨饿的办法。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坐骑——白马走到他床前对他说:“尊敬的主人,你不用犯愁,你可以让人在秋天时收割青草,将它晒干,到了冬季无草的时候,拿给那些牛羊吃,它们再也不会挨饿了。”那年秋天后,藏族有了储备干草的习惯,有了青稞架。

收割青稞

当高原的秋天到来之时,田地里的青稞摇摆着膨胀的脑袋,等待着人们的收割。开镰的那天,全村人都要穿上布料做的新衣服,以示庆祝丰收。吃饭时要特意喝上一碗红糖酥油汤,据说,喝上红糖酥油汤,有益于保护指尖不流血,割青稞是个劳动强度很大的活儿,在过去,由于劳动力少,田地多,割青稞一割要割到十多天才能割完。待割完青稞时,大多数人的手指尖都磨破了。

关于收割青稞,民歌中也这样唱到:“收割青稞有讲究,左手把住一大把,右手挥舞金镰刀;割完三把捆一捆,满地麦把像鸟群;满地麦把堆起来,好似坝上一群猪;麦堆驮在牛背上,好似手铃口朝下;一对麦把扔上架,好像高空大鹏飞;麦架上的青稞哟,好似汉人叠的纸垛儿。”

从民歌的唱词中,可以看出,收割青稞有那么一些程序:一是三把青稞捆成一小捆麦把,捆时,在第三把青稞中抽出十多根青稞杆,按麦穗朝右的形式横捆在青稞根部约五指宽的地方;第二是把满地的麦把堆起来,捆扎好的麦把不能随意乱丢,而是要以麦穗靠朝一边的形式,整齐地丢在割完的空地上。老人特别注意强调丢麦把的整齐性,据说,如果麦把的头尾不分,老天马上要下雨惩罚,堆麦把时,一堆少则十把、多则十二把,麦把堆时以一层一层的形式垒起来的;第三是把一堆堆青稞驮在牛马的驮子上,一般情况下一边可驮五至六堆青稞,十至十二堆为一驮;第四是割好的青稞上架时,由两个男人和一个小孩完成,一个大人朝麦架上扔,另一个大人在麦架上架青稞,小孩按一次递一对麦把的形式,传递给往麦架上扔的人,这时候,扔青稞的人和架青稞的人相互对起歌来,扔麦者:“喔,编好的麦把扔了上去。”架麦者:“扔上来的麦把像藏马鸡飞上来。”就这样,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高唱起来,远处收割青稞的人们听来十分悦耳,同时也深受鼓劲。

当青稞架到麦架顶尖处时,架青稞的人为防止雨水浸湿,所以,要架成马鬃状,且要在架子的最高处插把青稞麦把。架完后,口中念着:“啊!愿田中的神仙不要滞留在田中,请来到青稞架的顶上!来吃牦牛肉,来喝青稞酒。酥油茶敬上,青稞酒供上,来祝福丰收,愿神战胜一切!”当青稞收割完全结束时,人们都要来到麦场里收拾收拾,庆祝一番。

打青稞

当初冬季节来临之际,建塘、洋塘草原上的藏家人开始忙碌着准备打青稞。“青稞从麦架上放下来的样子,就像清纯的泉水从闸门里放出来一样;麦场上打青稞的情景,就像英雄格萨尔激烈战斗的场面;女人们在风中扬青稞的样子,就好像水中掀起阵阵浪花一般;筛好的青稞装在皮袋里的样子,就像英雄男儿砍断了的板筒整齐无比。”民歌中把打青稞的劳动场面,用非常形象的比喻简单而明了地描述出来。

