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迪庆纳西族民俗文化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9-25 10:35:51

纳西族的婚礼一般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6个程序,从择偶到成婚,有许多特殊的礼俗,但不同地区由于生活习俗的差异,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以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纳西族传统婚姻习俗为例,青年男女在正式结婚前,要请东巴推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选择吉日。正式订婚那天,订婚的男青年在媒人的带领下,携带着茶、酒、糖、布等礼物到女方家,女方家设酒席招待,先由媒人致辞,再由女方父母、兄长叮嘱祝贺,然后双方约定婚期。订婚后,双方以亲戚礼节交往。定亲1至两年后举行婚礼。婚礼由德高望重的东巴主持。结婚当天清晨,媒人、新郎及部分亲友带着礼物到女方家接亲,男方媒人或歌手需与女方媒人和歌手隔门对唱。对唱之中男方媒人或歌手要用尽赞美之词以赢得女方的欢喜,女方则客气地询问有关礼节诸多问题,如对天地神灵、先辈父母、远亲近邻的酬谢之礼等。对唱只是一种礼节性的仪式,并不讲究细节。女方家开门后,东巴及族中长辈坐在正房堂屋大床上,新娘向父母长辈叩拜辞行,新娘父母则教育儿女为人处世的道理。新娘出嫁时,由兄长背出门外。新娘进夫家门之后,先由东巴烧香、念经、祭奠祖先,新娘新郎在媒人引导下,向东巴、父母、长辈行礼,东巴手持酒碗诵念祝婚词和有关经文,受拜长辈也要致以祝福之词。在婚礼中,新郎新娘在宴席上招待行礼,夜晚则聚众跳舞唱歌,直到深夜方才散去。新娘出门前,须向爹娘行礼辞行,伙伴及姊妹们团团把新娘围住,接亲者须从人丛中把新娘拉出。新娘出门后,或骑马、或乘轿、或步行。一路上歌手边走边唱。到男方家入新房时,新郎与新娘要抢门,认为谁先进门,谁在以后生活中掌家。当天新娘要给男方家人及亲属送鞋子。送鞋子仪式在堂屋举行,新娘按在座者的辈份依次用盘端送自己缝制的布鞋,对方用红包包一定数量钱放入盘内回赠新娘。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丧葬礼仪是人生最后一项礼仪,也标志着人生旅途的终结,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境内纳西族群众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宗教信念不一,安葬方式也有差异,主要采用火葬、土葬等形式,土葬是到了民国初期才开始在纳西族地方逐步盛行起来的。

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纳西族传统丧葬习俗以火葬为主,宗教色彩十分浓厚,气氛虔诚肃穆。纳西族人死后殓入棺木,抬到火葬场火化。每个家族都有公用火化场,用柴禾火化,男性的垒9层,女性的垒7层。尸体火化后,捡头、胸、手、脚等部位遗骨,放在麻布袋里,搁在家中正房神龛上,其余骨灰次日由妇女们扫入杂草丛里或抛入江河。在整个丧葬仪式中,从人临死前亲属轮流守候侍奉、为死者放口含、洗尸穿寿衣、入殓、吊唁、念送魂经、指引魂路、招魂,最后到超度亡灵等仪式少不了东巴的主持或参与。对东巴大师的葬礼较一般人隆重,分为初祭、复祭和再祭三个阶段。全村东巴皆参加,由主祭委以职责,按东、西、南、北、中五方位祭祀跳舞。

火葬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葬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由来已久。据《荀子· 大略篇》记载:“氐羌之虏也,不忧其系垒也,而忧其不焚也。”这说明了我国氐、羌民族有人死后必焚尸的习俗,纳西族作为氐羌民族的一个支系,至今在丧葬中保留了祖先的火葬形式。

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我州境内金沙江沿线的纳西族和维西县纳西族实行土葬。以金沙江沿线的金江和虎跳峡等两个乡镇为例,丧葬仪式宗教色彩不十分浓厚,也有个别人家3至5年后做斋,也请东巴主持。丧礼后第七天做“七”,接魂祭魂送魂,亦较隆重。第四个七天,由出嫁女儿做“四七”。各家有自己家族的祖坟,祖坟上有祭祀用的石或树,象征山神。

在境内纳西族对殉情者、意外亡故者、自杀者、夭折者不举行正规丧葬礼仪。但一般也有请东巴举行超度亡灵仪式,驱鬼避邪。尸体一般不停放于家中,只能停灵于门外,一般不葬入祖坟。找不回尸首的,以鸡代替死者下葬。

信仰习俗是精神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纳西族作为境内的古老民族之一,其信仰习俗包含了巫术、原始宗教和现代宗教,从中表现出纳西族的一种无形的心理文化现象,是纳西族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的独特表现形式之一。

