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镇各民族过年风俗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2-11 15:09:36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金江镇位于香格里拉市西南部金沙江畔。江水悠悠,不舍昼夜,金沙灵秀,好点春秋,因此取名为金江。这里汇聚着汉、藏、纳西、白、苗、傈僳、彝、普米等8个世居民族。    千百年来,金江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相融,用辛勤的汗水耕耘着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用卓越的智慧创造着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融的文化格局,养成了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记者来到金江镇民族聚居较为明显的兴隆村了解到,当地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交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过年风俗中既保留自身的优秀传统,又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们兴隆村以白族为主,还有彝族、傈僳族、汉族、纳西族等其他民族,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多民族村落。不论是服饰文化还是建筑文化,各民族既保留了自己民族特色,又包容其他民族文化,做到和谐共处,村里遇上红白事时各民族不分你我、不分民族,共同协作。在我们村,大年三十没有特殊情况,不会互相串门,家家户户留下充足的时间准备年夜饭。初一不能养懒汉,这一天家里的男子需要早起,妇女则专心穿衣打扮。我们村还有抢‘头水’的习俗,大年三十守岁到次日零点,家家户户立即放鞭炮,然后抢‘头水’,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发财水’,希望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迪庆日报社退休干部、文化人史效轩说。

鲍秀琴是生活在当地的纳西族,她说,当地的纳西族过年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饮食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纳西族对年三十的菜品颇有讲究,菜式必须是每家十二道,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九十九双筷,百式百样菜”这一传统习俗在兴隆村得到了完美传承,韭菜根和百合圆子就成为了当地纳西族人年夜饭里必不可少的两道菜品,韭菜根对应九十九双筷,百合圆子对应百式百样菜。同时,还必须有一道猪头肉汤,汤中要加入白菜,而白菜也颇有讲究,不仅要选用上好的白菜,还要保持原来的样子,不能切断,寓意为长寿菜,“长吃常有”是这道菜的吃法,白菜还不能嚼。家中老人说“长吃常有,穿不完,吃不完”之后,年轻人向老人说吉利话,老人先动筷吃起,年夜饭才正式拉开序幕。一家人吃完后,老老少少洗好脚换上新衣裳,小孩就去各家串门,当地人称为“踩彩门”。各家的长辈就把提前备好的红包发给小孩,寓意一年好兆头。

当地纳西族与白族居住在一起,白族村民王贤表示,两个民族的风俗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区别。大年三十,白族人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一起打粑粑,当天新鲜出炉的粑粑是白族年夜桌上的“常客”,深受老老少少的喜爱。吃饭时,白族有一个有趣的讲究,老一辈人要求小一辈人不能在米饭中加入汤,必须干吃米饭。这是因为农村人到田间地头干活,吃年夜饭时如果在干饭里加入汤,那么下地干活时会碰上阴雨天而使农活“泡汤”。吃完饭后,所有人欢聚一堂开始吹葫芦丝、跳民族舞,热热闹闹迎新年。

定居在兴隆村的傈僳族每家都有一棵山神树,这是自家的守护神,也是精神寄托。大年三十,傈僳族村民从早开始忙活起来,在山神树前铺上一层青松毛,然后将料理好的一整只鸡供给自家的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村民唐桂香说:“以前过年,当地傈僳族都是席地而坐,大人们说说笑笑唠家常,小孩子尽情享用手撕鸡、手抓饭。随着生活条件改善,风俗也有很大的变化,家家户户上桌吃饭,吃完后全村一起唱民族歌、跳民族舞。”

多民族聚居的兴隆村,也有少数的藏族,阿梅和拉宗姐妹已经在当地生活了20多年。阿梅回忆说:“在我们娘家,每年年猪杀完之后,家里每个人都会分到一块瘦肉,我们已经多年没有在娘家过年了,但每年还是会收到家里人寄来的那份肉,其实,这不仅仅是一块肉,更多的是家人对我们的牵挂与思念。”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意识深深地刻在兴隆村各民族同胞的心里。

责任编辑:泽仁拉姆

上一篇:采花椒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