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歌舞艺术——德钦刀赞舞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9 15:55:40

刀赞舞,是流传在藏族地方的一种古老的说舞仪式,藏语“毕协”,意为:“说刀”,古代藏族人在出征打战前,对战士进行战斗动员,激励他们英勇杀敌,保家卫土,这种鼓舞士气的做法渐渐形成仪式,并演变成除了战争以外也可上演的民间歌舞艺术。

一、刀赞舞的历史渊源

据传,吐蕃第八代赞普——止贡赞普(公元前146年至公元前123年在位)年长后,心智为邪魔所蛊惑,忽然对他的大臣洛昂达孜说:“咱们俩决斗。”洛昂回答:“大王为什么要这样呢?我是臣子,怎么敢和你作对呢!”但止贡赞普固执己见,洛昂于是应战。赞普有一只能变化的神犬,前去洛昂处刺探,洛昂故意扬言道:“后天国王来杀我,如果他不带侍卫,头上缠黑绸布,额头上挂面镜子,右肩上挂只狐狸的尸体,左肩上挂只狗的尸体,绕着头顶挥舞宝剑,并且用红牛驮着装灰的口袋前来,我就不能取胜了。”神犬回去把洛昂的话告知了止贡赞普,止贡到决斗的那天果然照此行事。结果战场上一声狂啸,红牛受惊,装灰的口袋破裂,灰尘迷住了赞普的眼睛。狐狸的尸体魇退战神,狗的尸体魇退阴神,止贡赞普绕着头顶挥舞宝剑,砍断了登天绳。于是洛昂对准赞普额上的明镜射箭,止贡赞普被射死了。止贡赞普由于错误地使用了狐狸和狗的尸体,使阴神和战神离开了自己的身体,从而被杀。由此传说推断,止贡赞普时期就有战神之说,而附着于祭祀“扎拉”(战神)时,为抛送“扎都”而衍生的刀赞舞,应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公元十世纪,吐蕃王朝覆灭,各地农奴起义风起云涌,最有名的是岭国的格萨尔王。因为这一时期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从民间流传的口碑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地战争的激烈,以《格萨尔王传》为佐证。“毕协”这种以刀赞的方式激励战士和祈祷胜利的仪式,也在这个时期更加昌盛。

二、刀赞舞在德钦县内的流传范围

刀赞舞广泛流传于德钦县境内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德钦县澜沧江流域的每个地方都有刀赞舞习俗,但很多地方的刀赞舞只有在神山祭祀的“扎都吉”仪式时,少数会“毕协”的老人为了完成宗教仪轨而进行刀赞舞,只有在德钦县斯农村、红坡村、江坡村保存得较为完整,特别是斯农村地处河谷地段气候温暖湿润,使斯农村成为德钦县澜沧江一带的粮食主产基地,因为物产丰富同时是卡瓦格博内转经的必经之地而名扬藏区,斯农也就成为藏族转经者口粮补给的主要地方,同时许多藏区优良的传统文化便在这里流传并形成自己的传统文化而传承下来,“毕协”这种古老的说舞仪式也就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直到现在斯农村每年的农历一月初五特定为全村集体烧香祭祀日,那天,全村每户派一人进行刀赞舞表演,刀赞舞的仪式也较为隆重,内容比较全面而丰富。

三、刀赞舞仪式的整体过程

在祭祀神山到一定时,“阿曲”们停下念诵的经文,所有前来参加祭祀神山的人拿出自己带来的食物一起吃午餐,午餐之后开始着装准备刀赞舞,当所有参加刀赞舞的人着好盛装后,“娘哇”(春节执事)按照年龄进行分组,众武士手执大刀分两排相对而立,中间留出一大块空地进行刀赞舞表演。

刀赞舞开始时,分立两边的所有武士要抽出腰间横插的长刀,手握刀柄、刀尖朝上、刀口要向着自己,放在胸前(从握刀的形式不难看出,尚武的藏族人也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之”的战争观),众武士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逐一出场舞刀。