在过去,建塘、洋塘草原上的藏族农民所使用的打青稞的工具是一粗一细两根长短不一、树种不一的木棍。木棍的一端用麻绳拴在一起。粗的一根叫“打玛”,细的一根叫“打西”,“一母一子”之意。把麦架上的青稞放下来之后,再把麦穗一端折断,放在麦场中央,再由两人或三人或四人围着打。一般来说,四人以上由于节奏不合,故不能组合,人们一边唱着“哦,啊拉,哨拉,用力打,使劲打,侧边打,中间打,头注意,手注意”的《打麦歌》,一边围着青稞转了起来,打青稞时发出来的“嘭嘭”的声音节奏感很强,声音十分悦耳,场面也十分壮观。

筛青稞和扬青稞是妇女的活,当需要扬青稞时妇女们口中嘘嘘地吹了几声,风就刮了起来,这叫做“喊风”。也怪,这种呼风的能力,只有妇女们才有,而且也只有在麦场时才能“喊”到风。

青稞面的制作

青稞面藏语称“糌粑”。青稞面的制作也很讲究:首先要在清水里把青稞淘洗干净,然后晒干,晒干好的青稞要在铁锅中炒,再送到水磨房推成粉。有时,为了使青稞炒得更好些,会在青稞中掺上一点沙子一起在锅中炒,待炒完后,把沙子筛去。这样炒的结果使满锅青稞炒得很均匀、很熟透,磨成的糌粑面新鲜可口,有一种扑鼻的香味。有一种青稞面叫水煮糌粑,水煮糌粑的做法特别讲究。把青稞淘洗干净后,在开水中煮一下,待煮到半生不熟时,再倒在筲箕里把水漓干净后,再在火塘边放到有点酒糟味时,再在锅中炒。这种糌粑算最好的青稞面。

糌粑面做出来的食品种类很多,如有一种叫“糌粑沱沱”的,非常好吃。当酥油茶喝到一定时,用酥油茶的油皮子或酥油汤拌合着糌粑面揉成的沱沱就叫糌粑沱沱。糌粑沱沱拌着奶渣或酥油茶吃,口感特别好,特别有营养。另外,藏传佛教寺院里的喇嘛在糌粑面里加上酥油、红糖、酒、奶渣、茶水、药粉等做成的食品,藏语称“初”,吃起来十分好吃,且具有有病治病、无病益身的功效。

青稞酒的酿造

“草原上挖来百草根,繁多颜色众多味,配制成了好酒药。妈妈舀来雪山泉,泉水洗手洗三遍,青稞淘沙淘三遍,无锈铁锅洗三遍,煮熟青稞粒儿晾一晾,撒上酒药窖三月,如此酿成青稞酒,请酒请酒请喝酒。要喝美酒不容易,酒药里有鹿角草,饮了此酒便好斗,酒药里有土大黄,饮了此酒易急躁,妈妈双手很干净,青稞粒里无泥沙,铁锅里面无锈垢,火烟里面无毒汁,酒壶里面无尘灰,鹿角草是提神药,酒药草是好引子,土大黄是清热剂,缺此三样不成曲,英雄饮酒讲明智,好汉饮酒重礼节,笨汉喝酒丢性命,请酒请酒请喝甜酒,敬神敬神敬天神,祝愿风调雨顺年景好,敬神敬神敬地神,祝愿人寿畜安事如意,敬神敬神敬山神,请神日日夜夜来保佑!”民歌中把酿酒用的材料、工具和过程以及饮酒的准则和作用都说得非常形象生动。

青稞酒从颜色和酒的度数,可分为“阿拉”和“羌”两大类。其中“阿拉”是烈性酒,而“羌”指的是低度酒。“羌”有“哲羌”、“西羌”等种类。“哲羌”意为搓掉青稞皮的酒,这种酒专为家中的孕妇做准备,待饮用时,先炼上酥油,加上鸡蛋和红糖,再装上“哲羌”酒,煮着吃,十分营养。“西羌”酒,意为用吸管吸的酒,这种酒呈红色状,一般把青稞煮得半生不熟后,装上酒药,在高温下发酵后,装在大酒缸里,过半年或一年后打开,加点冷开水,再用水柏枝做的吸管吸出酒汁。(白玉先

责任编辑:鲍江平(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