古时,巫术在纳西族信仰习俗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近年来,在香格里拉县的三坝、洛吉、金江等乡镇纳西族居住地方考古发现的金沙江岩画,岩画里有岩羊、獐子、山羊、马鹿等动物,人形图案十分少见,这是纳西族先民狩猎巫术的实例。考古专家认为,原始人创作岩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观赏和对美的追求,而是为了狩猎的成功,达到实际目的的巫术效果。

占卦也是纳西族巫术活动的一种形式,通过占卦形式预测吉凶祸福。有卜卦、羊骨卜、巴格图卜、石粒卜、插图片卜、鸡骨卜、六十甲子卜等,多用于红白喜事、喜庆佳节、生丧嫁娶、生产生活和出门远行等活动。

纳西族大多信仰东巴教,东巴教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原始宗教,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三坝白水台是东巴圣地,有“ 不到白水台,不算真东巴”之说。据考究,东巴教源于原始巫教和藏族苯教,认为万物有灵,皆有善恶之分,凡山川、河流、泉溪、树木、牲畜等有灵魂,以祭天、丧葬、驱鬼、禳灾和卜卦等活动为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图腾崇拜为其原始宗教特征,包括木石崇拜、动物崇拜和生殖崇拜等。木石崇拜体现于祭天仪式中,木代表纳西族祖先,石代表其后代子孙。动物崇拜供奉的为家庭守护神,白地纳西族在家门外,一般竖有两个石头,分别代表母利东和母利色两位神,女为虎,男为犏牛,是富裕安康的象征。生殖崇拜也在东巴教中有表现。

历史上,东巴教道场较多,仅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白地村就有数十处,兼有宗族道场和各家庭道场,其种类分祭天、祭风、祭龙、送瘟神等多种。其中祭天最为隆重,祭天在纳西族民间被视为“祭天是纳西人最大的事”。活动均为祈求、祭祀为内容。从活动中诠释和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矛盾问题。祭龙、祭鬼较为隆重,祭龙以“二月八”为代表。

自古以来,纳西族和藏族交往频繁,和睦相处,文化交流,藏传佛教对纳西族地方也有一定的传播和影响,部分纳西族也就信仰了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噶举派在维西纳西族地方影响较为深远,有达摩寺、来远寺、寿国寺、兰经寺等藏传佛教寺院。香格里拉噶丹·松赞林寺里专门设有卓康参,为上江、金江、三坝、洛吉等地方纳西族僧人和信教群众提供宗教活动场所,历史上该康参的高僧曾考取过藏传佛教甘丹赤巴法台,在全藏区也是屈指可数的高僧大德。德钦的纳西族受藏文化影响更深,除了祭天法事活动由东巴主持外,其他信仰活动均信奉藏传佛教。

在香格里拉县金江一带的纳西族还信仰道教、汉传佛教,至今还有道场和庙宇遗址。

礼仪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表现。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别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纳西族是一个尊老爱幼的民族,到纳西族人家里,要十分讲究“上八位”礼俗,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座,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纳西族除尊重老人外,也十分关照爱护小孩和女子。

纳西族善于互相帮助,注重礼尚往来,崇尚节俭朴素。特别是遇到丧事,亲邻闻讯后,抛下一切活计,全力以赴前来哀悼安慰。丧事餐桌上的饭菜,称为“百家饭”,多为村邻亲友携带而来。妇女做饭、接待客人、劝慰死者亲属。男人则日夜守在当事人家陪伴主人。

纳西族遵循的民间禁忌也不少,禁忌通常作为约束自己的行为准则,所涉及的内容有宗教、生产、生活、语言等方面的禁忌。如有关生产禁忌有: 在春季逢初八、十八、二十八日,撒种方向不应与日出方与日落方相对,应为北方与南方相对。在夏季逢初五、十五、二十五日,撒种方向忌南北相对。在秋季逢初一、十一、二十一日,撒种方向忌南北相对。在冬季逢初九、十九、二十九日,撒种方向忌东西方相对。 又如生活禁忌有: 鼠日龙日只可迎不可送,虎日不宜栽种,兔日不宜诵经,龙日不宜扫地清洗,蛇日不宜接新妇,马日不宜立屋架,羊日不宜出门远行,猴日不宜出远门,鸡日不宜出门,猪日不宜立屋架。出门之日忌扫地。正月十五日忌用刀斧锄犁、磨、碓等。还如语言禁忌有:插秧时忌在田问吹口哨,有人出远门前家人忌争吵,大年初一忌哭闹争吵、污秽语。

从禁忌里表现出纳西族的独特的风俗和生活习惯,虽然有些不健康和消极的内容,但了解纳西族的禁忌,可以说是与纳西族和睦相处的基础。

总之,纳西族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融合性和时代性的灿烂的民俗文化,延续至今,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文化作出积极贡献。(张国华)

责任编辑:和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