因为刀赞舞和祭祀神山是同时进行,而且刀赞舞是为了迎合祭祀神山活动中的“扎都吉”仪式,所以在舞刀时口中说唱的词句内容就有严格的要求,在众武士着好盛装开始舞刀时,因为不到祭祀“扎拉”时间,这时所有出场舞刀的武士说唱的内容都是讲吉利、赞美的词句,被称之为“茸毕”;当“阿曲”宣布到祭祀战神的时候,所有出场舞刀的武士说唱的词句内容都是赞美“扎拉”(战神)的词句,称为“扎毕”。“茸毕”、“扎毕”的词句较为严谨,特别是“扎毕”对词句的要求非常严格,因而就没有自己创造,都是口传心授的固定词句。

如“毕协之源——赞美战神”章节中有一首词说道:

那最初的蓝天是谁蕴孕出来的?

那最初的蓝天是腾飞的巨龙蕴孕的,

雷鸣的龙吟声,是我们敬给战神的号角。

那无际的草原是谁开辟出来的?

那无际的草原是神牛奔驰出来的,

神牛美妙的舞姿,是我们敬给战神的号角。

······

“扎毕”说唱到一定时候,就到了“扎都吉”仪式,这时所有武士手中的刀口都要朝向外面,最大的武士左手托着“扎都”(代表战争的食子)、右手握着长刀,从祭台穿过众武士的中间三步一停地向外走去,当最大的武士停下时,所有在武士要齐声呐喊——“说忠”:“说几···说尼···说松···哎咿、哎咿、哎咿”,之后祭送的武者又向前跨三步,再次停下,众武士再次“说忠”,周而复始,一直将“扎都”送出场外,最后送战神的武士用刀砍向“扎都”将之抛送出去,所有围观的人燃放鞭炮加以助威,完成“扎都吉”仪式后,众武士再次回到原位继续进行刀赞舞,在“扎都吉”结束到“扎拉佳”仪式之间,因为要念诵一段经文,所以会有一段空隙时间,这时出场舞刀的武士说唱内容就会相对开放,说唱调笑、嬉戏、相互示威的词句,被称为“毕夏”,因为“毕夏”较为开放,在词句上没有那么严格,现在也有许多人自己创造的词句,“毕夏”一直进行到祭祀神山的“扎拉佳”仪式,“扎拉佳”开始,所有武士收起手中的长刀,加入到“扎拉佳”队伍当中,刀赞舞活动到此画上句号。

四、刀赞舞的分组方式及舞步

(一)、刀赞舞的分组方式

刀赞时,众武士着盛装、手持大刀分两排相对而立,中间的空地就成为舞者表演的场地,而以前两排的分组方式也很有讲究。

民主改革前,斯农村只有25户,在“毕协”仪式时,全村男人分成老人和青年两组,凡是满16岁以上的男子都算男人,分组的方法是:每家最大的男人为老人组,如果一家只有一个男人,就要分到老人组,所以老人组的人数就是户数,而剩下的所有男人都要分到青年组,所以青年组的人数是不限的,全村男人只要过了16岁,都会参加,其中还有一层深意,即“丁珍子”,就是讲吉利、图吉利,当地藏人认为,“丁珍子”是件应当认真对待的事情,不注重这一点,好运就会远离。分成两组以后,老人组一般聚在村里轮到的那一家,当地认为家里人聚得多“丁珍”就非常好,是件非常吉利的事,于是每年在谁家聚会,都会成为争抢的事,后来就会轮流聚会,每年轮到谁家,就在那家聚会,而年轻组里的年轻人,就要按人头凑份子青稞,一般一人凑多少“蒋玛”(藏族的计量单位或称)由这一年的“娘哇”(春节活动执事)决定,今年凑的青稞就在“娘哇”家发酵,制成青稞酒,以备下一年聚会时用,每年周而复始。而老人组就不用凑份子青稞 了,因为当时老年组在村庄中有着极高地位,村里的各种规章制度、村规民约也由老人组商议而定,正因如此,斯农村至今还保留许多良好的村规民约,老人组的权利也很大,斯农村路边的核桃、苹果等各种水果非常多,每年水果成熟的季节,凡是果实掉到大路上就要算公家的,由老人组掌控,还有许多田地也在路边,只要青稞弯向大路,就算是公家财物,这样收税方法有众多不公,而且在执行时也非常不利,后来就实行自交的办法,也就是路边的田地及水果都由自家管理,但要向老人组交纳一定的税,路边的每块地不论大小都要交一“蒋玛”青稞,只要长在路边的果树,也不论大小就要向老人组交两“蒋玛”青稞,所以,老人组就不用交份子青稞也有充裕的青稞酿制青稞酒以及用青稞换取过年的物品过年。每年集体烧香祭祀的那一天,青年组就要带上上年酿制的青稞酒,到老年组聚会的那一户,就在那家一起烧香祭祀,然后就要在那家进行“毕协”活动,舞刀赞时,老人组由大到小排列站在左边,青年组也由大到小站在右边进行刀舞。从分组的方式及集体祭祀地点的选择以及刀舞的排序等种种细微的内容不难看出藏族这种古老的尊老爱幼、公正公平的优良传统在斯农传承得淋漓尽致,现如今,分组就没有像以前那么讲究了,在“毕协”那天,所有前来参加刀赞舞的人们穿好盛装后,“娘哇”按参加刀赞舞人员的年龄,最大的排在左边最前面,第二个大者排在右边的最前面,第三个大者排在第一个后面,第四个大者排在第二个后面,依次排序,直到最后。

