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暴涨,发达国家为何推给中国和印度?

来源:香格里拉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08-07-10 10:00:11

  哪些因素推升粮价?

  应该说,把全球粮食需求增加归咎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既不符合事实,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态度。形成此番粮食危机的原因十分复杂。

  从供给面分析,首先,由于石油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同2002年相比,国际石油价格已增长了4倍,受其影响,最近5年,国际化肥价格增长了近2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经室副主任张海冰博士指出,一般来说,化肥成本在农业成本中的构成比重为10%以上,化肥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同时,石油价格的提高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运输成本;其次,灾害性天气所导致的农产品总产量下降。以澳大利亚为例,因为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去年澳大利亚的小麦产量只有正常年份的60%。小麦和大米之间互为替代品,小麦的减产自然催生了大米价格的上升;第三,全球谷物库存急剧减少。目前,全球的库存量约为4.05亿吨,其中大米库存为1.024亿吨,为1982年来的最低点;此外,张海冰还认为,印度、越南等主要大米出口国采取的大米出口限制政策也使国际市场大米供给减少了三分之一。

  从需求面分析,欧美国家发展生物能源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世界银行一份未经公开的报告就认为,从2002年到今年2月,一揽子粮食价格涨幅达140%,其中,美国与欧盟大力开发生物燃料对粮价上涨的“贡献”最大,相当于推动粮价同期上涨75%;此外,消费需求上升、新兴市场国家非农人口增加,经济发展使得购买力增长;值得指出的是,囤积现象和投机行为,则引起了市场恐慌性上涨。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宋国友博士也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美元贬值,都让大量投机资金涌入原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市场从而推高了价格。

  再从制度面分析,张海冰说,美国和欧盟长期实行关税保护和农业补贴,妨碍了正常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并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严重扭曲,这极大地冲击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应该如何共同应对?

  “民以食为天”,目前,全球仍有8亿多人面临饥饿威胁,粮价上涨将使这个数字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粮食问题甚至还在一些国家引发了社会问题和政局动荡。分析人士认为,解决粮食安全和粮价高涨问题,需要各方加强对话,合作共赢。

  国际社会除了加大援助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渡过难关,以解燃眉之急,但从更长远来看,发达国家应该思考调整生物燃料开发政策,以缓解汽车与人争粮的状况。此外,建立平等的农产品贸易环境也非常重要。张海冰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较之外界援助,一个公平的全球农产品贸易环境更为重要。实现全球农产品自由贸易,能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机遇,是保障长期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与此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农业和粮食安全能力建设将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上海师大非洲研究中心主任舒运国说,“目前一半以上的非洲国家需要进口粮食,它们的问题在于缺乏资金、技术、农业良种和基础设施,因此帮助它们‘造血’比给它们‘输血’更重要”。

  当然,由于能源价格上涨、环境和气候变化、金融稳定等都与稳定粮食价格问题息息相关,这也需要各国在广泛的领域里加强协商合作。宋国友还建议建立一个世界粮食储备机制来应对粮价的变动。(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和玉凤