(二)、刀赞舞的舞步

刀赞舞的词句是有着严格的字数要求,每支舞曲中每句的字数是相同的,一般每句有七个字的、九个字的、也有十一个字的,每句中都是两个字为一个节拍,最后的三个字为一个节拍,在斯农刀赞舞时,通常是以一只脚在前,一只脚在后,前脚全掌着地,后脚只是脚尖着地,根据口中说唱刀赞词句的节拍躬腰迈步向前,同时手中的刀也向前挥舞,形如凤凰摆尾,当舞到每句的最后一个节拍时,前脚着地,后脚向前抬起,弓到前脚的膝盖高度,这时整个身子挺直,头也稍微向上,手中的刀也抬到肩膀上,犹如鹤立鸡群,故而斯农刀赞的舞步被称为“加亚安玛徐里里”(凤尾飘飘),说唱第二句时,抬着的脚变前脚,着地的脚变后脚,继续前面的动作,周而复始,直到舞完一曲,每当说唱完一句后,两边着盛装、手执大刀的汉子们齐声呐喊“呀可热”以示助威。而在布村和明永村刀赞舞时,舞步与斯农不同,在整个德钦县刀赞舞步大致有三种,分别称为:“夏拐顶强”、“特朗工几”、“加亚安玛徐里里”。

五、刀赞舞面临的现实问题

虽然德钦县的很多地方都有刀赞舞仪式,特别在斯农、红坡村、江坡村都有较为完整的刀赞舞仪式,但是在斯农村深入调查时发现,真正掌握“茸毕”、“扎毕”、“毕夏”三种词句的人数不多,而且很多年事已高,大部分都不参加刀赞仪式,只作为围观,而掌握刀赞词句较多的人员都已经四十多岁,甚至是年过五六十岁的老人,现在前来参加刀赞舞的人也不像以前,在以前只有年满16岁以上才能参加刀赞舞,可如今,只要是男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可以参加刀赞舞,而且很多人为了应付村里的规定(村中规定每家必须有一人参加刀赞舞,没有人参加刀赞舞便要交罚款),派小孩参加刀赞舞,这些小孩就只是为了应付,在进行刀赞舞时,一般只会开头的吉祥语,而真正的刀赞舞说唱词句却知之甚少。另外刀赞舞的词句都是口传心授,没有太多文字记录,现在的年轻人都沉迷于现代的娱乐活动,却不愿意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加之现代化的影视及电子产品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刀赞舞传承的断裂,因此,保护刀赞舞,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刻不容缓。

总而言之,刀赞舞作为德钦藏民族的传统文化,能传承至今是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还没有完全遗失之前,期待更多热爱藏民族、热爱藏文化的有识之士为此竭尽全力去保护和传承,作为藏民族的特有传统文化,有必要代代接承下去。(次里农布 /文 江初/图

责任编辑: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